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5-09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梁思成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定价:65.00元
- ISBN:9787108033536
-
中国古建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
1. 以木料为主要构材,中国始终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故其形式为木造结构之直接表现。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则尽木材用之能事、以臻实际之需要,而同时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体。匠师既重视传统经验,又忠于材料之应用,故中国木构因历代之演变,乃形成遵古之艺术。
2. 历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既以木材为主,此结构原则乃为『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为一间,前后横木为枋,左右为梁。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每层缩短如梯级,逐
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博,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槽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四柱间之位置称『间』。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干『间』组成。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藉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Wal1 非负重之部分。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3. 以斗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在木构架之横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前后伸出作『斗栱』与屋顶结构有密切关系。
-
外部轮廓之特异,外部特征明显,迥异于他系建筑,乃造成其自身风格之特素:
1. 翼展之屋顶部分,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其功用且收『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之实效。
2. 崇厚阶基之衬托,中国建筑特征之一为阶基之重要;与崇竣屋瓦互为呼应。周、秦、西汉时尤甚。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并盛,其后日渐衰弛。
3. 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屋顶与台基间乃立面主要之中部,无论中国建筑物之外表若何魁伟,此段正面之表现仍为并立之木质楹柱与玲珑之窗户相间而成,鲜用墙壁。
4. 院落之组织,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建筑物,联络周绕。除佛塔以外,单座之建筑物鲜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轮廓,使人望其形状者。单座殿屋立面之印象,乃在短距离之庭院中呈现其一部。
5. 彩色之施用,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
6. 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反之如优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反对称之隆重,出之以自由随意之变化。布署取高低曲折之趣。
7. 用石方法之失败,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且垫灰恶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 -
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庚续的依其时十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布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他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掺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