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1080

发布书摘:61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9-18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定价:32.80
  • ISBN:9787544272063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08-09 摘录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大家要记住,一个人通常会在4~5岁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观念通常在在5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并固定下来了,并在今后朝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发展;他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他会受自己原有观念的束缚,并不断地重复他原有的心理机制和从这种心理机制中产生的行为。一个人自身的精神视野会限制他的社会情感。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09 摘录
    个体心理学所要表明的是,总是可以从孩子所犯的错误中看到环境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在一个邋遢的孩子背后总有个帮他收拾、整理的人;一个谎话连篇的孩子总是深受一个趾高气扬的成人的影响,这个成人总想以强硬和严厉的手段来纠正小孩说谎的毛病。在孩子吹牛的习惯中甚至也可以找到环境影响的蛛丝马迹。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渴望的是得到表扬,而不是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他总是渴求家庭成员能够给他肯定。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07 摘录
    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者都熟悉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即我们经常会在教师、神父、医生和律师的家里发现败坏和任性的孩子。这种情况不仅在职业声望不高的教育者家庭中发生,也会在那些我们认为是重要人物的家庭中发生。

    尽管他们拥有较高的职业权威,不过,他们似乎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家带来和平的秩序。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在所有类似家庭中,某些重要的观点不是被忽视了,就是完全没有被理解。

    其中部分的原因是这些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借助他们自以为是的权威把一些严格的规定强加给他们的家庭。他们非常严厉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威胁到孩子的独立,甚至剥夺了他们的独立。他们似乎唤起了孩子身上的反抗情绪,唤起了孩子对记忆中责罚的报复。

    我们应该记住,父母刻意的教育会使他们特别关注甚至监视自己的孩子。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也经常使孩子总想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如此一来,这些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看作一种用来展示的试验品,并认为他人应对此承担责任,因为他人是操纵的一方。这些孩子认为,其他人应该为他们克服任何困难,只有他自己不负任何责任。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07 摘录
    怀有过度雄心的孩子之所以处境艰难,是因为人们常常以外在的成功来评判他们,而不是根据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价他们。在当前社会,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可见的成就,而不看重全面彻底的教育。我们知道,那种不经努力获得的成功是很容易消逝的。因此,训练孩子野心勃勃并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忍和自信却尤为重要,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也不能丧失勇气,而是要把挫折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判断孩子在某个领域的努力是否有希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就更加有利了。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07 摘录
    追求优越与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孩子对优越感的渴望来发掘他的全部野心。如果这种自我肯定的愿望太过强烈,那么他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嫉妒心。这种类型的儿童很容易有这样的心理,他总是希望其竞争对手遭受某种厄运。他不仅怀有这种阴暗心理(这通常会引起神经方面的疾病),而且还会付诸行动,给对手制造伤害,甚至带有明显的犯罪特征。这样的孩子会通过造谣中伤、泄露隐私来诋毁同伴,从而拾高自己的身价,特别是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如果这种权力欲望太过强烈,他甚至会有报复心理。他们总是摆出一副好斗和挑衅的姿态,然后眼露凶光,有时会突然发怒,随时准备和想象中的对手搏斗。对于这些追求优越的孩子们来说,参加考试也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会轻而易举地暴露他们的“价值”。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