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4-16
石狮子
《石狮子》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维尔德与插画家伍迪拉联袂创作的绘本。故事围绕石狮子“复活”展开,阐释了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颂扬了主人公石狮子大写的一生。石狮子只有一次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澳] 玛格丽特·维尔德 著 [澳] 里特娃·伍迪拉 绘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9787121269042
-
崔仁师是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年,考中制举,任管州录事参军,武德五年,侍中陈叔达
举荐崔仁师有才能可以担任史官,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参与修纂梁、魏等史书
贞观初年,(崔仁师)两次升迁,(任)殿中侍御史。当时青州有谋逆的事件爆发,州县追捕反叛的党羽,因犯(关)满了监狱,皇帝命令崔仁师详细审问这件事.崔仁师到青州后全部除去(囚犯的)刑具,给(他们)提供饮食和洗澡水来安抚他们,只给十多个带头作恶的人判了罪,其余的都免罪,等到上奏汇报(的时候),皇帝派的特使将要去(青州)处决罪犯,大理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这个案件的涉案人员极多,而您昭雪免罪的人很多,人都希望能活命,谁肯(承认自己有罪)去死?现在(那些被判死刑的人)到了生死关头,恐怕不会甘心,(我)很为您担忧啊!”崔仁师说:“(我)曾听说审理狱袋的根本,一定要务求仁爱宽怒,哪有求自己的平安,明知有冤枉(却)不为(他们)中明审理的(道理)?如果(能)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得十名囚犯的生命,也是我愿意的、”孙伏伽惭愧地走了。等到皇帝派的特使到了青州重新审讯,众囚犯都说:“崔公仁爱宽怒,(处理)事情没有冤枉(无辜)、滥处(罪责),我们认罪.”都没有其他话可说。(崔仁师)因这件事而出名
崔仁师后来做度支郎中,曾经汇报数百项财物支出的情况,手里都不拿本章,太宗觉得很奇怪.(太宗就)命令黄门侍郎拿着账簿(提问),崔仁师对答,一点差错都没有,太宗非
常惊奇
武德十六年,(崔仁师)升做给事中。征讨辽东之战,皇帝命令太常卿韦挺掌管海运事物,崔仁师做剖职,崔仁师又另外掌管河南水运事物、崔仁师因为水路危险遥远,担心远方州县运送的(物资)不能按时运到海上,就便宜从事,征调近海地方的租税来充作军用物资等到韦挺因为(水运)不畅延误了期限,免官为民(时)、崔仁师囚运输的兵卒逃亡没有上奏,获罪罢官。太宗回朝,行至中山,起复任用(崔仁师)做中书舍人,不久(又让他)兼任检校刑部侍郎。太宗巡幸翠微宫,崔仁师献上《清暑赋》来婉言劝谏,皇帝称赞,赐(给他)五十段帛。武德二十二年,(崔仁师)升任中书侍郎,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永徽初年,
(崔仁师)去世,享年六十多岁 -
加大惩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违法成本低
守法成本高”一直是环境治理领域广受诟病的现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按日计罚”制度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违反时间越久,罚款越多,而且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
等处罚,为严格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必须加大环境执法力量的
整合力度,强化环境执法权威,做到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对
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严格问责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绷紧环境安全这根
弦。治污先治官。将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建立生态环境损
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
后果的人,无论升职、离职或者退休,必须一查到底。绝不能
容忍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凃,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
照当的现象。对环保部门中失职渎职、不作为甚至充当“保护
伞”的,应追究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撤职或者开除,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及生态环境的渎职犯罪1196人;2014年1月至4月,查办了
349人,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查办环境领域的职务犯罪。
天蓝、地绿、水净,是亿万百姓热切向往的美丽中国梦。只要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
作为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主体,应该加大投入,完善治污设施建
设,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治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
害。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环境目
标责任制,在环境治理上花大钱、出实招,还百姓一片蓝天碧
水。同时,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
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就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
定式,跨地区、跨领域联合作战,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已建立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其他地方也要结合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程度、城市空间分布以及污染物输送规律,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在水污染防治方
面,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污染防治有效衔接,以流域为控
制单元,建立流域环境综合管理模式。
四怎么做到后果严惩
2014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从2013年
月至201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污染环境罪
案件459件799人,起诉346件674人,相比2012年至2013
年同期的批准逮捕56件116人、起诉49件145人,办案数量
大幅度提升。2014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这些信息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国正在不
断加大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戒力度。
重污整治,须施重拳。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只有依法从重从严治理,才能真正起到警示
和震慑作用,使环境监管部门发挥最大效能。反之,若对不法
排污企业“打不疼”、“打不死”,法律的尊严、监管的权威就
会丧失。应保持高压态势,用铁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
为,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个人依法定罪,对屡教不改的企业罚到
倾家荡产,从根本上扭转环境保护不力的局面。
建立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做到处罚有据。鉴定评估是环境
损害赔偿、处罚的前提。只有对污染损害进行科学鉴定,作出定量化的评估,才能使污染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害者得到相应的赔偿。应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组建鉴定评估专业队伍,推进立法进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
国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能力。 -
年、1999年先后颁布《清洁空气
法》、《区域灰霾控制规定》,明确
州与州之间、州内部的郡(市)之
间都要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完
善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建立起
覆盖全美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管
网络,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情况看,长期以来,污
染防治以属地管理为主,强调地方
政府的责任,但在实践中条块分割
的弊端日益显现,地方保护主义倾
向突出。加之污染物具有流动性和
复杂性,不是“木头人”,不会呆
在原地不动,而是“随风飘流”“随波逐流”,从而容易造成“东家污染,西家埋单”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责任不清、监管缺位,
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污染防治不能各自为战,“各家自扫门前雪”。应打破区域界限,从
监测预警、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间联动协调机
制,实现过程监管的“无缝衔接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监测是环境监管的“千里眼、顺风
耳”。监测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污染防治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
善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扩大监测范围。目
前,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机构,对主
要污染物实现了分级分层的全方位监测,全国74个城市建成
了49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2014年还将在全国116个城市
新建440余个监测点位。
落实谁污染谁付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谁污染、谁付费,天经地义;谁受益、谁补偿,理所应当。企业 -
本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把住准入关。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污染源岀现的“控钅
制
阀”。应进一步深化环评制度改革,严格项目环评,从严控制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
剩建设项目,避免“带病”项目上马;大力推进战略环评,加
强流域、水利水电等领域的规划环评,推广应用环渤海沿海地
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成果。尽快发布《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办法》,研究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把住排放总量关。
国家、一个地区的环境容纳污染
物是有限度的,一旦突破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必须健全并严
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始终控
制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十二五”期间,我国明确了二氧
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化学需氧量(COD)、氨
氮(NH3N)4项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减排目标,从目前看完成预期任务压力还很大。必须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定具体明确的实施办法,规范污染物排放许可行为,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加快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
见,建立国家排污权交易中心。
三)怎么做到过程严管
众所周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污染物,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因此,必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过程监管体系,盯紧、盯死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坚决杜
绝违法排污行为。
从国外看,强化过程监管的制度制约,是一些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普遍做法。以美国为例,针对大气污染治理,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