累计积分:710

发布书摘:15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12-18

非暴力沟通

  •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定价:CNY 33.00
  • ISBN:9787508086156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0-01-16 摘录
    对于生气的人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倾听、理解他人感受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2-25 摘录

    给他人反馈
    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在倾听中,把注意力放在对方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保持关注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可以和对方表达自己目前的感受,换一个环境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2-24 摘录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也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反之,如果杰克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所表达的愿望就是请求而非命令。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2-23 摘录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抽象的需要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在使用抽象的语言表达愿望时,我们一般不会提及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许多求助的人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在说出自己的烦恼时,要说出自己的需要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2-23 摘录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学会说出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又尊重别人的需要(怎样去平衡这个点?)。帮助别人满足别人是出于爱而不是责任,(那么对恋人、朋友、亲人的责任又是什么?)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