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如保罗•高更与埃米尔•伯纳德。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
……
[ 展开全部 ]
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内容简介】 自学画画的梵高,对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绘画技巧,不断的画画,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义的。梵高焦虑着,怀疑着,痛苦着,也狂喜着,但他却从未让自己对绘画的激情被充满悲剧性的人生影响过,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天赋的才华,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了无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作品。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编辑推荐】 ★ 150多封精心挑选、全新翻译的私人书信——更准确、更紧凑。 ★ 250多幅高品质再现的罕见画作手稿与草图——更震撼、更赞叹。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亲笔撰写的分章导读——更全面、更丰富。 ★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首发,全彩16开本 1. 你真的了解梵高吗?他的创作理念是什么?他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本书精选梵高写给亲人及友人的150多封书信里谈创作、构思、理念的内容,辅之以250多幅作品,让读者两相对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艺术。 2.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全新首发,全彩16开,不能错过梵高的每个细节。原书出版以来,因其新颖的设计和独到的角度,广受读者好评,中文版对原书进行全面优化,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3. 编纂并未每章撰写导读的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安娜•苏,详尽介绍了梵高在各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理念,因此即使你是艺术小白也没关系,只要心存美好,就一定能看懂梵高!
[ 收起 ]
作者:[荷] 文森特•梵高 [美] H. 安娜•苏 / 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88.00元
ISBN:429496729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引言
我也想再去户外创作,比起担心不能出去,我更担心不能再拿起画笔。艺术是善妒的情人,她不允许一点小病就凌驾于她之上。那我就让她为所欲
为吧。我希望很快就能寄给你一些不错的画作了。
像我这样的人,没有权利生病。你必须理解我的艺术观念。人必须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触碰到艺术的本质。我渴望的和我追求的难以企及,但并不是我好高骛远。我只是想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人像还是画风景,我所要表达
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自内心的哀鸣。简而言之,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这个人深刻而敏感。不要在意那所谓的粗鲁吧,你懂的,或许正是它成就了我呢。
谈论这些听起来有些夸夸其谈,但这正是我想要倾尽一生精力想要做的事。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怎样的人呢?无足轻重?古怪?还是格格不入?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总之就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
倘若一切果真如此,那我愿用我的作品来表达一个怪人、一个无名之辈内心的所思所念。
这一切更多基于爱而非怒,更多平静而非激情,这就是我的理想抱负。虽然麻烦缠身,但我的内心是宁静的,纯净而和谐,宛如乐曲。在这破旧不堪的小屋,在这肮脏无比的角落,我能看到油画或素描。就像被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所驱使,我的灵魂朝那个方向飞去。
这种感觉日益强烈,杂事越多被抛开,就越是如此,我眼中的画面就变得越清晰,艺术需要不顾一切的执着和持久的观察。所谓执着,不仅仅是要
身体力行,更要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坚持己见。因为我现在对艺术和生活有了广博而自由的理解,而生活的本质就是艺术。若是有人要拔苗助长,艺术就变得虚假而刺目。我觉得,很多现代绘画作
品是有着以前的大师作品中所未见的独特吸引力的。
我希望,除了今天画的这幅,我还要把摇篮这个题材画上一百遍甚至更多,我就是这么执着!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12-1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一部分 1876—1881
如你所见,我疯狂地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令人满意的成果。我希望这些荆棘最终可以开出白色的花,那样的话,这些痛苦的挣扎就像是分娩中的阵痛,痛苦之后会有欢乐的结果。
点心小兔几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3-0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二部分 1882
我告诉自己,我的志向无比明确,那就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此,就在这封信之际,我又画了一些新画。第一幅,一个播种的人。他是个魁梧的老头儿,高大的剪影镶嵌在黑暗的背景之中。远处,屋顶满是青苔的荒野小屋,云雀在空中掠过。这个男长得像只公鸡,刮得干干净净的面庞配上高鼻子尖下巴,小眼瘪嘴,长的腿穿着靴子。
接下来一幅,还是播种者。他穿着一身浅棕色的斜纹夹克和裤子,浅色的身影在黑土地的映衬下很显眼,土地的尽头是一排修剪过的柳树。他的形象与众不同,络腮胡、宽肩膀、五短身材,壮得像头牛,只有田地的劳作才能造就这样的身躯啊!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想象成长着厚嘴唇、宽鼻子的因纽特人。
还有,牧场上一个拿着大镰刀的割草人。他头戴棕色羊毛帽,衬着清澈的天空。
再接下来,是一个那种穿着短夹克、戴着大礼帽的老头子,在沙丘会常遇到的那种。他正提着一筐煤回家。
这组人物形象,都在劳作着,我认为这是保持这个题材最重要的一点。你肯定了解,有很多很多画是表现放松状态下人的美感,但这样的画太多了,远多于对人们劳作时的描绘。
