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资本论

位于日本东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被评为 “全球二十家最美书店之一”,已成为到访东京的许多游客必去的文化圣地。由原研哉担纲品牌设计的这座优美的“林中图书馆”,是其创始人增田宗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 增田宗昭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58.00元
  • ISBN:7508670841
起 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
  • 一叶飘零
    2018-12-12 14:37:26 摘录
    因为设计就是可视化。设计就是将头脑中的理念和想法付诸形状,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作业。“设计”是“提案”的同义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一叶飘零
    2018-12-12 14:30:50 摘录
    首先是消费社会的最初阶段“第一阶段”。那是商品匮乏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对顾客而言,商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本身,所以只要是商品就能卖出去。日本从战后的混乱期到高度成长期便属于这一阶段。
    然而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商品
    泛滥的时代到来了,已经不再是只要是商品什么都能卖的田园牧歌般的时代了。价值的中心由商品本身移动到了选择商品的场所,即平台。所以在这“第二阶段”,能够为顾客提供更有效的平台的人,可以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仔细想来,茑屋也是一个平台。
    现在的消费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环顾四周就会发现,在这个阶段,平台泛滥了。网上也有无数的平台,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是“第三阶段”。我们现在就处在这里。因为已经平台林立,单纯地提供平台已经无法再增大顾客价值。那么,在这第三阶段,什么才能带来顾客价值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流羽
    2017-11-22 20:06:24 摘录
    但是,这种区别不正是无视顾客价值,只图流通方已之便所造成的吗?例如,喜欢看硬汉电影的人,想必也爱读钱德勒的小说,可能也想听一听主人公爱听的冷爵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同一家店里全部找到呢?如果把顾客价值摆在第一位,必然得出这样的答案。我把这种模式称为MPS( multi- package store,多包店),即便被视为异端,遭人白眼,我也绝不让步,守住这一底线。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2011年年底开业的“代官山茑屋书店”。
    选择商品,还是选择生活方式?越花钱的路子走得越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流羽
    2017-11-22 20:04:51 摘录
    我认为是“提案力”。

    确实,平台有无数。但那些都只是“选择的场所”,而实际在做选择的是顾客自己。如果是这样,那么接下来顾客认可的难道不是“选择的技术”吗?我认为,能够找到对每一位顾客而言价值较高的产品进行提案的人,将会在第三阶段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第一个阶段,提供商品,就能生存,因为匮乏。第二个阶段,连接商品,就能生存。第三个阶段,帮助选择商品才能生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5-29 18:21:45 摘录
    然而,在茑屋创业之初,仅仅因为想打造一家这样三位一体的店便被视为异端。因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渠道各不相同,供货的批发商也不一样羊。所以在茑屋之前,唱片店和书店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交集。

    但是,这种区别不正是无视顾客价值,只图流通方一已之便所造成的吗?例如,喜欢看硬汉电影的人,想必也爱读钱德勒的小说,可能也想听一听主人公爱听的冷爵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同一家店里全部找到呢?如果把顾客价值摆在第一位,必然得出这样的答案。我把这种模式称为MPS( multi- package store,多包店),即便被视为异端,遭人白眼,我也绝不让步,守住这一底线。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2011年年底开业的“代官山茑屋书店”。
    想想,是不是在资讯的提供上,也缺乏以某种理念或观念为核心,集合各种资讯,有机组合与排列推荐的“线上集合体”?科技、财经、娱乐、文化、读书、社会,各个频道内容自行其事,像传统超市货架一样机械与难看地排列,好像便于顾客查询,其实还是图了提供者的方便,也将人的需求生生割裂,不顾审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5-29 17:40:54 摘录
    設計是本質而非附屬附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5-29 17:39:4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