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荐】 丝绸之路是一条传说中在中古时期横穿欧亚大陆中心的商路,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是对这个话题最可读和最可信赖的历史描述。作者在原始文献和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使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芮乐伟·韩森(Valerie Hansen)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 定价:49.80元
  • ISBN:7550253412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中国于公元前二世纪发明了纸。最初纸是用来包装而不是书写的。正史里曾有记录,有个杀人犯在公元前12年用纸包的毒药自尽了。在悬泉出土了一些年代最早的纸张残片,年代为公元前一世纪。这些纸片
上写有药名,这证实了纸张最早的用途是包装。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15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远在现代词典与语言教科书诞生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各民族的交汇之处,丝绸之路一直是语言交流的场所。佛教徒希望把原本用梵语表达的复杂深刻的佛理翻译出来传达给信众,因此他们对语言教学最为热心。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龟兹(今新疆库车)是个繁荣的绿洲,它在语言方面比丝路其他地方更有优势,因为当地的龟兹语和梵语同属印欧语系。(龟兹语文书如下页所示)龟兹自然成为了佛教进入中国的门户。龟兹绿洲也让僧人有机会见到操着各种语言来到这里的旅行者,因为当时的龟兹是丝路北道最大、最繁荣的地区,只有高昌能与之匹敌。
最有名的龟兹人是鸠摩罗什(344-413年)。他是把梵文佛经译成通顺易懂的汉语的第一人,极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1由他主持的译经团队把大约三百种佛经从梵语译成了汉语,包括著名的《妙法莲华经》。(经在梵文中指佛说的经典,实际上很多佛经是公元前400年左右佛陀去世之后很久才形成的。)尽管后来的新译者一直想改进,但鸠摩罗什的很多译本由于其可读性一直被沿用至今。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1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吐鲁番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640年唐朝征服之前,唐朝统治时期(640—755年),以及803年回鹘汗国在此建立统治之后。在唐朝统治时期之前和之后,此地的经济大体上自给自足。记载中在陆路往来的大多数是使节或者难民。丝路贸易的高峰与唐朝驻军的时期相吻合,因为正是唐朝的驻军给丝路贸易带来了繁荣。唐朝政府向当地经济注入了海量的钱币和丝绢,导致贫农借债也要付高额利息。但是当755年唐朝军队撤走以后,当地经济就回到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模式。之后的几章也会讲到,其他绿洲(特别是敦煌)中也保存了大量关于唐朝政府支出规律的信息,其整体的规律性非常明显。丝路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唐朝政府支出的副产品,并非如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是民间商人长途贸易的结果。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19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当唐朝军队最终重新控制了整个国家,人们把安史之乱的账算在了粟特人头上,并开始报复。首都中城门和街道名字中的“安”字被换掉,很多姓安的人,有些是粟特人有些不是,也都改了姓。《安禄山事迹》记载道,本身是高丽人的高鞠仁从叛军手中夺下幽州(今北京),“令城中杀胡者重赏,于是羯胡尽殪,小儿掷于空中,以戈承之,高鼻类胡而滥死者甚众”。
针对粟特人的清洗开启了丝路历史一个丑题的新篇章。之前的朝代也曾下令关闭寺庙勒令僧尼还俗,但那时的统治者从未如此专门针对过一个少数族裔。如同排犹大屠杀一样针对粟特人的攻击并非在所有粟特人生活的地区都有发生,但在长安,一种不宽容的新气氛似乎已经逐渐成型。即便如此,很多生活在长安的外国人依然决定留在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冒险回到伊斯兰化的粟特和中亚,而是搬到了今北京以南的河北省地区。
唐武宗于843年取缔了摩尼教,这体现了一直弥漫在首都的排外情绪。两年之后的845年,他又下令禁掉了佛教、祆教和景教。他对外官称此举目的是增加铸币用铜,并下令融掉铜像和铜钟。此外,官府没收了除长安、洛阳几座佛寺以外所有寺庙的资产。武宗于847年去世,继任的宣宗取消了禁佛令,但没有取消对其他宗教的禁令。
麦兜史努比 //唐朝并非如宣传中开放,特别是后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1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755年之后,丝路经济大幅下滑,但使臣依旧往来如常。于阗的七王子使团无法完成旅程,因为敦煌的统治者怕路上危险不允许他们离开。使团成员开始随意地把丝绢、羊甚至羚羊皮换成当地产的物品以维持生计,甚至于阗王子们也不得不贩卖玉石换取盘缠。
记录七王子困境的文书只是四万多件敦煌藏经洞文书中的沧海一粟。藏经洞封闭于1002年之后不久,成为了记录丝路多元文化的时间胶囊。收藏这些文书的僧人自然收集了自己宗教的文书,但他们也保存了
所有大大小小的纸片以备不时之需,他们所收藏文书的语言包括梵语、于阗语、藏语、回鹘语、粟特语,所涉及的宗教包括摩尼教、祆教、基督教、犹太教、佛教。《金刚经》是藏经洞中最有名的文献,因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纪年的印刷品。但其他文献也许更不寻常,比如那件纸折的护身符,上面写着希伯来语《圣经·诗篇》的选段,还有那件用汉字音拼写的粟特语赞美诗的摩尼教文书。藏经洞代表了对不同宗教的包容,而这正是丝绸之路这段近千年历史的突出特征。
封闭藏经洞的僧人并没有记下这样做的原因,但他们肯定听说了与敦煌同盟、信仰佛教的于阗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国之间的战争。即使1006年于阗的陷落没有直接导致藏经洞的关闭,但该事件却将西域
地区引入了伊斯兰化的新时代。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每个绿洲都变成了独立的伊斯兰小国。一小部分人曾去麦加完成了朝觐,他们回来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旅行家还在试图穿越这一地区。在马可·波罗鄂本笃的描述中,这些地方既单调又闭塞,与早前的国际化氛围大不相同。
1895年,当斯文·赫定第一次探访塔克拉玛干时,就进入了一个欧洲人全然无知的偏远世界。多亏这一地区的干燥气候,赫定、斯坦因等人才能发现伊斯兰教到来之前的各种文书文物。今天,同样的自然条件
依旧吸引着游客来这里一睹那个曾经兼容并包的世界的风采。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21 添加
此章节有7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