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1620

发布书摘:61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11-30

西方文学十五讲

本书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徐葆耕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26.00
  • ISBN:9787301060698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03-02 摘录
    “冲突在于节制与诱惑之间,在于最诚挚的温情与最无情的贪婪的情欲之间。”
    弗洛伊德谈《蒙娜丽莎》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3-02 摘录
    由我进入愁苦之城,由我进入永劫之苦,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正义推动了崇高的造物主,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爱创造了我。在我以前,从未造物,除了永久存在的以外,而我也将永存。进来的人们,你们必须把怯懦抛开。
    地狱之门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3-02 摘录
    第二讲 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摘要】
    童年何以是美丽的
    希腊神话的起源
    十二主神
    中国何以没有酒神与爱神
    斯芬克斯之谜:认识你自己
    荷马史诗
    美狄亚:女人和爱
    俄狄浦斯:人和命运
    阿喀琉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
    返回神话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3-02 摘录
    欧洲中世纪基督文化与骑土文学、民族英雄史诗、市井文学之间的二元对抗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恒久的矛盾:理性与原欲的元对抗。
    人类在远古这对矛盾的漩涡之中,找不到出路。
    去苦求乐是人的本能。背负着“罪感”生活实在是件痛苦不堪的事。
    到了19世纪末,西方日益进入现代化社会。随着“上帝已死”的告白和上帝、耶稣形象的转换,末日审判与地狱的构建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贬谪,自由成为新的上帝。为了过无罪感的快乐生活,这一切都是必要的。
    但是,社会上,犯罪的事实依然在敷演而且有加无已。现代科技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但并没有改变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在地球的这一边按一下电钮,在地球的另一边就可以有大批的无辜平民惨死。一部分人过上了上帝也想像不到的奢华生活,另部分人为每天的口粮而忧心忡忡。失业、贫困、饥饿、残杀触目皆是。
    尽管罪恶时时在发生,但是,“谁之罪?”的质询已经不再时髦,罪感已经走向消亡。
    现在的人们,只是在罪行发生后,向可怜的受难者发放一点救济物资,用以表现人类尚未泯灭的悲悯之情。
    如果说,中世纪的罪感压抑了人的原欲,给西方人带来不幸的话,今天,罪感的消亡是否就是西方的幸福呢?
    人类好像不是在进步,只是不停地妄图拯救自己而已。但根本没有出路。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3-02 摘录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总感觉到些不自然的东西:人自己受苦,本来应该使别人能得到幸福。但是,阿列克西斯是相反的,他为了达到自己修炼的目的,给别人造成了痛苦。人们会问:你何必要把一个年轻的无辜女子迎娶到家里来让她守一辈子活寡呢?你这不是给别人加上了很多痛苦,以显示自己的崇高吗?如此折磨父母两位老人,难道也可以成为圣徒吗?这种做法未免离人的自然观念太远。
    把世间一切自然的东西(物质的情感的、伦理的)都当做自己的仇敌而加以割舍、抛弃、毁坏,并且认为割舍得越彻底,心灵就越崇高,结果只能导致个体与现实世界的背谬。对肉体和自然人性、人情的无端摧残是不能构成审美愉悦的,由此而获得的沐神福祉的喜悦也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病态。
    《阿列克西斯行传》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