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
……
[ 展开全部 ]
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 收起 ]
作者:刘瑜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36.00元
ISBN:730810858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38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目录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4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自序:春天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观念•此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素什么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民意与伪民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给理想一点时间
问题在于,与“暴风骤雨”的暴力土改相比,国民党政府不但土改力度小得多,而且理念上奉行的更接近和平土改。所谓暴风骤雨式土改,其实是自古以来农民革命的升级版,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该杀的杀,该分的分。当然,既然是革命,就不单是起义,还有一整套革命话语和仪式来赋予其意义于是“剥削”、“翻身”、“阶级斗争”这种陈胜吴广们没能想出来的词汇开始成为日常用语,于是有了“诉苦会”和“斗争会”这种“制度创新”。
而所谓和平土改,核心即赎买,政府用土地债券从地主手里买地,再让农民用数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政府手里低价买地。好处是地主和农民可能双赢:农民最后得到了土地,地主则得到了资本。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没来得及、也无力大规模推广和平土改,到台湾后推而广之,结果帮助很多台湾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加快了台湾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中间也有诸多不公但一批地主通过土改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转向工商业,推动了台湾经济起飞。
既然更接近双赢,为什么和平土改反而常常没有市场?仔细想来,无非是因为它“慢”。相比革命土改那种一夜之间“你的就成了我的”的变革方式,和平土改也许经济效果好,但是政治利润低。一颗钻石放在你面前,一个人告诉你,你现在就可以免费得到它,另一个人告诉你,你需要分期付款10年才能真正拥有它,你跟谁走呢?
自由主义在整个20世纪被左翼或右翼激进主义围追堵截甚至一度节节败退的命运,甚至今天仍难以在民众中扎根扩散,根源也许就在于这个“慢”字。当激进主义向民众许立竿见影的变革时,自由主义许诺的只是漫长生长期之后的瓜熟蒂落。要造就翻天覆地的急速变化,激进主义的前提必然是“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从而为一元化体制铺平了道路,而自由主义则意味义着人人各自为政,只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激进主义交给你一个救世主,而自由主义仅仅将你交还给你自己。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今天的中国与“大跃进”时代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但精明的无知和自我保护式的蒙味却依然盛行。一位“体制内”的退休长者曾告诉我,他认为他们那一代人之所以有的人很开明有的人很保守,“一个重要的区分点就是上网还是不上网”。上网还是不上网,说起来只隔着点击一下鼠标这个简单的动作,但这个动作里包含的,却是一个人从成见里出走,与自我诀别,从温暖机舱跳
向未知大地的巨大勇气。
万一降落伞打不开呢?他们可能担心。于是他们继续待在温暖的机舱,对地上的声音充耳不闻。于是“群众”当中,出现了一群越来越“不明真相”的领导。现在,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坐在机舱里的人,和那些大地上的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在高速接近。有一些事实,那么多事实,我们知道,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知
道,这样两个疾驰的世界互相追尾时,该是怎样的场景?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恶之平庸
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再是我而仅仅是“他”:张警官,刘处长,陈法官,李主任
如果是站在东师古村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为彻底的匿名状态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免。“我”不再是我,“我”只是一个巨大猛兽无数触角中的一个而已,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就是从自己所隐身的角色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一举一动负责的人,从制度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看到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体制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问题。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贵族范儿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迷人的愤怒
愤怒之所以令人上瘾,大约是因为愤怒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人是需要自我认同的,换个现在流行的说法,人是需要“存在感”的,而正义的自我认识是这种“存在感”的要素之一。
小闲
//
警惕不要无脑地愤怒。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7-2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肩负自由的疲惫
这是不是说明,西式民主制度已经日落西山,而俄罗斯模式或者朝鲜模式在蒸蒸日上呢?如果西方政府动辄陷入合法性危机、连他们的民众自己都不“尿它那一泡”,我们有什么必要紧赶慢赶地去跳火坑呢?事实上,据一项调查,在美国表示“非常信任政府”的民众已从1966年的42%降至2000年的14%,“非常信任国会”的民众从42%降至13%同一趋势也出现在了几乎所有其他发达国家如此缺乏信任的制度,一年四季都在民
怨沸腾,没有掉入这个政治陷阱,我们简直应该弹冠相庆。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一个地方,人们觉得刘嘉玲不够美,是因为他们把李嘉欣作为了衡量标准,而在另一个地方,人们觉得凤姐很美,因为他们把小月月作为了衡量标准?就是说,是衡量标准的不同而不是客观美丑的标准导致人们形成错觉:“凤姐要美过刘嘉玲”。至于为什么有些地方用李嘉欣作为衡量标准,有些地方用小月月做标准,据说有一种东西叫做“意识形态”。某些意识形态告诉民众“政府仅仅是民众的雇员”,而另一些意识形态则教导我们,“你都有裤子穿了,还不赶紧感谢政府”。
