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小意味着,常见的环保工作根本就不会发挥很大作用。“如果你认为有问题要解决,”梅尔沃德说,“那么当前的这些方案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风能和大多数替代能源的前景的确诱人,但这些能源的利用规模还太小。截至目前,风电厂基本依靠政府补贴。”那么,人们钟爱的普锐斯和其他低排放机动车又是什么情形呢?“非常了不起,”他说,“不过,问题在于这类汽车在交通领域所占比例还太小。”
而且,煤炭如此便宜,如果不用来发电,那简直就是扼杀经济,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梅尔沃德认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原因在于,这个举措已经太迟了。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半衰期大约为100年,部分能在大气中存留达数千年之久。因此,即使人类立即停止燃烧所有矿物燃料,现存的氧化碳还将在大气中存留好几代人的时间。假定美国(或许还有欧洲)在一夜之间神奇地摇身一变,成为零碳排放的社会;又假定它们说服了中国(或许还有印度)关闭所有燃煤发电厂,杜绝柴油卡车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言,这一切也可能并不具有那么重大的意义。而且,你梦寐以求的零碳排放社会,也的确太乐观了。
“人们认为的很多好事,十之八九还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梅尔沃德说。他以太阳能为例进行说明:“太阳能电池的问题在于不清洁,因为它们是专门用来吸收太阳能的,然而只有大约12%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余则再次以热能形式辐射了,这正好加剧了全球变暖问题。”
诚然,如果大家广泛使用太阳能,前景似乎不错,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十分棘手。要想替代现有的燃煤发电厂和其他发电厂,就需要建造数以千计的新型太阳能发电站,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规模之大,正如梅尔沃德所言,足以导致长期而巨额的“升温负债”。“我们终将拥有无与伦比的无碳能源基础设施,然而,这是在我们制造大量碳排放,全球变暖问题日益恶化,我们最终建成太阳能发电站之后的
事情,要等上30-50年。”
-
卡尔代拉深信,人类活动应对全球变暖负部分责任;在关于未来气候将如何影响人类的问题上,他比梅尔沃德更为悲观。他认为
“现在我们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简直愚蠢得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他的研究让他相信,在这场斗争中,二氧化碳并不是真正的敌人。首先,与一般的温室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特别显著。“即使其浓度翻倍,其吸收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也还不到2%。”他说。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辐射效应也呈边际递减空气中每增加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其辐射效应就会比上次增加时更小。卡尔代拉提到他以前从事的一项研究,即衡量浓度更大的二氧化
碳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却需要依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合成自身所需的养料。
“为了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洛厄
尔·伍德说,“植物要从空气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得为此先从土壤中吸收100倍的水分。大多数植物,尤其是在成长的旺季,都缺少水分。为了获得二氧化碳,它们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意味着植物成长时需要的水分相对就较少。那么,其生长效率如何呢?
卡尔代拉的研究表明,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翻倍,同时保持其他摄入量(水分、养分等)不变,那么植物生产效率将提高70%。毫无疑问,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福音。
“大多数采用水栽法的温室,都会额外储备二氧化碳,其原因
即在于此。”梅尔沃德说,“而且,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都
在1400ppm“两万年前,”卡尔代拉说,“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低,海平面也比现在低,因缺少二氧化碳,树木几乎快要窒息。我们今天的二氧化碳浓度、海平面或气温,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对劲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是,变化速度太快。总的说来,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很可能对生
物圈还有好处—只是,浓度上升的速度太快了。”
高智发明公司的那些家伙,有许许多多有关全球变暖的常识性错误的例子。
-
显然,父母为孩子起名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他们或想中规中矩,或想不拘一格,或想与众不同,或想追赶潮流,但要说所有父母均或有意或无意地想给孩子取一个“聪慧”或“上层”的名字,这就言过其实了。无论他们所取的名字是赢家还是输家,是麦迪逊还是安布尔,是白痴还是桑德,是德肖恩还是杰克,他们均无一例外地想通过取名来表达某些观念。加州的名字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父母会通过取名来表达望子成龙的股念。尽管名字不会起到一丝一毫的
作用,但父母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尽了心力。
-
那么,这一切又如何解释育儿之道的总体效果呢?再来看一下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中与学校考试成绩相关的8个因素:
父母学历高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
出生体重低
父母在家讲英语
是被收养儿童
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家中藏书多
以及无关的8个因素
家庭完整
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参加过启智计划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经常被打
经常看电视
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笼统地讲,前8个因素是对父母特点的描述,后8个因素是对父母行为的描述。高学历、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的父母所生育的子女往往能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但儿童是否去博物馆、是否被打、是否参加启智计划、是否经常听父母读书,或是否坐在电视机前不离身似乎并无影响。
对于喜欢钻研养儿育女之道的父母——和育儿专家—来说,这或许是值得深思的发现。事实上,这些育儿之道似乎被严重高估了。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毫无影响,显然,父母对育儿而言关系重大。难点在于,当多数人准备拾起育儿经的时候,为时已晚,因为真正重要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早已注定。如果你天资聪颖、踏实肯干、教育水平高、收入颇丰且配偶也条件相当,那你的孩子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正直诚实、体贴周到、富有爱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想必也不会有害处。)而至于你的所作所
为则并无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你本身的特质。
-
1998年的一本书《教养的假说》探讨了先天与后天的区别,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教材作家朱迪思·里奇·哈里斯,该书对父母养育过度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它有两个小标题:“儿童为何会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和“父母的作用比你所知的要小而同龄人的影响更大”。哈里斯用不失温和的措辞提出,父母自以为对子女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种信念是一种“文化迷思”。哈里斯认为,父母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不及儿童每天与朋友和同学相
处所受到的耳濡目染的影响。
哈里斯丢下的这枚重磅炸弹令人难以置信——她既无博士学位,也不属于任何学术机构,只是一名普通的奶奶—这既令人惊讶,又引人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