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950

发布书摘:19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7-11

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

  • 作者:鄢一龙、白钢、吕德文、江宇、刘晨光 江宇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定价:CNY 39.00
  • ISBN:9787300254876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09-28 摘录自第 164 页

    2.人民的自我规定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统,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传统。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以对君主制的否定和对民主制的肯定为起点。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真正的“国家制度”只能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它意味着“人民的自我规定”。①故而,“民主制”构成了“国家制度”或“政制”的一般本质。撇开这一思想起点和基点

    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所设想的国家、阶级与政治本身的消亡。实质上,“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作为“人民的自我
    规定”的“民主制”的充分实现。
    人民的自我规定”显然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治”有某种关联,但马克思为“自治”和“民主”赋予了新的内涵。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只是在形式上或法律上实现了抽象的权利平等,而离真
    正的民主制尚远。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过的“政治人”概念深表赞同,并作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
    白己的级验生活自已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
    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
    能完成。①
    因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问题,并全身心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以其思想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出来。他不再像卢梭那样谈论“抽象的公民”,也摆脱了“类存在物”那样的费尔巴哈主义残余意识,而是把人放在具体历史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进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传统的着眼点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重构人的“社会性”,重构由独立自主、能够“自治”的自由平等主体构成的真正民主的“共同
    体”
    “自由人联合体”冬,大程度上,这针对的也正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社会
    作为“人民的自我规定”的民主—的缺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挖掘了这种缺失的经济社会根源。他敏锐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单纯原子般的关系,从而,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的不受他们控制和不以他们有意识的个人活动为转移的物的形式,首先就是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这一点而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由原子化个体构成的生产关系,最终以一种“役于物”的异化形式表现出来。由此
    构成的非社会性的新型社会,正是北京大学李猛教授所说的
    “自
    然社会”。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土壤。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所指向的“人民的自我规定”,是要在现代基础上重新找回人的“政治性”,重新使非“政治性”的政治
    政治化,这同时也是再造“社会性”,使非“社会性”的社会社
    会化。关键在于,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社会”收回“政治”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政治”回返“社会”、“社会”与“政治”相互作用,最终融合
    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动态过程。
    巴黎公社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的初次试验。而对于巴黎公社这种“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所创造的“新社会”,马克思也深刻论述了其实质内涵: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
    的社会力量……①
    不幸的是,巴黎公社仅存在短暂的两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它留下了光辉的典范,也引起了痛彻的反思。马克思“社会共和国”的基本命题或曰总原则是:将产生于社会但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重新还归社会,或曰由社会收回,使社会公共权力与社会本身融为一体,不再构成超越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需要思索的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一总体原则在社会6主义社会还没有适应性。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这一原则在革命变革发生时就可以实现了,或者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了。现实的状况告诉人们,实际的发展过程要复杂得多,人们遇到的情势与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和预见相差甚远,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可以通过革命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完成,但建立起符合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体制却不能一蹴而就,实
    现这一理想原则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
    3.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中国的社
    会主义政统对其亦有所承也。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9-28 摘录自第 164 页

    2.人民的自我规定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统,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传统。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以对君主制的否定和对民主制的肯定为起点。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真正的“国家制度”只能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它意味着“人民的自我规定”。①故而,“民主制”构成了“国家制度”或“政制”的一般本质。撇开这一思想起点和基点

    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所设想的国家、阶级与政治本身的消亡。实质上,“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作为“人民的自我
    规定”的“民主制”的充分实现。
    人民的自我规定”显然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治”有某种关联,但马克思为“自治”和“民主”赋予了新的内涵。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只是在形式上或法律上实现了抽象的权利平等,而离真
    正的民主制尚远。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过的“政治人”概念深表赞同,并作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
    白己的级验生活自已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
    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
    能完成。①
    因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问题,并全身心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以其思想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出来。他不再像卢梭那样谈论“抽象的公民”,也摆脱了“类存在物”那样的费尔巴哈主义残余意识,而是把人放在具体历史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进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传统的着眼点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重构人的“社会性”,重构由独立自主、能够“自治”的自由平等主体构成的真正民主的“共同
    体”
    “自由人联合体”冬,大程度上,这针对的也正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社会
    作为“人民的自我规定”的民主—的缺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挖掘了这种缺失的经济社会根源。他敏锐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单纯原子般的关系,从而,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的不受他们控制和不以他们有意识的个人活动为转移的物的形式,首先就是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这一点而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由原子化个体构成的生产关系,最终以一种“役于物”的异化形式表现出来。由此
    构成的非社会性的新型社会,正是北京大学李猛教授所说的
    “自
    然社会”。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土壤。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所指向的“人民的自我规定”,是要在现代基础上重新找回人的“政治性”,重新使非“政治性”的政治
    政治化,这同时也是再造“社会性”,使非“社会性”的社会社
    会化。关键在于,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社会”收回“政治”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政治”回返“社会”、“社会”与“政治”相互作用,最终融合
    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动态过程。
    巴黎公社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的初次试验。而对于巴黎公社这种“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所创造的“新社会”,马克思也深刻论述了其实质内涵: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
    的社会力量……①
    不幸的是,巴黎公社仅存在短暂的两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它留下了光辉的典范,也引起了痛彻的反思。马克思“社会共和国”的基本命题或曰总原则是:将产生于社会但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重新还归社会,或曰由社会收回,使社会公共权力与社会本身融为一体,不再构成超越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需要思索的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一总体原则在社会6主义社会还没有适应性。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这一原则在革命变革发生时就可以实现了,或者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了。现实的状况告诉人们,实际的发展过程要复杂得多,人们遇到的情势与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和预见相差甚远,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可以通过革命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完成,但建立起符合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体制却不能一蹴而就,实
    现这一理想原则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
    3.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中国的社
    会主义政统对其亦有所承也。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9-28 摘录自第 164 页

