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9-01-14
夏摩山谷
庆山2019全新小说
暌违七年
重磅长篇
...................
【编辑推荐】
★ 安妮宝贝改名庆山后的首部重磅长篇,历经七年酝酿,也许是她迄今为止最重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庆山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定价:58.00元
- ISBN:9787559431523
-
你曾经想到过生活会是这样的吗。
不用去想,只是接受。业力是以往做过的事情留下的印记。比如我们居住在哪里,通常不是由私己的喜好决定,而是由有捆绑关系的人或事所决定。捆绑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业力是在背后推动我们的动力。
觉得这样活着辛苦吗。
人世所谓的乐,才是一种苦。有些是会变化的苦,比如花会谢,喜欢的物品会损坏,没有什么是坚固不变的。有些是在实际发生的辛苦,比如人会挨饿、贫穷、生病,或者在很寒冷、很炎热的天气当中,这种苦有可能因为时机改变而得到解决。还有一些是因为具备肉身而无法避免的苦,比如逐渐变老、变得失去力量而丑陋,这是与生俱来的苦。而当我们喜欢一个东西,与它共处的时间长久之后会厌倦,是普遍存在的不会被改变的苦。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意识不到这些苦,并且以苦为乐。
如何去除这些苦。
人的基本无明是我执。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受到业力驱动,也被我执推动。印记镌刻在阿赖耶识之中很难消除,但可以通过忏悔、布施、学习、发愿来净化。烧尽我执,也烧尽生命中的障碍与罪责,不留下余物。如果曾在心里种下过嗔恨、贪婪、愚痴的种子,反复浇灌,它会开花结果。种种开端、过程、铺垫、准备,只为最后一击。同样,智慧与慈悲的种子也是如此播下。
他说,轮回也可以说是不曾改变的心念。如果心念改变,循环的模式便可以改变。 -
她说,性如果发心肮脏、有占有欲、伤人伤己,最终不免伤痕累累。这是原始的生命欲望,值得被分享、尊重、承认。它是礼物。它是有限的,当人老去之后他们会逐渐失去性。
对男人而言,障碍大多来自他们的价值观,权力欲,僵硬的知识、野心和自信。固守和限制使他们情感麻木。对女人而言,对爱与性、安全感、物质、欲望的贪婪与依赖,造成耽溺和不自控。同时耗费对女性来说本来可以大量用来工作和心灵进步的时间。这些都违背人的自然天性。
我觉得人需要亲密而和谐的伴侣,能欣赏和理解对方,互相照顾,以此整合为一体度过一生,其他是不重要的。是不是有婚姻的形式,或是否有孩子,可有可无。但现在人们倾向把婚姻、后代的存在与否看得高过于伴侣本身,这是很奇怪的本末倒置。正常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伴侣、孩子、婚姻。或者说有了第一,第二第三都无所谓。现在人们的排序,大多是孩子、婚姻、伴侣。
如果对人来说,对衍生品与形式感的重视强过对生命本质的重视,这是不是一种悲剧。但也许,遇见能充分互相满足的伴侣是很难的。两个人过着互相陪伴、清净知足的生活需要福报,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道具。
他说,荣格说,没有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看样子,你已经克服。你这样冷静与理性。
也许。炼狱的样子我见过。 -
但人很难感觉到是满足的。很多人在情感部分有创伤,一直等待被治愈。比如像我这样的。
所以,她说,对俗人来说,如果无法独立,情感上饥渴匮乏,欲望泛滥,同时又奢望忠贞和洁净,它只能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谎言。如果用婚姻制度、伦理道德之类胁迫和捆绑对方,又会与自己、与对方斗争不息。两个人势均力敔,互相滋养,才能够达成唯一的关系。这种唯一其实也是整体性的关系。有整体性,人的着眼点不会只在于个人的快乐和满足。
如果在这种级别,人其实可以做到跟任何人都能相爱。这种爱无需拣择和分别,不会出现我只爱你,而不爱你身边任何一个他人的状况。他说,那是又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了吗,彼此如何忠贞。
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扭曲的。就像我们去裁决一个人,必须判断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当人们对独立与关系的观念、对整体性的理解达到相当深度,所有包含二元对立的间题都会消失。 -
课程在五星级酒店举行,成员主力是中产阶级,同修们头衔多是老总或是董事、影视小明星以及富裕空闲的家庭主妇们。几次回合下来,她决定退出。在集体性修行团队的催眠气氛之中,一方面是彼此组团的抚慰与麻醉,另一方面,一种原始性情绪混杂着依赖、控制、占有、嫉妒产生。仿佛饥渴的幼儿,围绕着心目中类似假性母亲的上师,嗷嗷待哺。
她看出,人们更愿意主观地神化一位上师,赋予对方自我想象的神通功力和美德。重要的是一个精神偶像的存在,看见他,亲近他夸耀他,想象他。真正的修行恐怕不应只是如此。以她理性与冷静的心态,她承认心灵价值的重要性,也向往与世俗的日常价值有所区分的高远而神圣的事物。即便是成年人,谁能说自己已然成熟,不是迷途的羔羊。但她对集体性抱团确实没有兴趣。
她已知人生变幻之苦,世事脆弱不定,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观察和勘证,靠近切实的修行。她需要上师与弟子的关系。需要真正的精神训练,以便让自己通过学习、实践,在漂浮不定的世界保持平衡与稳定。不盲目投入,也不随波逐流,更不依靠偶像与崇拜者之间的心理投射。 -
每个人都经历过年少与青春。肉身无邪、饱满、紧实,如初绽的蓓蕾烂漫的鲜花,但这一切不会维持不变。肉身无时无刻不显示无常,外部、内里、骨架、肌肉、气血、经络…各种可见与不可见,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人入中年,更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新陈代谢速度放慢,体力衰落。如潮水退却露出荒凉的沙滩。如一棵树繁花落尽,枝叶疏离,寂寥而结实的果实终究成形。如徒劳地用手掬起海水由它于指缝间流逝。
这种感受很难传递。事实上,也是极为私人的感受。人不能得知时间的秘密,它只会一点一点展露,以显示命运的全盘控制及最后的无情等候。某天,身体里的定时闹钟突然自动爆鸣,提醒察看自己的人生。
她曾对净湖谈论过这种对老去的觉知。睡觉之前、醒来之后所产生的恐惧。时间过于快速,而生活日复一日。有肉身就会感受生老病死之苦。人无法猜度死亡,不知生命何时会突然中止。觉得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还没有活得完整。
他问,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怎么才是完整。
她想了想,说,也许是认真而全力地生活过,爱过,也被爱。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
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吗。
是的。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