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Ⅰ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36.00元
  • ISBN:4294967295
导言
  • 魍懮熯
    2022-03-15 13:57:22 摘录
    一切主体都是通过计划,作为超越性具体地确立自己的;它只有通过不断地超越,朝向其他自由,才能实现自由;除了向无限开放的未来扩张,没有其他为当下存在辩解的方法。每当超越性重新回到内在性,存在会贬抑为“自在”、自由贬抑为人为性;如果这种堕落为主体所赞同,那么它就是一种道德错误;如果它是被强加的,它就会采取侵占和压迫的形象;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是绝对的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魍懮熯
    2022-03-14 18:15:51 摘录
    生理需要性欲和延续后代的愿望使男性处于女性的支配之下,却没有从社会上解放妇女。主奴双方因互相的经济需要而团结起来,这种需要却没有解放奴隶。这是因为在主奴关系中,主人没有提出他对另一方的需要,他掌握满足这种需要的权力,但没有从属于这种权力,相反,处在附属地位的奴隶,出于期望或恐惧,将对主人的需要内化;虽然这种需要对双方都是一样的,却总是有利于压迫者而不利于被压迫者:这就解释了,比如,为什么工人阶级的解放会如此缓慢。然而,女人如果不是男人的奴隶,至少始终是他的附庸;两性从来没有平分过世界;今日仍然如此,虽然女人的状况正在变化,但仍是处于严重不平等的地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41:16 摘录
    女人的悲剧,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总是作为本质确立自我的主体的基本要求与将她构成非本质的处境的要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36:44 摘录
    因此,当男人尽力捍卫特权——他们甚至衡量不出这些特权有多大时,是没有必要相信男人的。因而我们不会被男人对女人发动攻击的次数和激烈程度所吓倒;也不会被给予“真正的女性”的有利害关系的赞美所迷惑;也不会被女人的命运在男人身上激起的热情所征服,其实这些男人根本不想同女人共命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32:58 摘录
    同样,最平庸的男性面对女人也自以为是半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28:08 摘录
    拒绝成为他者,拒绝与男人合谋,对女人来说,就等于放弃与高等阶层联合给她们带来的一切好处。男人——君王在物质上保护女人——忠君者,前者负责保证后者的生存:女人在回避经济上的危险的同时,也回避自由带来的形而上学的危险:这种自由要孤立无援地创造目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24:49 摘录
    在原始的共在内部,已形成他们的对立,但对立并没有使这共在破灭。夫妻是一个基本单位,这两个一半彼此是并列的:通过性别对社会进行任何划分都是不可能的。女人的基本特征
    就在这里:她是整体中的他者,这两者互相必不可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19:12 摘录
    两性的关系不是正负电流、两极的关系:男人同时代表阳性和中性,在法文中,“les hommes”用来指人,即“vir”这个词的特殊含义吸取了“homo”这个词的一般含义。女人是作为负极出现的,凡是限定词对女人来说都是限制,没有互逆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Mia米娅米呀
    2019-01-29 21:15:44 摘录
    多萝西·帕克在评论一部非常令人不快的、名叫《现代妇女:失去性别的人》的书时写道:“那些将女人当做女人来对待的书,我不敢苟同……我的观点是,所有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被看做是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盛夏等秋冬
    2018-08-03 18:22:29 摘录
    『在昌平的孤独』

    海子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见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盛夏等秋冬
    2018-04-18 16:55:40 摘录
    虽然这种需要对双方都是一样的,却总是有利于压迫者而不利于被压
    迫者:这就解释了,比如,为什么工人阶级的解放会如此缓慢。然而,女人如果不是男人的奴隶,至少始终是他的附庸;两性从来没
    有平分过世界;今日仍然如此,虽然女人的状况正在变化,但仍是处于严重不平等的地位。

    几乎在任何国家里,女人的合法地位与男
    人不一样,男人往往让女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处境。即便女人的权利得到抽象的承认,但长期养成的习惯也妨碍这些权利在风俗中获得具体表现。

    在经济上,男女几乎构成两个阶层:凡事都一样,男人拥有更有利的处境,工资更高,成功的机会比他们新近遇到的女竞争对手更多;男人在实业、政治等等方面占据多得多的位置,正是男人掌握最重要的岗位。

    他们除了握有具体的权力以外,还拥有这样一种威信,孩子的全部教育都维持着这种威信的传统:现今包含着往昔,过去的全部历史是由男性创造的。

    当女人开始参与规划世界时,这个世界仍然是属于男人的世界:男人并没有觉察到这点,而女人也几乎觉察不到。拒绝成为他者,拒绝与男人合谋,对女人来说,就等于放弃与高等阶层联合给她们带来的一切好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白夜
    2017-12-25 22:00:16 摘录
    使女人注定成为附庸的祸根在于她没有可能做任何事这一事实,所以她才通过自恋、爱情或宗教孜孜不倦地徒劳地追求其自身的真实存在。当她成为生产性的主动的人时,她会重新获得超越性,她会通过设计具体地去肯定她的主体地位,她会去尝试认识她所追求的目标、与她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利相关的责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