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9-09-23
优秀的绵羊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定价:42.00
- ISBN:9787510842252
-
勇气有两类: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我们通常所敬佩的事肉体勇气,它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是相当容易的。想象一下,你的朋友和你并肩作战,你的社区为你摇旗呐喊。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如果众人一起被生活所困,个体或许更心安理得的接受现实;一旦给予机会摆脱困境,大家反而开始惊慌。精神勇气的不易之处就是,个体必须只身作战,要有壮士扼腕的勇气与传统和平庸决裂,和内心那个声音并肩作战!自我与社会,选择与后果,懦弱与勇气,传统与反叛 “自我任性”
-
大学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转变为成人。
大学的4年,也就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最黄金的4年,倘若仅仅是为了职业做准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那简直是荒谬至极。如果你在大学毕业之际与你入学初期并无区别,你的信念、价值观、愿望以及人生目标依旧如故,那么你全盘皆输,必须重新开始。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虽然这是一种通俗的定义,但提出此观点的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柯南特的初表是严肃的: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
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项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其中有些人说,他们最终从事的职业是出于他人的希望,或者他们随波逐流并不假思索地加入了目前从事的职业。经常有人会说,他们没有去体会自己的青春,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当下,他们总是在追逐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目标。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都值得?
——哈佛大学资深本科招生办主任威廉·R费茨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ons) -
每个人都从事同样的事,是因为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这种现象就如同我之前的一位学生描述的“三文鱼赛跑”或一位密歇根大学的毕业生所说的“生产线的运输带”。这背后的驱动因素就是“三角欲”:当你观察到众人都在追逐同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判断它肯定是有价值的。作家迈克尔路易斯(Michael Lewis)把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称为从众心理—法不责众。这里的“法”是自然界的法,因此大家都会觉得安全。
-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来参加一个活动,那么一个高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入门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