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 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 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
……
[ 展开全部 ]
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 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柴静曾在节目中问老爷爷:“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爷爷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老爷爷还说:如果能够年光倒流的话,我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一段比较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守。 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 收起 ]
作者:饶平如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CNY 39.80
ISBN:978754953564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芙萏
2018-07-28 22:21:35 摘录
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夏日星
2018-04-08 21:55:10 摘录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夏日星
2018-04-07 21:51:26 摘录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7-12-31 15:33:21 摘录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
过于浮躁的时代里,这样细腻的感情并不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奈七
2017-12-31 00:15:59 摘录
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莫失莫忘,一生一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7-10-13 11:27:38 摘录
晚上就是二十七日的年夜饭了。外婆从不出来同我们一起吃,她在自己房里有另外的菜色。我们和舅舅舅妈等人在正厅后边摆一张大圆桌吃。十舅会把块红烧肉夹到我碗里,一面说:“平儿吃呀!这是‘大块文章’。”原来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本来是指大地,这里则戏指大块红烧肉也。吃了“大块文章”,对面十舅母起身挑起一长串粉丝也送到我碗里,一面说:“平儿呀!要常(长)来常(长)往呀!
读《平如美棠》总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饶老把我们拉回到民国时期的大户人家里,去窥探那时候的人家过年热闹的日子,还有一些只有那些文人能听得懂的玩笑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7-10-07 14:03:56 摘录
为什么会喜欢民国时期直至文革之后那些颠沛流离的时代?是因为在那些硝烟和战火四起的时代背景下,依旧有那么一群人体面干净的活着。不管经历多少灰头土脸的日子,岁月沉淀出更多的是砂烁退去后的光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7 08:25:35 摘录
年少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衣食无忧。那时美棠便同我讲,情愿两人在乡间找一处僻静地方,有一片自己的园地,布衣蔬食以为乐。当时或只是少年人的浪漫。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田园牧歌里的旧中国已经走到了她的尽头,只以为我们可以像《浮生六记》里那样“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7 06:50:52 摘录
劳动方式简单而原始,完全不费脑子。为了给脑袋找点事做做,我把美棠寄来的英语书上一些词句抄写在小纸条上。冬天放在口袋里,夏天就放在草帽里。劳动间隙就拿出来诵,可算是繁忙劳作中的小乐趣。

再后来有一阵子,我向内弟借来一把小提琴学。可平时若在工棚里练习会影响他人休息。于是想了个办法:我弄了一块长方形木板,上面画上琴弦和琴格的位置,平日晚上就在蚊帐里用这个虚拟提琴练练指法,到周日休息才去工地外练真家伙。
买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依然对精神有所追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7 06:25:49 摘录
那是我与父亲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但当时并不知晓。
