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460

发布书摘:16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22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ISBN:9787508058993,作者:(美)弗兰克尔 著,吕娜 译
  • 作者:[奥] 维克多·弗兰克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定价:29.00元
  • ISBN:9787508058993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7-05-19 摘录自第 136 页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至此,我们已经说明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5-19 摘录自第 135 页
    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戒也不是逻辑推理。用一种形象的方法来比喻就是,治疗师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专家而不是画家。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已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5-19 摘录自第 130 页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叔本华的话了: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事实上,对精神病学家来说,厌倦所带来的问题要比焦虑带来的多。

    而且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因为自动化可能导致普通工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而许多工人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大量的闲暇时间。
    比如,我们来看看“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类似抑郁、暴躁和药物依赖这样的普遍现象,除非我们承认其背后的存在之虚无,否则是难以理解的。
    领养老金的人和年长者容易出现这样的危机,也是因为同样的道理。

    【权利最原始的形态金钱】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5-19 摘录自第 129 页
    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可以理解,它可能是由于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
    在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动物所具有的那种安全感,好比天堂一样,对于人类来说是永远地失去了,人类不得不做出选择。
    此外,在最近时期,人类还遭受到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
    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5-19 摘录自第 126 页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
    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我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极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我们不应该认为这只有在正常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它对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个体来说更为有效。
    建筑师要想加固常年失修的拱顶,就得加大拱顶上面的负重,以使其各部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