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5-05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周国平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定价:45
- ISBN:9787506391542
-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因为喜欢这件事本身,做事的过程就是享受,如果是把这件事当做达到某个功利目的的手段,做事的过程就会是痛苦。
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视为权利,在被爱时又都太容易看轻被爱,受之当然。如果反过来,有爱心而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器度了。
-
我不相信一切所谓人生导师。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
至于我,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
塞涅卡说得好:“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如果可能,就做命运的主人,不向它屈服;如果不可能,就做命运的朋友,不和它较劲。
如果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那件事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仿佛是天大的事。那么,调转你的视线吧,去看人间的百态,历史的变迁,宇宙的广袤,再回头看那件事,你就会发现它多么微不足道。让你的心灵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上,你就不会死在一件小事上了。
我们的本性最经常地被两个东西扰乱和扭曲,一是利益的争夺,二是流行的观念。庄子对此早有警示,称前者为“丧己于物”,称后者为“失性于俗”。
好的心态,不是傻乐,不是装嫩,而是历经沧桑之后的豁然开朗。
我体会到,人过中年以后,应该逐步建立两方面的觉悟,一方面是与人生必有的缺陷达成和解,另一方面是对人生根本的价值懂得珍惜。
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风景。年幼的时候,我们沉浸在风景里,和风景是一体,自己还不会观赏,观赏者是父母和他人。长大以后,我们或多或少会观赏自己的年龄风景了,看自己青春的浪漫和寂寞,看自己壮年的成熟和努力。然后,老年来临了,好吧,让我们站在躯壳之外,笑看自己满头华发,满脸皱纹,脚步蹒跚,心情平和,恬然观赏自己人生的最后一道风景。
-
真正孤寂的是往事,那些曾经共有的往事,而现在它们被无可挽回地遗弃了。它们的存在原本就缘于共同享有,一旦无人共享,它们甚至不再属于你。你当然可以对你以后的爱人谈论它们,而在最好的情形下,她也许会宽容地倾听并且表示理解,却抹不去嘴角的一丝嘲讽。谁都知道,不管它们过去多么活泼可爱,今天终归已成一群没人要的弃儿,因为曾有的辉煌而更加忍辱含垢,只配躲在人迹不至的荒野里自生自灭。
你太缺少随遇而安的天赋,所以你就成了一个没有家园的人。你在飘流中逐渐明白,所谓共享往事只是你的一种幻觉。人们也许可以共享当下的日子和幻想中的未来,却无法共享往事。如果你确实有过往事,那么,它们仅仅属于你,是你的生命的作品。当你这么想时,你觉得你重获了对自己的完整历史的信心。
也许正是类似的体验使年轻的加缪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
你逐渐形成了一个信念,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学问和地位,而是真诚地生活和思考。
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提炼的珍宝。
生命不应该是用来获取别的东西的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你所做的一切,其价值归根到底要根据对你的生命状态的作用之好坏来评判
我的选择常常是老天给我的秉性在说话,而不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在艰难中创业,在万马齐喑时呐喊,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这是一种追求。
在淡泊中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贫,这也是一种追求。
追求未必总是显示进取的姿态。
-
人在世上生活,必须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疑惑、困难、挫折,皆需要力量的支持。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觉醒是人人可以开发和拥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来自社会和朋友的帮助,若没有内在力量的配合,最多只能发生暂时的表面的作用。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你已经获得的权力、金钱、名声、地位,也许可以使你活得风光,但唯有内在的力量才能使你活得有意义。
“内心不充盈,就会空虚,就会失去对生活的乐趣,甚至迷茫,失去生活的意义。所以只有内心有了觉醒,去践行,才会充满力量,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智慧是逼出来的,知道困境不可改变,只好坦然接受,这就叫智慧。
也许,对人来说,智慧的极限就在于认清人生之谜的无解,因而满足于像美国作家门肯那样宣布:“我对人生的全部了解仅在于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
如何花钱比如何挣钱更能见出一个人的品位高下。
工作同样是神圣的。无所作为的懒汉和没头没脑的工作狂乃是远离神圣的两极。创造之后的休息,如同创世后第七日的上帝那样,这时我们最像一个神。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当今之世不是一个能诞生新救主和新信仰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每一个热爱精神文化事业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从事独立的探索和创造。这样的人多了,时代的精神文化水准自然会提高。遗憾的是,我们拥有许多不甘寂寞的信仰呼唤者、精神呐喊者和文化讨论者,少的是宗教、哲学、艺术上的真信徒甚至真虚无主义者。透底地说,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得多,植根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唯有从这个根源中才能生长出天才和精神杰作,他(它)们不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他(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