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500

发布书摘:8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8-13

什么是文化史

《什么是文化史》内容简介: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说英语的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什么是文化史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彼得·伯克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22.00元
  • ISBN:9787301157893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0-09-17 摘录
    以前,在社会学家看来,普通人只是大众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例如,他们是电视节目的被动观众。与此相反,塞尔托却强调了消费者的创造性。他把消费描述为一种生产形态,强调了每个人对摆放在商店里的大众产品所做的选择,强调他们对读到的东西或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东西进行解释时所拥有的自由。他这本书的法语原著书名是《日常的发明》(L'invention' dudian),充分说明了他对创造性的关注。
    更准确地说,在识别某一类具体的发明时,塞尔托的书中提到“使用”(uses)、“挪用”(app)、尤其是“转用”(re -emploi-)等概念换句话说,他所思考的是普通人如何从代码存储库中进行选择,而这个过程是对他们所选择的对象做了新的组合不仅仅只是将他们已经占用的对象置于新的环境下。通过转用的实践而形成的日常建构,构成了塞尔托所的“技巧”( tactics)中的一部分。因此,他指出,被支配的人所采用的是技巧,而不是策略,因为在别人为他设置的限制下,他们活动的自由度有限。例如,塞尔托曾经使用了一个很有名的比喻来说明创造性的阅读方式。他认为普通人有“越界”( poach))的自由,可以把官方的意义转变成颠覆性的意义。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9-17 摘录自第 89 页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早已指出,“世界就是我的表象”( Die Welt ist tellung),尼采( Freidrich Nietzsche)也认为真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创造的。尼采还把语言称作樊牢,而维特根斯坦(Lugwig Wittn)则声称,“我的语言所及的范围就是我的世界所及的范围”。在美国哲学中,被称作实用主义的那场运动也走向了同一方向。例如,约翰·杜威( John Dewey)声称:是我们创造了现实,每一个个人都在自我与环境的碰撞中建构起他或她自己的世界。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则主张,“头脑中的兴趣…有助于造成它们宣告的真
    理”。①
    如果说历史学家们过去可以对尼采和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不加理睬是正常的话,那么,他们现在再也无法回避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讨论。在这一对关系中,世界曾经被说成是一种“反映”,而这种说法现在显然出现了问题。这面镜子已经被打破了。表象与被表象之物相“一致”的假设遭到了质疑。传统学者心目中的一个如此简单明了的假设开始受到了挑战。史料现在也似乎变得更加难以理解了,与我们过去对它的看法根本不一样。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