    2.人民的自我规定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统,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传统。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以对君主制的否定和对民主制的肯定为起点。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真正的“国家制度”只能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它意味着“人民的自我规定”。①故而,“民主制”构成了“国家制度”或“政制”的一般本质。撇开这一思想起点和基点

    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所设想的国家、阶级与政治本身的消亡。实质上,“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作为“人民的自我
    规定”的“民主制”的充分实现。
    人民的自我规定”显然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治”有某种关联,但马克思为“自治”和“民主”赋予了新的内涵。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只是在形式上或法律上实现了抽象的权利平等,而离真
    正的民主制尚远。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过的“政治人”概念深表赞同,并作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
    白己的级验生活自已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
    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
    能完成。①
    因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问题,并全身心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以其思想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出来。他不再像卢梭那样谈论“抽象的公民”,也摆脱了“类存在物”那样的费尔巴哈主义残余意识,而是把人放在具体历史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进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传统的着眼点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重构人的“社会性”,重构由独立自主、能够“自治”的自由平等主体构成的真正民主的“共同
    体”
    “自由人联合体”冬,大程度上,这针对的也正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社会
    作为“人民的自我规定”的民主—的缺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挖掘了这种缺失的经济社会根源。他敏锐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单纯原子般的关系,从而,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的不受他们控制和不以他们有意识的个人活动为转移的物的形式,首先就是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这一点而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由原子化个体构成的生产关系,最终以一种“役于物”的异化形式表现出来。由此
    构成的非社会性的新型社会,正是北京大学李猛教授所说的
    “自
    然社会”。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土壤。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所指向的“人民的自我规定”,是要在现代基础上重新找回人的“政治性”,重新使非“政治性”的政治
    政治化,这同时也是再造“社会性”,使非“社会性”的社会社
    会化。关键在于,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社会”收回“政治”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政治”回返“社会”、“社会”与“政治”相互作用,最终融合
    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动态过程。
    巴黎公社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的初次试验。而对于巴黎公社这种“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所创造的“新社会”,马克思也深刻论述了其实质内涵: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
    的社会力量……①
    不幸的是,巴黎公社仅存在短暂的两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它留下了光辉的典范,也引起了痛彻的反思。马克思“社会共和国”的基本命题或曰总原则是:将产生于社会但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重新还归社会,或曰由社会收回,使社会公共权力与社会本身融为一体,不再构成超越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需要思索的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一总体原则在社会6主义社会还没有适应性。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这一原则在革命变革发生时就可以实现了,或者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了。现实的状况告诉人们,实际的发展过程要复杂得多,人们遇到的情势与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和预见相差甚远,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可以通过革命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完成,但建立起符合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体制却不能一蹴而就,实
    现这一理想原则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
    3.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中国的社
    会主义政统对其亦有所承也。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9-28 摘录自第 164 页

    2.人民的自我规定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统,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传统。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以对君主制的否定和对民主制的肯定为起点。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真正的“国家制度”只能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它意味着“人民的自我规定”。①故而,“民主制”构成了“国家制度”或“政制”的一般本质。撇开这一思想起点和基点

