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5-12-23
追风筝的人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卡勒德·胡赛尼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29.00元
- ISBN:9787208061644
-
这些年来,你一直在怀疑我是否知道。我确实知道,事情发生之后,哈桑就告诉我了。你做错了,亲爱的阿米尔,但别忘记,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还只是个孩子,一个骚动不安的小男孩。当你对自己太过苛刻,现在你依然如此——在白沙瓦时,我从你的眼神看出来。但我希望你会意识到: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我希望这次你到阿富汗去,能结束你的苦楚。
……你父亲和你一样,也是个痛苦的人……我爱他,因为他是我的朋友,但也因为他是个好人,也许甚至是个了不起的人。而我想让你明白的是,你父亲的深切自责带来了善行,真正的善行。我想起他所做的一切,施舍街头上的穷人,建了那座恤孤院,把钱给有需要的朋友,这通通是他自我救赎的方式。而我认为,亲爱的阿米尔,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也许对阿米尔来说,他永远会愧疚于哈桑。但对我这个目睹了全过程的旁观者而言,你已经得到了原谅,上天的原谅。多少人因为陷入罪恶的苦海一生都艰难地挣扎着,而你不再是个懦弱的人了,今后依然会成长下去。 -
“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
-
熟悉的故土,是什么呢,儿时的苦苦争斗和艰难抉择,是曾经生长在这里的痕迹。 “真正”的阿富汗人,都必然饱受战争折磨,过着看不到尽头的困苦的日子。对于在美国养尊处优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阿米尔来说,他可能早已不是个阿富汗人了。所以一开始瓦希德语言处处针对阿米尔,仇视离开这里却又不怀好意,多半是为了自己的人是正常的。而当阿米尔说出自己是为何而来时,所有人对他改变了先前的看法。在这里阿米尔有意识地想去看瓦希德的反应,我觉得他自己也是心虚的,且仍有一丝虚荣的。好在他没有选择再次说谎,那已经足够多了。 末尾电子手表的转折属实触动我,我由此感受到在当时欺压不断的黑暗环境下阿富汗人的艰辛贫苦的生活,以及饶是外界对他们施加如此多的压力,也依然保持热情善良的美好人格 真正的结尾是阿米尔把钱给了这个招待他的阿富汗人家,我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不是对的,也许会让人感到难为情,但这的确是他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了。这次的性质与记忆中的那次不一样了,也许不是阿富汗的土地眷恋着他,而是他那个有着阿富汗精神的灵魂依然活着
-
“世间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 从一出生就是个骗局,抱着对别人的侥幸心理蒙蔽内心,却没发现自己也是受害者。一开始就选择了欺骗,意味着你要带着谎言劳累地走完一生,那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多年后阿米尔得知哈桑的身份时,很不幸两人最后都没能用兄弟来称呼对方一次,或者连朋友都不算。如果没有那么多血统地位的纷纷扰扰,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可以做兄弟的。可当时的社会就是如此,没有人会对死去的哈桑说一声对不起。即便阿米尔现在所做的好像是一件好事,但难免增添了新的负担:那是我弟弟的儿子。我曾经做过对不起他的事。 然后,不会走向成为好人的路。而是在好人和恶人之间不断徘徊。
-
莎娜芭的出现着实令人震惊,我本以为这个角色做过的事就这样被遗忘,然而她带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和满身伤痕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回来,正如她当年不管不顾地弃一切而去一样。没人知道她是怎么找上哈桑的,昔年姿色不再,她夸哈桑英俊,是因为自己老弱无依急着给自己找居身之地,还是真正悔过?所有人都接受了她,也许时间真的能冲淡什么吧,这个不曾参与哈桑童年的母亲将余下的四年时间奉献给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像赎了罪的罪人般,无牵无挂地死去。 “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战争面前,受苦难的永远是人民。这一章讲述了哈桑与拉辛汗一起居住在老屋子的生活,伴随着无休止的战争,平铺在纸上的过去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