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批判性公民”( critical citizens)。根据这个理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权利和尊严意识提膏,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这些饶舌民众的基本特点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不依不饶,一哭二闹三上吊。什么?去定退休年龄从60升到62?岂有此理,游行去。燃油税要涨7毛钱?天理难容,抗议去。政府要砍掉一半的大学生助学金?欺人太甚,扔臭鸡蛋去。
罗素说,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告别印象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今天您施密特了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弹性的限度
为描述这种精致的制度,有西方学者发明过“威权式弹性”这个词,甚至用它来解释中国政治体制的生命力。大意是,中国今天的体制不再笨拙僵硬,而是敏捷灵活。它在四个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威权体制:有相对规范的权力交接制度;有以素质而不是派系为基础的人才吸纳机制;有组织上的专业化和层级化;能组织一定的精英甚至公众政治参与。总之,它不是卡扎菲或者金正日式体制,一个人霸占一个位置几十年不下台;钱的不是你大舅子就是你小外甥—弹性的威权主义下,一个人在位N年也得下台,别人的大舅子和别人的小外甥也可以挣钱。
其实“威权式弹性”这个说法,是近年比较典型观念的一个总结。类似的说法包括“非自由的适应性”、“政党的纠错机制”“学习型政党”、“协商式威权”云云,核心观点就是,别看没有西式选举,但是如果一个执政党懂得“知错就改”,不断“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政策,那它就有了生命力。你以为这坨面只能擀面条,结果民众爱吃饺子的它也能包饺子,爱吃包子的时候它也能包包子。别的国家需要通过吵吵闹闹的选举才能获得的问责和信息机制,威权式弹性体制下通过领导的明眸善睐就可以解决—还节省了那么多街头政治、议会吵架的时间精力,堪称一种“经济环保型”体制。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怎样推销糖果
如果真心想推销,推销者正确的做法似乎是:邀请对方来参观这包糖果制作过程—此所谓决策透明;允许对方在参观过程中增减自己爱吃或不爱吃的原料:加点苹果和奶酪,去掉菠萝和果冻此所谓民主参与;如果加奶酪会败坏这包糖果的口味,而且有害健康,那么也许可以听听中立第三方营养学专家的意见此所谓决策科学。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决策透明、民主、科学,才合乎程序正义,没有程序正义,你说你塞给我的是900
块钱1克的山珍海味,我凭什么相信呢?
怎么能把政府比作“陌生人”?有人可能会抗议,政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呀。这……民众看到过政府组织修建的高速公路,出资的合作医疗,但也看到过前仆后继的腐败官员,见识过政府给自己开支票盖豪华大楼吃豪华饭菜,所以政府官员到底是好过陌生人还是坏过陌生人,这事还真有点不好说。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标签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没来的请举手
“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毕竟要看时代的主流!”我的朋友说。
到底什么是时代的主流,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医生不能视而不见,安慰他说:要看身体的主流嘛,除了胃,你的其他器官全都是好的!
lemon tree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1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法治何以可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他也可以是我
人权这个概念被长期污名化,原因之一大约是很多人将权利看做任性的代名词。但这恰恰将普遍人权的伦理基础理解反了普遍人权保护的不仅仅是“我”的自由,而且是作为“我”的他人的自由—在这种价值观里,社会由无数个尊严对等的“我”组成,而不是由一个身处顶点的“我”、数个身处中层的“你”以及无数身处底层的“他”组成,也只有将社会理解成无数个尊
对等的“我”,普遍人权才变得必要和珍贵。换言之,人权观念的伦理基础不是任性,而是博爱。
当然博爱的起点是自爱。自爱加上同理心,才成为博爱。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我常常显得比周围很多人乐观,这种乐观与其说来源于情感的需要,倒不如说来源于对逻辑的认同。一个为“大鸣大放大字报”唱赞歌的学者,在遭遇网络语言暴力攻击后,也会愤慨和痛苦;另一个隐晦肯定毛氏“大民主”的学者,在一场涉及自己学术诚信的辩论中,却愤恨痛斥为什么有些媒体的信息一边倒……这些人对抽象的普遍权利颇有微辞,却在自己具体的个体权利被侵害时表现得愤愤不平—我觉得,这种“愤愤不平”就是我保持隐隐乐观的理由。心理学“认知冲突”理论认为,追求逻辑一致性几乎是人类的本能,类似于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有汽车冲过来时想躲闪一样。所以只要一个人肯定自己的权利,根据逻辑一致性,尊重他人权利就具有“引力”。换言之,普遍权利观念之所以有力量,不仅仅因为它美好,更因为它是一种均衡。据说人人内心都有一个希特勒,要我说,人人内心还都有一个康德。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合同异
西谚云: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意思是80分不完美,6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不过中谚却说:五十步怎么可以笑百步?要我说,五十步怎么不可以笑百步,九十九步都可以笑百步。人类文明的进步靠的就是点点滴滴的努力,大的进步值得大的肯定,小进步值得小的肯定。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
小闲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7-2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权力的道德捆绑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观念的水位
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变革应当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而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水涨起来,船自然浮起来了。所以我观察社会变革的动力,不那么关注船舱里有没有技艺高超的船夫出现,而更关注“水位”的变化。我近些年的观察心得是:变革观念的“水位”在升高观念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以前在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变成问题了。比如政府部门财政预算公开—我有记忆以来,政府财政预算向来含糊不清,人们长期对此气定神闲,但最近几年它突然变成了“问题”,媒体上常常出现讨论和批评。比如国企被优待问题,银行从来给国企贷款多给民企贷款少,公众之前对此似乎并没有意见,但是近几年这样的嘀咕却开始屡见不鲜:“国企占了70%的资源,而民营企业解决了70%的就业、50%的税收……”此外我印象中城管90年代追打小贩比现在凶狠,但是90年代没能成为公众议题的事情,今天却成为热门议题。民工孩子不是这几年在城市上学难,其实可以说现在比过去容易,但是现在要拆并一所民工学校,却常常会引起轩然大波。