十二月底,又是一个清晨。我坐上人力车,脚下是大箱子。父亲、姨姐、美棠、三弟、弟媳等人都来门口相送。车子起了,就要走了。我忍不住回头深深望了父亲一望,隐隐地感到这许是最后的一眼。
等我再次回到故乡南昌,已经是五十八年以后的事了。那一眼回望,也真成为我与父亲之间最后的相望。
我们一个一个相聚,又一个一个分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7 06:04:54 摘录
那辆卡车可算得上是真正的老爷车,车子一发动,就像发了癫痫一样上下左右颤动不已,遮泥板噼啪作响,拍得好像苍蝇振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7 05:54:08 摘录
那时候我们慷慨热情。在巴西饭店我们认识了一对比我们更年轻的夫妇,他们刚好用完了路费,滞留这里等家里汇钱来。
平如美棠一路吃吃逛逛,并不在意生活艰辛,要住格局好的房子,要品尝各地美味,除了金首饰,对一般的钱财也不算在意。不知道如果是普通家庭的一对夫妻,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6 14:28:43 摘录
婚期就在眼前了。
婚礼前一日,我独坐在新房的小圆桌前想起了母亲。想她今日如能在这里,如能目睹我结婚成家的人生一幕,竟该何等高兴,而我又该何等美满。悲从中来,我终是伏在桌上痛哭起来。后来是八舅母进房来,坐在对面细声抚慰我良久,我才渐渐止住。
很多习以为常的,突然间失去才更令人痛心遗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6 14:20:46 摘录
那时的军人待遇并不好,不但武器装备差、生活条件差,有时连饭也吃不饱,而潜规则“吃空缺”就是在这境况下兴起的。吃空缺,即主管者在编制人数范围里虚报人数,多领的粮饷被服自然也就流入主管者自己的口袋,只要做得不过分,大家就心照不宣,好像理所应当——因为并未克扣士兵应得的份额。这样的空缺人数当然也是与军衔高低相关的,一个大官吃的空缺,那可能就是一个警卫团。
我还在任小炮排排长的时候,全排官兵六十余人,空缺则有五六个。我把空缺所得粮饷全都加入士兵伙食,问他们:“够不够?”不够,我就再加几个空缺,告诉他们“枪毙杀头我来承担”。当兵的说“饱了!”乃止。事实上我并没有被枪毙。
如此,自一九四四年以来我的排里绝无一人逃跑,传开去成了个小小奇迹,一八九团的濮云龙也闻知此事,所以有了以上的话。我倒从未想过要当什么“最好的连长”,当兵的把命交给国家来打仗,总要让人吃饱饭,只是这样而已。
“善与恶之间,我有一个判断力,我要坚持做善的,我不做恶的,我有这个坚强的信心。我是这样想,一个人要有力控制自己,你可以不危害于人,你可以有这个力量,这不是他的心脆弱,这是他道义的坚强。” 老先生真是一根赤白干净的骨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 胡 不 喜
2017-06-26 13:38:02 摘录
埋骨何须桑梓地,英雄到处是青山。
倭寇侵华日,书生投笔时。
毁家纾国难,大义不容辞。
封侯宁有种,捣穴好旋师。
功成儿解甲,宜室拜重慈。
——父亲临行赠诗
月明高挂碧云天,报国丹忱志亦坚。
亲老不需劳尔念,平安望寄薛涛笺。
——母亲临行赠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赤白干净的骨头
一 少年时
二 从军行
三 点绛唇
四 携手游
五 十字街头
六 问归期
七 君竟归去
附录:寒来暑往(1973~1978年通信节录)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赤白干净的骨头
一 少年时
二 从军行
三 点绛唇
四 携手游
五 十字街头
六 问归期
七 君竟归去
附录:寒来暑往(1973~1978年通信节录)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赤白干净的骨头
一 少年时
二 从军行
三 点绛唇
四 携手游
五 十字街头
六 问归期
七 君竟归去
附录:寒来暑往(1973~1978年通信节录)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再后来有一阵子,我向内弟借来一把小提琴学。可平时若在工棚里练习会影响他人休息。于是想了个办法:我弄了一块长方形木板,上面画上琴弦和琴格的位置,平日晚上就在蚊帐里用这个虚拟提琴练练指法,到周日休息才去工地外练真家伙。
十二月底,又是一个清晨。我坐上人力车,脚下是大箱子。父亲、姨姐、美棠、三弟、弟媳等人都来门口相送。车子起了,就要走了。我忍不住回头深深望了父亲一望,隐隐地感到这许是最后的一眼。
等我再次回到故乡南昌,已经是五十八年以后的事了。那一眼回望,也真成为我与父亲之间最后的相望。
婚礼前一日,我独坐在新房的小圆桌前想起了母亲。想她今日如能在这里,如能目睹我结婚成家的人生一幕,竟该何等高兴,而我又该何等美满。悲从中来,我终是伏在桌上痛哭起来。后来是八舅母进房来,坐在对面细声抚慰我良久,我才渐渐止住。
我还在任小炮排排长的时候,全排官兵六十余人,空缺则有五六个。我把空缺所得粮饷全都加入士兵伙食,问他们:“够不够?”不够,我就再加几个空缺,告诉他们“枪毙杀头我来承担”。当兵的说“饱了!”乃止。事实上我并没有被枪毙。
如此,自一九四四年以来我的排里绝无一人逃跑,传开去成了个小小奇迹,一八九团的濮云龙也闻知此事,所以有了以上的话。我倒从未想过要当什么“最好的连长”,当兵的把命交给国家来打仗,总要让人吃饱饭,只是这样而已。
倭寇侵华日,书生投笔时。
毁家纾国难,大义不容辞。
封侯宁有种,捣穴好旋师。
功成儿解甲,宜室拜重慈。
——父亲临行赠诗
月明高挂碧云天,报国丹忱志亦坚。
亲老不需劳尔念,平安望寄薛涛笺。
——母亲临行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