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12-04
刻意练习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 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39.00元
- ISBN:9787111551287
-
但实际上洪灾、火灾、飓风和地震等灾害会破坏财富,降低生活水平。如果巨型捕鱼器被彻底毁掉了,小岛上的捕鱼量就会下降,那么艾伯、贝克和查理就又要忍饥挨饿地储蓄鱼以重建资产了。
但是,请记住,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可以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艾伯、贝克和查理三人继续缩减消费进行储蓄的做法非常重要,此乃未雨绸缪之举。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比储蓄更先进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保险的出现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
1924年4月27日下午,时钟即将敲响2:00,在纽约市阿拉玛克酒店的间大房里,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 Alexander Alekhine)端坐在舒适的真皮座椅上,准备接受当地26位最优秀的国际象棋棋手的挑战。挑战者坐在阿廖欣背后两张长方形桌子前,每位挑战者前面都有一个棋盘,上面摆着与阿廖欣下的棋。阿廖欣看不到任何一个棋盘。挑战者每下一步,都由一位工作人员大声念出那步棋,使阿廖欣能够听得见,然后,一旦阿廖欣说出了自己的应招,工作人员会把这步棋摆到相应的棋盘上去累计有26盘棋,832个棋子,以及棋盘上1664个方格。所有这些,都不能做笔记,或借助任何其他辅助记忆工具,然而,阿廖欣却游刃有余地
应对着。这次的表演赛持续了超过12个小时,中间只吃了个简单的晚餐等到最后一盘棋下完,已是凌晨2点,阿廖欣赢了其中的17盘棋,输了5盘,和了4盘。
这种其中一位选手(有时候是对局的双方)无法看见棋盘,并且必须根据记忆来下棋的国际象棋比赛,被称为“盲棋比赛”,即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盲人参与。象棋大师下盲棋的历史已超过千年,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种表演,有时也作为和棋力较低的对手下棋时使双方机会均等化的比赛方式。这些经验老到的国际象棋大师,有的甚至同时和两个、三个或四个对手下盲棋,但直到19世纪末,只有少数几位大师开始认真对待这种比赛方式,一次性和十多位或更多对手对弈。当前,盲棋的记录是由德国的马克·朗( Marc lang)在2011年创造的,他同时和46位对手对弈,共赢了25盘,输了2盘,和了19盘。尽管如此,人们依然认为,1924年时阿廖欣的同步盲棋表演给人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的挑战者水平都很高,而且,他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赢了17盘棋刻意练习可以将下棋水平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盲棋比赛可谓是最戏剧性的例子。稍稍了解一下盲棋比赛,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练习可以使神经系统怎样改变。不知道刻意练习能达到这么神奇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保持稳定的内部温度,保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并使得血糖稳定、PH值(即酸碱度水平)平衡。它使我们的体重日复一日地保持合理的一致。当然,所有这些全都不是完全静态的。例如,如果进行锻炼,人们的心率会加快;如果暴饮暴食,人们的体重会增加;如果节食,人们的体重会下降。但是,这些变化通常是暂时的,而身体最终会回到它原来的模样。对于这种现象,技术上的术语是“体内平衡”( homeostasis),它只是意味着一个系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系统,但最常见的是一种活着的生物,或者是活着的生物的某些部位)以一种保持其自身稳定性的方式来行动的趋势
单个的细胞也喜欢稳定性。它们保留一定的水分,并且通过控制着哪些离子和分子留在细胞膜之内,哪些则排出细胞膜之外的方式,调节正离子和负离子(特别是钠离子和钾离子)以及各种各样小分子的平衡。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要让细胞有效地运转,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假如周围的组织过热或者过冷;假如它们的流动水平过快,超出了理想的范围;假如氧气含量下降过快;或者假如能量供应过于缓慢,都会破坏细胞功能的发挥。如果这些变化幅度太大且持续时间过长,细胞就开始死去人类的惰性并不是人类性格层面的因素。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基因里面。 -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尔的音乐学生并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相反,学生的话似乎表明,他在练习中,只是毫无条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没有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而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我们的记忆实验在设计之初就避免让史蒂夫感到太舒服。随着他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我会用更长的数字串来挑战他,以便他总是能在离自己的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特别是,每次他背出来了,我便增加数字的数目;他没背出来,我便减少数字的数目。这样一来,我把数字的数目恰好保持在他能够背得下来的程度,同时也总在促使他记住只比之前多一个数字的数字串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同
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事实上,可能还比年轻时弹得更差如果习惯看《异类》一定也会习惯这本书,虽然一开始就把异类的一万小时理论批评的不行,反正我是被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