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58.00
  • ISBN:7532768341
一个欧洲人接受大自然的方式却与一个美国人接受大自然的方式有所不同。温·休,奥登曾谈到: 当一个欧洲人想与自然相遇时,他会走出自己的农舍,或是走出聚满朋友或家人的小旅店,一个人傍晚去户外散步。如果他遇见一棵树,那么这就会是一棵因为历史而知名的树,它是历史的见证人。这位或那位国王曾坐在这棵树下,想出这样或那样的法律,如此等等。树立在那儿枝叶发出沙沙声,像是在引经据典。我们的这个欧洲人会感到心满意足,有些若有所思,他的精神爽快了起来,但是并没有因这次与树的相遇而有所改变,他回到自己的旅店或农舍,发现朋友或家人一如方才,于是继续享受这段开心的时光。

如果走出门来的是一个美国人,他也遇到一棵树,那么这就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相遇。人和树面对面站着,各自都带有原始的力量, 没有任何关联;两者都没有过去,谁的未来会更好,则胜负难料,两者机会均等。基本上,这是人的表皮与树的表皮的相遇。我们的这位美国人返回他的小木屋时会满心困感,如果不是感到震惊或恐怖的话。

显而易见,这是一幅浪漫的漫画,但它着重勾勒出了两者的特征,而这也正是我在此想表达的。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将后者称为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题材诗歌的实质。对于这位诗人来说,大自然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更不是人类戏剧舞台上的背景,而是这位诗人的一幅可怖的自画像。
木米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29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布罗茨基还给出了另外几个动因: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need),一个识字的人可以一生不写一首诗,但一位诗人却不可能一生不写任何散文性的文字,如交往文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文等等;
二是主观的“冲动”,“诗人会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突然想用散文写点什么”;
三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对象”和某些题材,如情节性很强的事件、三个人物以上的故事、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往事的追忆等等,就更宜于用散文来进行描写和叙述。
西西 //尽管布罗茨基断言诗歌是语言存在的最高形式,以上也是他不得不写散文的动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2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的确,历史始终在不知疲倦地破坏着地理。唯一的抵御方式就是成为一个弃儿,一位游牧者,成为一道阴影,掠过倒映在水晶水面上的那些花边般、瓷器状的廊柱。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4-2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公众站在平庸与垃圾一边。换句话说,公众想要阅读他们自己。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真正的悲剧中,死去的不是主人公,而是合唱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开始并无一个客观范畴;但是,降低其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它暴露在大庭广众之间,让人们一览无余。简言之,就是将它置入空间。归根结底,人们之所以旅行,之所以要借助陌生人来摩擦自已的瞳孔、肩膀和肚脐,原因或许正在于此。或许,这整场游戏的名称就叫谦卑,那渗透进骨骼的疲惫就是这种美德发出的真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一首爱情诗就是一个人被启动了的灵魂。
木门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2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如果你们的母语是英语,我可以向你们推荐罗伯特·弗罗斯特、托马斯·哈代、叶芝、T.S.艾略特、温·休·奥登、玛丽安娜·穆尔和伊丽莎白·毕晓普。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8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当苦闷袭来,你们就沉湎于苦闷。让那苦闷压垮你们,你们干脆沉下去,一直沉到水底。就整体而言,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法则,即你们越早沉到水底,便能越快浮到水面。
木门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18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不确定性能使一个个体提高警惕,不确定性就总体而言也较少嗜血。当然,它也时常会让人感到痛苦。不过,去感受痛苦总是胜过去组织他人。就整体而言,不确定性要比生活本身更真实;关于生活,唯一确信的事情即我们的存在。我再重复一遍,历史和未来的主要特征即我们的缺席,你如果从未成为一件事情的组成部分,你自然无法对这件事情确信无疑。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8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总的说来,你们要尝试去尊重生活,不仅因为生活的舒适,而且也因为生活的艰辛。艰辛也是比赛的一个部分,艰辛的好处就在于它不是欺骗。无论何时,当你们遇到麻烦,陷入困境,处于绝望或是绝望的边缘时,请你们记住:生活只会用它唯一熟悉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换句话说,请你们尝试去做一个小小的受虐狂,要是从未尝过受虐的滋味,生活的意义就不完整。如果这对你们有点帮助,那么再请你们记住:人的崇高是一种绝对的而不是零碎的概念;它与片面的强词夺理绝不相容,其泰然自若源自它对显而易见的一切之否认。
不自觉先生 //尊重:如其所是地对待。 艰辛真的不具有欺骗性么? 受虐:止于受虐而不是享受受虐的快感。 崇高:施虐与受虐都想达到顶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8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间谍活动的悖论就在于,你关于自己的对手知道得越多,你自己的发展便会越受掣肘,因为你获悉的情报会迫使你奋起急追,去挫败他的行动。这些情报会使你终日忙于变更自己的优先事项。因此,你的间谍越是出色,你就越会依赖他们提供的情报。你再也无法主动行动,而只能作出反应。你会被放逐到过去,与现实联系很少,与未来则毫无关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8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诗歌的话语是具有延续性的,它也始终在回避套话和重复没有套话和重复,这正是艺术的推进器,是艺术有别于生活的主要特征,而生活的主要修辞方式,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恰恰就是套话和重复,因为生活永远是从零开始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因为,交流的逻辑结果就是对你的对话者精神需求的侵犯。这也是一首关于语言之可怖成功的诗,因为,归根究底,语言与它所表达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没有人能比诗人更清楚这一点。
木门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0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黑白照片会释人们的想象和直觉,使观察成为一种参与行为,恰如阅读。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20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语言就是物质的一种稀释形态
不自觉先生 //物质是能量的浓缩形态 语言是物质的稀释形态 语言,物质都是能量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2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Nay: she was the woman I did not love,
Whom all the others were ranked above,Whom during her life I thought nothing of
不自觉先生 //弃绝,禁爱 满眼,泪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21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