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王小波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9787535464217
  • 2020-04-16 22:33:39 摘录
    “连做人都不够自然” 做自己,靠吸引力法则遇见三五好友,我一直以来是这样。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孤独中从容,只希望坚强的你明白自己也有软肋,天才的你容忍自己偶尔也会挫败。 就算有一天颠覆了自己从前所有的所谓原则, 我想我们只需要明白,变化贯穿一生,你始终还是你,我也始终还是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14 13:07:45 摘录
    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 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跳出手掌心) 希望天才的灵感早日在优秀的团队中出现,要对疫情放心,我们还是需要疫苗这个强心剂。 今天看到王小波反复写到贾平凹的《废都》,可能废都刚出来时有太多未删减的大尺度的篇幅,但有没有这些篇幅,都还是很有趣。书,有趣你愿意读,就不要在意评价。 用艺术去评价作品,而不是道德。而且谁的道德又能称之为正确的道德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13 15:26:33 摘录
    到岁数了 找合适的对象结婚 过正常的性生活 和爱上某人 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 有与无 ) 想起几年前,有一部小说改拍的电视剧火得很,朋友们都在感慨,我们都过得耳听爱情的年纪。文艺片爱情片我都不太爱看,没有受太多影视作品的影响。 这几年越发觉得爱情很多时候有运气的成分。 好几个朋友都是一直单着。你说她不够好吗,当然不是。你说她要求高吗,也不尽然。 大概有的人运气好,早早遇见了自己的知心爱人。 有的人运晚一些,她在等,他也在等。 最不想看见的是,到了年纪结婚,有了爱的孩子,有了经济上的牵绊与依靠,被生活转变成另一个成熟的自己。好在人为了好过,思维也会变化,也祝福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08 21:25:04 摘录
    推荐阅读弗洛伊德的 《释梦》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最近朋友抱怨休息不好,梦多疲惫。我想起我大学时期,有一段,也是多梦且累,不太懂得如何缓解,便花时间读了这本书,妄图了解梦的缘由。书读到一半,我已经没有再觉得疲惫了,非常神奇的完成了一点自救。 大概这类书,看完不知道学会了什么,但模糊地,教会我们认识了解自己,生而多忧的人,更应该读一读。 今天看到这里,看到作者也收获良多,同感且觉得自己很幸运。 杜康也许不能解忧,但弗洛伊德应该可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31 10:21:42 摘录
    你只有变得更聪明,才能看到人间的至善。但我不喜欢这样的答案。我更喜欢驴子的想法: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27 17:03:21 摘录
    人行忠孝节义,就能得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美名,这种美名刺激你更去行忠孝节义,循环往复,最后你连自己在干什么都搞不清。
    最近朋友分析和父母相处之道 感觉我们与父母相处 深受孝道之害 如果能自由或者说自私一些 请不要将父母的喜悲 变成自己的枷锁 “为了你 我怎么样怎么样” 这样的付出,如果不是自己求的,受起来又心疼又疲惫。 而且在我看来,就算我要求了,对方仅仅是因为迎合我的要求去做,我也会觉得失落。 年轻人容易在和父母的对抗中迷失。父母尚年轻,精力好,好规划,有话语权易怒。尤其在婚姻的问题上,放下父母好难,中国的户籍制度又从客观事实上加强了我们与父母的联系。遇见反对的时候,这份庇护也变成阻碍。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抛开那些犯罪的,赌博,吸毒等恶性的父母或者孩子。 我觉得“天下也无不是的孩子” ,人们在与父母矛盾中经常会讲爸妈不会害你的,但是难道我会害自己吗? 如果我所对抗的对手不是爸妈,可能还会得出英勇,不畏强权等等赞扬。何况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渴望家长指引,但还是会走自己的路。我们站在父母肩上长大,但不是所以父母都有资格叫做巨人。 成为父母和做子女这个事情上,我们都将终其一生去学习。我们都做子女,也会为人父母。人应常思考,如何做更好的子女,也成为更好的父母。不必将父母做榜样,也不必成为孩子的榜样,就看着现在的自己,让自己比现在更好一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26 13:03:53 摘录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
    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土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握手。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我的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师生气,所以我是晚生。
    无君无父 是禽兽也 春风过驴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26 12:34:10 摘录
    面露蒙娜丽莎式的微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23 18:13:44 摘录
    对于什么叫美好道德、什么叫善良,我有个最本分的考虑: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有这种态度大概就可算是善良吧。说具体些,如罗素所说,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这该是种美德吧?知识本身该算一种善吧?科学知识分子说这就够了,人文知识分子却来扳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3 00:08:23 摘录
    对于妇女在外貌方面的焦虑情绪,男人的平常心是一服解毒剂。另外,还该提到女权主义者的看法,她们说:我们干吗要给男人打扮?这话有些道理,也有点过激。假如修饰自己意味着尊重对方,还是打扮一下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1 23:14:49 摘录
    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1 07:28:30 摘录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作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作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作浮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0 07:30:02 摘录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非无知的人可解。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19 07:27:20 摘录
    科学对于公众来说,确实犯下了过于深奥的罪孽。虽然如此,科学仍然是理性的产物。它是世界上最老实、最本分的东西,而气功呼风唤雨,药片穿瓶子,就不那么老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18 07:00:28 摘录
    我以为,一个人在胸中抹杀可信和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么都信(马林诺夫斯基也是这样来解释巫术的)。虽然原因让人同情,但放弃理性总是软弱的行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