    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所设想的国家、阶级与政治本身的消亡。实质上,“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作为“人民的自我
    规定”的“民主制”的充分实现。
    人民的自我规定”显然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治”有某种关联,但马克思为“自治”和“民主”赋予了新的内涵。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只是在形式上或法律上实现了抽象的权利平等,而离真
    正的民主制尚远。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过的“政治人”概念深表赞同,并作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
    白己的级验生活自已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
    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
    能完成。①
    因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问题,并全身心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以其思想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出来。他不再像卢梭那样谈论“抽象的公民”,也摆脱了“类存在物”那样的费尔巴哈主义残余意识,而是把人放在具体历史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进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传统的着眼点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重构人的“社会性”,重构由独立自主、能够“自治”的自由平等主体构成的真正民主的“共同
    体”
    “自由人联合体”冬,大程度上,这针对的也正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社会
    作为“人民的自我规定”的民主—的缺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挖掘了这种缺失的经济社会根源。他敏锐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单纯原子般的关系,从而,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的不受他们控制和不以他们有意识的个人活动为转移的物的形式,首先就是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这一点而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由原子化个体构成的生产关系,最终以一种“役于物”的异化形式表现出来。由此
    构成的非社会性的新型社会,正是北京大学李猛教授所说的
    “自
    然社会”。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土壤。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所指向的“人民的自我规定”,是要在现代基础上重新找回人的“政治性”,重新使非“政治性”的政治
    政治化,这同时也是再造“社会性”,使非“社会性”的社会社
    会化。关键在于,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社会”收回“政治”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政治”回返“社会”、“社会”与“政治”相互作用,最终融合
    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动态过程。
    巴黎公社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的初次试验。而对于巴黎公社这种“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所创造的“新社会”,马克思也深刻论述了其实质内涵: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
    的社会力量……①
    不幸的是,巴黎公社仅存在短暂的两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它留下了光辉的典范,也引起了痛彻的反思。马克思“社会共和国”的基本命题或曰总原则是:将产生于社会但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重新还归社会,或曰由社会收回,使社会公共权力与社会本身融为一体,不再构成超越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需要思索的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一总体原则在社会6主义社会还没有适应性。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这一原则在革命变革发生时就可以实现了,或者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了。现实的状况告诉人们,实际的发展过程要复杂得多,人们遇到的情势与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和预见相差甚远,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可以通过革命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完成,但建立起符合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体制却不能一蹴而就,实
    现这一理想原则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
    3.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中国的社
    会主义政统对其亦有所承也。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9-28 摘录自第 164 页

    2.人民的自我规定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统,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传统。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正是以对君主制的否定和对民主制的肯定为起点。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真正的“国家制度”只能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它意味着“人民的自我规定”。①故而,“民主制”构成了“国家制度”或“政制”的一般本质。撇开这一思想起点和基点

    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所设想的国家、阶级与政治本身的消亡。实质上,“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作为“人民的自我
    规定”的“民主制”的充分实现。
    人民的自我规定”显然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治”有某种关联,但马克思为“自治”和“民主”赋予了新的内涵。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只是在形式上或法律上实现了抽象的权利平等,而离真
    正的民主制尚远。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讨论过的“政治人”概念深表赞同,并作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
    白己的级验生活自已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
    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
    能完成。①
    因为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问题,并全身心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以其思想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出来。他不再像卢梭那样谈论“抽象的公民”,也摆脱了“类存在物”那样的费尔巴哈主义残余意识,而是把人放在具体历史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进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传统的着眼点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重构人的“社会性”,重构由独立自主、能够“自治”的自由平等主体构成的真正民主的“共同
    体”
    “自由人联合体”冬,大程度上,这针对的也正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社会
    作为“人民的自我规定”的民主—的缺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挖掘了这种缺失的经济社会根源。他敏锐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单纯原子般的关系,从而,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的不受他们控制和不以他们有意识的个人活动为转移的物的形式,首先就是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这一点而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由原子化个体构成的生产关系,最终以一种“役于物”的异化形式表现出来。由此
    构成的非社会性的新型社会,正是北京大学李猛教授所说的
    “自
    然社会”。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土壤。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所指向的“人民的自我规定”,是要在现代基础上重新找回人的“政治性”,重新使非“政治性”的政治
    政治化,这同时也是再造“社会性”,使非“社会性”的社会社
    会化。关键在于,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社会”收回“政治”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政治”回返“社会”、“社会”与“政治”相互作用,最终融合
    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动态过程。
    巴黎公社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的初次试验。而对于巴黎公社这种“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所创造的“新社会”,马克思也深刻论述了其实质内涵: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
    的社会力量……①
    不幸的是,巴黎公社仅存在短暂的两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它留下了光辉的典范,也引起了痛彻的反思。马克思“社会共和国”的基本命题或曰总原则是:将产生于社会但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重新还归社会,或曰由社会收回,使社会公共权力与社会本身融为一体,不再构成超越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需要思索的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一总体原则在社会6主义社会还没有适应性。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这一原则在革命变革发生时就可以实现了,或者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了。现实的状况告诉人们,实际的发展过程要复杂得多,人们遇到的情势与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和预见相差甚远,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可以通过革命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完成,但建立起符合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体制却不能一蹴而就,实
    现这一理想原则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
    3.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中国的社
    会主义政统对其亦有所承也。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