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01-07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 定价:CNY 68.00
- ISBN:9787535672100
-
北方文艺复兴
写实 超现实主义 平民 理性精神
北方,泛指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以北的地区—宗教的权威与神秘主义仍具主导
凡·爱克与油画北方画派,特别是佛兰德斯画派—精密的油画技巧描绘生活的现实
凡·爱克——西方油画技巧最早的创始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通常是以水性颜料为主的湿壁画和以蛋为媒介的蛋彩画)油画干的慢,适合长时间内精细修正
博斯——超现实鼻祖 失乐园 荒诞世界 批判人性异变
勃鲁盖尔—平民传统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主要讴歌希腊诸神和基督教的圣贤,平民百姓很少成为绘画主题)
写实—真实的残酷—悲剧之美—反对宗教太过唯美崇高的虚假性
丢勒——北方画派的总结者,最早以写实方式自画像
矫饰主义
不满足于文艺复兴太过均衡、和谐的古典风格,追求更多肢体动作上的变化,夸大情绪的反应,使人物的身体产生更多律动感,也产生更多表情。对外在形式的夸张
格列柯
卡拉瓦乔
西方近代艺术走向自我解剖、自我揭发、自我救赎
巴洛克运动
17-18世纪
“巴洛克”喜好繁复的装饰、金色的华丽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追求强烈的律动感,善于营造堆砌之美。
它既是一种国际风格的趋向,同时又是欧洲各地区民族美学自觉的开始
把宗教激情与世俗对幸福的向往结合起来,在宗教高昂的情绪下包装着对现世权力与财富的追求
代表人物——贝尔尼尼
巴洛克事实上是一种世俗美学,拒绝贫穷与禁欲。隐藏伪装在宗教激情之下,不容易觉察
贝尔尼尼的美学充满了旋转和律动的夸张,人体常常显现出一种纠缠或悸动,情绪被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宣告禁欲思想的彻底终结
对君权的颂歌—鲁本斯
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的崛起,替代了传统宗教画或历史绘画
市民文化
巴洛克是价值多元的时代。
-
史前时期
从一块石头,人类开始了伟大的美术创作
生殖崇拜(母体)维纳斯
巨石阵
埃及
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之一
几何,秩序,对称,比例准确,线条精密——人物端正,略拘谨
金字塔
希腊
为人类找到了美”的起点。希腊艺术提供的人体的自由
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美学启示
米诺斯文化——自由与解放
塑造完美的人体,女性娴雅、男性刚健——希腊对运动、健康、对人体线条美的崇尚
建筑多为方形
罗马艺术
务实,法治,疆域辽阔——雕塑写实求真(不同于希腊倾向理想)
建筑多为圆形—拱
早期基督教艺术
庄严、华丽,在人世间虚拟了天堂的神圣与崇高
鄙弃肉体
否定希腊诸神
主旨:基督信仰,艺术不是终极目的
拜占庭艺术(东罗马 拜占庭帝国)
中世纪艺术——拱 尖顶
哥特式艺术——高耸
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
以人的觉醒为重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
方济各——改革信仰,上帝不再高高在上,人的觉醒
乔托(绘画之父)——人体解剖学+透视法构图先驱—二维向三维转换
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
意大利 梵蒂冈
波提切利—对人体美的赞颂,以希腊神话为主题,打破基督教禁忌—《维纳斯的诞生》《春》《哀悼基督》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哀悼主题变成对青春、爱、肉的歌颂。 《大卫》、《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壁画
拉斐尔《雅典学派》
威尼斯画派
幻想 神秘 浪漫 现实欲望 色彩炫耀
神话与现实交叠于画中
维纳斯
提香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俗世美学战胜教条权威—构图夸张,色彩华丽炫耀,主题充满感官悦乐
丁托列托 :强烈对比 斜切角的对角线构图 俯视仰视的多变透视
韦罗内塞:彩度和明度增加 艳丽与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