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4-03
我在故宫修文物
【内容简介】: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他们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却始终不为人知。书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写了12位顶级文物修复师的对历史、对人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萧寒 主编 绿妖 撰稿 严明 摄影
- 出版社:新经典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48.00元
- ISBN:9787549590353
-
书画修复最关键是揭命纸,稍有不慎就会毁掉文物,有时须靠手指轻搓慢捻,捻成极细小条取下,一幅画动辄要揭一两个月,过程枯燥,技巧在此失效,只能拼耐心。写这本书的四个月中,一遍遍听他们的采访录音,从几十万字的资料里“搓”出来这本书里的十万字,由暑热难耐的伏天写到寒冬将至,时常感到我也在搓着一张看不见的命纸,在枯燥而平静的手感中一点点接近手艺人的世界,我为之喜悦。
-
6)斫琴最难的,还是对琴整体的把握。一张琴从两方面考究它,一个是器物,一个是声音,要达到完美很难。从器物的角度来说,想完美已经很难。但是我在不断地接近这个目标。声音比较复杂。一个是它受制于材料跟工艺,另一个就是大的审美方向不一样,可能我的这个想法变了我做琴就会改变。比如说里面有唐代的厚重苍古,宋代的婉约亮丽。琴在声音上也可以这么分,琴有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还有二十四况,在审美的角度里是互相冲突的。不可能一张琴九德全都兼备。斫琴的人他自己有审美,你就往这个审美的方向去努力,做到完美就可以了。他做的琴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
-
“可以巧手以做拙作,不能庸工以当精致”,《髹饰录》中这条工艺原则,最好地概括了匠人原则。好的工匠,一定是通过笨拙的学习之道成长起来。其间绝无捷径。因为寻求捷径的投机在路的起点已被摒弃。闵俊嵘的这条道路,也是许多和他一样美院毕业做文物修复的年轻人的必由之路。
同时,职业的敬畏与谦恭渗透了他,变成他生命底色的一部分。小闵有公认的好人缘,这从大家叫他“小闵”也能看出来。他说自己师父为人守规矩,很少去麻烦别人,但是别人有需要帮忙的话很热心,听到的人脱口说,“这不就是你吗?”你知道,自己有麻烦可以寻求他的帮助,但也知道,面前这个微笑的书卷气的男子绝不是毫无原则的老好人,温而厉,恭而安,大概就是这样的气质。 -
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石头,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行来,他都是以人去感悟物,以物来推导人。所以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头去,这样物就承载了人的意识,承载了人的审美,承载人的认识。为什么我们一直要坚持手工修复文物,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去跟它对话,去交流,去体会它。很多人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因为修好了文物而有价值,不是这么简单,修文物的过程,修文物者他的生命也在传承。
-
修复,修容易一些,复制就稍微难一点。比如说我们得上医科大学复制一个药柜,实际上是楠木做的。你做的那个榫卯一定要跟严的,按照原来那个接法,那榫给它窝进去了,不平不好看。难度其实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