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7-08
幸福课
1、10个有关成长的经典心理学问题深度探讨、12封咨询者来信与温暖解答,作者带领我们一起穿越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学会与自我和解。
2、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陈海贤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定价:42.00元
- ISBN:9787210092742
-
兴趣爱好很像一个聪明又富有的姑娘,追求她的人很多,向她献媚的人也不少,但真正了解她和爱她的人却并不多。对于兴趣爱好,你越是向她索取什么,她偏不会给你什么。你只有臣服于她,奉献于她,有一天,她才会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这背后考量的东西很俗,却很真实,就是—你到底是真的爱她,还是只想获得她的美貌与财富——她能感觉到呢。有时候,为了考验那些追求她的人,她还会刻意把自己打扮成贫穷寒酸的丑丫头,就像郭靖第一次见到的黄蓉一样。
-
投入专注的回报就是幸福。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Mihaly Csikszentmihaly)提出一个叫作“福流(fow)”的概念。他说,福流是人们在全情投入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忘我体验。在福流的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中没有任何杂念,觉得一切活力畅通无阻,自己跟眼前的事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甚至忘记了时间。
-
这些自由人,他们不急着去什么地方,也不急着做什么。琐事跟他们的关系特别平等而单纯。他们不是被迫做这些琐事琐事不是压迫他们的老板;他们也不是选择做这些事—他们也不是琐事的老板。他们只是和这些琐事“遇见”了,然后“做”它们。他们并不轻慢琐事,而是尊重琐事,庄严待它。
他们哪里也不想去,却反而自由了。而那些想要逃离的人,却到处看到囚牢。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逐渐演变成了压迫和反抗、控制和逃离、意义感和无意义感的撕扯。 -
我第一次在佛学院吃饭的经历其实不那么光荣,差点就被执事的法师当庭赶出去,因为我企图在大家举行仪式的时候拍照发微博。熟悉规则以后,我也开始逐渐喜欢佛学院这种专注而静默的用餐方式,这让餐食显得特别美味。
我并没能从琐事中逃离,但我在佛学院学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一件事是不是琐事,并不是由这件事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你对待它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你不轻慢它,以庄重的态度对它,那它就是重要的事。 -
我第一次在佛学院吃饭的经历其实不那么光荣,差点就被执事的法师当庭赶出去,因为我企图在大家举行仪式的时候拍照发微博。熟悉规则以后,我也开始逐渐喜欢佛学院这种专注而静默的用餐方式,这让餐食显得特别美味。
我并没能从琐事中逃离,但我在佛学院学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一件事是不是琐事,并不是由这件事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你对待它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你不轻慢它,以庄重的态度对它,那它就是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