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 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 村上春树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定价:45.00元
  • ISBN:7544285375
第一章 小说家是宽容的人种吗?
  • cute
    2018-09-16 16:24:08 摘录
    既然苦头是非吃不可了,索性从中淘取些貌似有用的东西其实就是“不管怎样,总得保住老本”啦。当时难免会心中受伤情绪低落,但如今想来,这样的经历对我这个小说家来说也算是充满营养的东西。自然,美妙而愉快的经历肯定也有不少,但相比之下,记忆犹新的却净是负面的事情。与回忆起来让人愉悦的事情相比,倒常常想起那些不愿回忆的事。总而言之,不妨说从这样的事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从苦头中学到的东西 也更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漱石枕流
    2018-07-30 12:46:19 摘录
    但写小说基本上是一项非常“慢节奏”的活计,几乎找不出潇酒的要素。独自一人困守屋内,“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一个劲地寻词觅句,枯坐案前绞尽脑汁,花上一整天时间,总算让某句话的文意更加贴切了,然而既不会有谁报以掌声,也不会有谁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夸赞一声“干得好”,只能自己一个人心满意足地“嗯嗯”颔首罢了。成书之日,这世上可能都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贴切的句子。写小说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活计,无比耗时费工,无比琐碎郁闷。
    写小说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namsky
    2017-10-14 10:43:23 摘录
    用个极端的表达,或许可以这样定义:
    “所谓小说家,就是刻意把可有可无变成必不可缺的人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6-27 21:31:59 摘录
    就这样,我对那些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可以这么说吗?)
    坚持写小说的作家—也就是我的同行—律满怀敬意。诚然,对他们的每部作品会有个人的好恶,但我觉得一是一、二是二,这些人能作为职业小说家活跃二三十年,或者说存活下来,并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身上必定具备小说家优秀而坚实的内核。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或许可以说,这就是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
    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6-26 07:25:24 摘录
    当然,职业小说家中也有被称作天才的人,还有脑袋好使的人。只不过他们不单是通俗意义上的脑袋好使,还是小说式的脑袋好使。然而依我所见,单凭那副好使的脑袋能对付的期限-不妨浅显易懂地称为“小说家的保质期”—最多不过十来年一旦过期,就必须有更加深厚、历久弥新的资质来取代聪慧的头脑。换句话说,就是到了某个时间点,就需要将“剃刀的锋利”转换为“砍刀的锋利”,进而将“砍刀的锋利”转换为“斧头的锋利”。巧妙地度过这几个转折点的作家,才会变得更有力量,也许就能超越时代生存下去。而未能顺利转型的人或多或少会在中途销声匿迹,或者存在感日渐稀薄。脑袋灵活的人或许会顺理成章地各得其所。
    剃刀、砍刀、斧头的锋利。才华的几个境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6-26 07:08:59 摘录
    然而我常常想,才思过于敏捷或者说知识储备超常的人,只
    怕不适合写小说。因为写小说(或者故事)是需要用低速挡缓慢前行,去耐心推进的作业。我的真实感受是比步行或许要快那么一点,但比骑自行车慢,大致是这样的速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拥有与这种速度匹配的思维活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6-26 07:07:16 摘录
    然而,跳上擂台容易,要在擂台上长时间地屹立不倒却并非
    易事。小说家对此当然心知肚明。写出一两部小说来不算难事,但是要坚持不懈地写下去,靠写小说养家糊口、以小说家为业打拼,却是一桩极为艰难的事情。或许不妨断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该如何表述为好呢,因为其中需要“某些特别的东西”,既需要一定的才华,还要有相当的气概。此外,如同人生中其他事情一样,运气和机遇也是重要的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某种类似“资格”的东西。这东西有便是有,没有便是没有。当然,有人是生而有之,也有人是通过后天艰苦努力获得的。
    很多专业职业都是如此吧。入门易,精深难,何况成为大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周璟言Spain
    2017-06-19 18:17:29 摘录
    我还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一个春日的午后,在神宫球场外场席上,那个东西飘然飞落到掌心时的感触;我的掌心同样记得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在千驮谷小学旁抱起的受伤鸽子的体温。当我思考“写小说”这件事的意义时,总是会回忆起那些感触。对我而言,这样的记忆意味着相信自己身上必有无疑的某种东西,以及梦想着将它孕育出来的可能性。这种感触至今仍然留在我身上,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作者将那玄之又玄的顿悟时刻称为epiphany,认为自己被某种特别的力量赋予了写小说的机遇,而他自己基于拥有的有些资质,并且抓住了这个特殊的机遇,于是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在我看来,是作者自己成就了自己。正是因为之前的streetwise,正是因为之前繁忙之余对读书和音乐一如既往的热爱,才有了神宫球场醍醐灌顶时刻的到来,并且因为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判断才能由英语写回日文,从而使得第一次写作完成的较为满意,更重要的是在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 不同于作者我始终坚信我们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自己都要归因于过去的自己,这与我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成长轨迹分离不开。 不过我很认同作者关于苦难生活的看法,能不吃苦头就蒙混过关自然好,要是避不过去,“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与诸君共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周璟言Spain
    2017-06-18 11:02:46 摘录
    我也能理解那种心情。写小说这份活计,概而言之,实在是
    效率低下的营生。这是一种再三重复“比如说”的作业。有一项个人主题存身其间,小说家将这个主题挪移到别的文脉加以叙述:“这个嘛,比如说就是这么回事。”然而,一旦在这种挪移和置换中出现不明朗之处或暧昧的部分,针对这些便又要开始“这个嘛,比如说就是这么回事”。这种“比如说就是这么回事”式的叙述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挪移置换链条,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地打开,总会出现更小的娃娃。我甚至觉得大概不会再有如此效率低下、如此拐弯抹角的工作了。因为若能明确而理性地把最初的主题顺利转化为文字,这“比如说”式的置换就完全没有必要了。用个极端的表达,或许可以这样定义:
    “所谓小说家,就是刻意把可有可无变成必不可缺的人种。”
    小说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周而复始的举例说明如此这般那般的过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一半一半
    2017-04-24 22:16:31 摘录
    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淘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