画静态的人物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而表现行动则非常难。况上且在很多人看来,表现前者比其他主题更有吸引力。
但这种“吸引力”不应该掩盖真相,真正的生活中劳多逸少。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描绘真实的状态。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12-1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7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三部分 1883
佐拉说:“作为艺术家,我要活得畅快淋漓”——“渴望生活”,毫无保留,没有思想的禁区,天真如孩童;不,并不是像小孩,是像一个艺术家——带着善意,发现生活的真谛,我会竭尽全力。
现在,所有道貌岸然的礼节,以及对什么是“正常人”的设定,真是迂腐至极,荒唐至极。一个人自以为无所不知,一切也皆如他所愿,然而,人生之境遇好坏参半,这才能让我们有所敬畏,敬畏那超越人类的,比人类更崇高、更伟大的力量存在。
流羽
//
原来来源在这。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10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四部分 1884—1887
同样,我觉得如果把农民按肖像画惯例画得光滑无瑕就不对了。如果描绘农民的画,能让人闻到培根味、烟味、蒸土豆的味儿,那才绝妙,绝非诟病。闻得到粪味的马厩才算真正的马厩嘛。如果田地里弥漫着成熟的麦子或土豆的味道,或是鸟粪和肥料的味儿,只能说明这是真实的,尤其是对城里人来说,他们会从这样的画里受益良多。描绘农民的画就不应该有优雅的香气。
流羽
//
失去真实也就失去了美。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10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五部分 1888
我对自己发誓不要工作了,但是每天都是这样一一时不时会碰到什么特别美的东西,让我不得不想试着留住它们。
流羽
//
真是不知道是不是幸运。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10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4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六部分 188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七部分 1890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参考书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图片版权声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引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第三部分 1883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引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第三部分 1883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引言
为吧。我希望很快就能寄给你一些不错的画作了。
像我这样的人,没有权利生病。你必须理解我的艺术观念。人必须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触碰到艺术的本质。我渴望的和我追求的难以企及,但并不是我好高骛远。我只是想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人像还是画风景,我所要表达
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自内心的哀鸣。简而言之,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这个人深刻而敏感。不要在意那所谓的粗鲁吧,你懂的,或许正是它成就了我呢。
谈论这些听起来有些夸夸其谈,但这正是我想要倾尽一生精力想要做的事。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怎样的人呢?无足轻重?古怪?还是格格不入?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总之就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
倘若一切果真如此,那我愿用我的作品来表达一个怪人、一个无名之辈内心的所思所念。
这一切更多基于爱而非怒,更多平静而非激情,这就是我的理想抱负。虽然麻烦缠身,但我的内心是宁静的,纯净而和谐,宛如乐曲。在这破旧不堪的小屋,在这肮脏无比的角落,我能看到油画或素描。就像被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所驱使,我的灵魂朝那个方向飞去。
这种感觉日益强烈,杂事越多被抛开,就越是如此,我眼中的画面就变得越清晰,艺术需要不顾一切的执着和持久的观察。所谓执着,不仅仅是要
身体力行,更要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坚持己见。因为我现在对艺术和生活有了广博而自由的理解,而生活的本质就是艺术。若是有人要拔苗助长,艺术就变得虚假而刺目。我觉得,很多现代绘画作
品是有着以前的大师作品中所未见的独特吸引力的。
我希望,除了今天画的这幅,我还要把摇篮这个题材画上一百遍甚至更多,我就是这么执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接下来一幅,还是播种者。他穿着一身浅棕色的斜纹夹克和裤子,浅色的身影在黑土地的映衬下很显眼,土地的尽头是一排修剪过的柳树。他的形象与众不同,络腮胡、宽肩膀、五短身材,壮得像头牛,只有田地的劳作才能造就这样的身躯啊!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想象成长着厚嘴唇、宽鼻子的因纽特人。
还有,牧场上一个拿着大镰刀的割草人。他头戴棕色羊毛帽,衬着清澈的天空。
再接下来,是一个那种穿着短夹克、戴着大礼帽的老头子,在沙丘会常遇到的那种。他正提着一筐煤回家。
这组人物形象,都在劳作着,我认为这是保持这个题材最重要的一点。你肯定了解,有很多很多画是表现放松状态下人的美感,但这样的画太多了,远多于对人们劳作时的描绘。
画静态的人物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而表现行动则非常难。况上且在很多人看来,表现前者比其他主题更有吸引力。
但这种“吸引力”不应该掩盖真相,真正的生活中劳多逸少。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描绘真实的状态。
第三部分 1883
现在,所有道貌岸然的礼节,以及对什么是“正常人”的设定,真是迂腐至极,荒唐至极。一个人自以为无所不知,一切也皆如他所愿,然而,人生之境遇好坏参半,这才能让我们有所敬畏,敬畏那超越人类的,比人类更崇高、更伟大的力量存在。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