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5-14
和平的无形之手
资本主义是否促成和平或战争的问题已成为数世纪以来哲学论断以及各种争论的主题,然而该问题并没有得到现代研究技术有力的检验。为此,《和平的无形之手》把统计分析、案例研究以及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帕特里克·J.麦克唐纳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定价:78.00
- ISBN:9787509792834
-
1895年12月17日,克利夫兰所暗示的战争威胁把门罗主义扩展到委内瑞拉争端中。这暂时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与关税、美元贬值的强烈支持相关的美国重商主义压力集团重视对英国的对抗政策,以使美国商业独立不受英国的影响从而进入南美洲和亚洲市场。极其依赖美英贸易以及英国金融圈的一些团体强烈反对这些压力。金融利益集团寻求维系美国对金本位制的承诺。金本位制是一项与19世纪资本主义相联系的制度。当12月20日金融危机威胁到这种承诺时,克利夫兰从其所暗示的战争威胁中退却了,这表达出妥协的意愿。在一年之内,双方商议了一项一般性仲裁条约,为解决所有争端提供了一个方法。
-
一些发现
-
在第一个全球化时代金本位制使政府有义务颁布许多货币政策。政府确定一个固定比率,调整国内货币供应以反映黄金储备的变化,维持私人行为体以固定比率把货币兑换成黄金的需求。这些政策被赋予降低通货紧缩的期望,使私人行为体确信持有货币的风险要比持有黄金的风险小得多。这些规则也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首先,这些承诺在奉行金本位制的各经济体之间共同创造一个固定汇率机制。其次,政府负有确保可兑换性的义务,而不考虑需要持有黄金的私人行为体的国籍。理论上私人个体能够自由买卖黄金。
-
历史有力地证明了德国预防性战争的动机导致了一战的爆发,然而液国实力的迅速崛起产生了一系列仍未充分研究的重要问题。俄国如何能够避开困扰欧洲其他大国的军费开支的财政约束呢?更重要的是,俄国如何能够经受住国内革命、在远东因军事失败而导致大国地位的丧失、濒于扇溃,随后却迅速且戏剧性地复兴,以至威胁到德国、奥匈帝国、甚至协约国伙伴英国呢。公共产权与资本管制有助于支撑俄国政府在欧洲的金融优势,而且免于其他欧洲政府军备开支所面临的日益紧张的政治压力。到1913年,德国、英国和俄国的政治领导者都认为,俄国拥有加剧欧洲大陆军备竞赛的金融能力,并最终耸立在欧洲大陆军事权力之巅。这些国家无力跟上军备竞赛的步伐,而且俄国也无力承诺自己未来将不利用其金融和军事优势,从而妨碍了1914年夏季的和平性妥协。
-
费希尔( Fritz fischer)出版了两本重要著作,即《一战期间德国的目标》以及《幻觉之战》( War of illusions)。这重新引发了对德国政治动机在战起源中相对作用的争论。费希尔的著作挑战了二战在德国历史中作用的共识,震撼了将希特勒视为越轨失常的德国历史学界。他认为,德国内部社会政治结构长久以来是国家社会主义或进攻性对外政策的孵化器。希特勒的世界霸权野心表明了同样的国内压力。这种国内压力促生了导致战的扩张主义计划。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之后,德国总理贝特曼·霍尔维格( Bethmann von hollweg)所领导的德国政治精英蓄意实行扩张主义对外政策,可能会引发战争。抵御外来侵略的帝国防御将会聚合民族主义者对君主政体等传统制度的支持,从而使国内权力从社会主义者手中转向大地主等保守集团。近东、非洲新殖民地市场的掠夺为工商业者的制成品提供新的原材料来源和市场,从而把工业利益与德国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