此类变化,可以说不胜枚举。总之公众的视力突然变好了,过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今天却开始“大惊小怪”为什么?山不转水转,观念不同了。
小七Zhai
//
民主的观念基础无非是两点:问责意识和权利意识。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观念•别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倒霉的英国议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提问时间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过去的怎样让它过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沉默罪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大家一起来算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敲开最好的可能
从这些组织的密度来看,可以说凡是社会问题出现死角的地方,就有慈善的身影出现。但是慈善的兴盛,不是从天而降的,它需要一整套制度的土壤。比如,在英国注册一个慈善组织或其分部行政门槛很低,慈善委员会的网上信息显示,如果申请材料规范,一般批准注册一个慈善组织只需要10个工作日左右。当然慈善委员会对慈善组织监管也很严格,不但要求它们定期提供财务报表,而且将其财务公之于众(包括网络公开),使其接受民众监督,若有任何民众举报,委员会都会对慈善组织进行调查。同时,政府本身不但注资几十亿英镑资助NGO发展,而且法律规定对慈善店铺必须至少免80%的税收,使得慈善事业的经济可行性大大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要筹办慈善组织,则困难重重。不但要向民政部注册,而且要找“挂靠单位”——而要找到一个“挂靠单位”,往往难于上青天;如果要成立筹款基金,还需要有非常高的启动资金(200万—800万);此外,“同一领域在同一行政区域不得重复设立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等法规明显阻碍NGO之间的良性竞争和扩展。正是因为这些制度障碍,中国的公益事业极不发达,即使现有的公益性组织,据专家估算百分之九十也是以“地下”或者商业机构的形式存在,这不仅使得其慈善筹款工作开展困难,也使得政府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监管。中国人也许和英国人一样乐于助人,但是给中国人的善意穿针引线的组织资源却因为制度原因发育不良。
关心民主理念的人往往会为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民众到底值不值得信任?有人认为民众不过是一群受情绪支配的乌合之众,有人则认为民众天然具有相互关爱理性协商的社区精神。其实,从民众既可能万众一心地在广场上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也可能在一个10万人的小镇运转几十个慈善组织的记录来看,民众可能从来没有统一的“天性”,好的制度可能激励出人性最善良美好的一面,而坏的制度则可能暴露其最丑陋的一面。俾斯麦说“政治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那么我们能敲开人性中哪种可能性,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我们在缔造什么样的政治。
Dame un beso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2-06-1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让政治变得家常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绞死银行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民主的裤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吵吵更健康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苏东巨变:20年之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俄罗斯的徘徊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亚洲特色”的民主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历史螺旋式终结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选举式独裁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宪法这只兔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我们在输出什么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中资血汗工厂的出现,与当地缺乏市场规范、或者规范执行不严有关。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当本地政府热心于保护本国民众和环境时,中资企业往往也能配合。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中国投资者在欧美国家办企业时,往往也能做到遵纪守法。正如在中国的台商港商等是否尊重中国工人本质上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尊重中国工人,中国投资者是否尊重赞比亚工人本质上也取决于其政府是否有决心保护自己的工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走出去”战略除了经济收益,也有一些意外收获。中国的苏丹政策受到广泛国际批评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调整政策,努力劝说苏丹政府接受维和部队;在和些“流氓政权”打交道之后,中国也开始权衡其中的政治成本和经济风险;中国资方在他国接触过工会、环保组织之后渐渐意识到经商还有社会责任问题。虽然学习过程很缓慢,但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其实正在慢慢改变。一个国家的投资者无需和本国的劳工和环保组织对话、却往往要和他国的劳工和环保组织协商,虽然这有点反讽,但“曲线救国”也是“救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出去”之后影响也许是双向的:在中国向他国输出低劳工权利、低工资、低环保的发展模式时,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在被动地学习他国的人权、劳工保护和环保意识。无论中国政府是否承认,在一个政治和经济相互渗透的世界里,“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的观念,不仅不对,也是不可能的。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5-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有多少资本主义可以重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成圣又如何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底线时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超越那些“想当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黑暗中消失之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法治的“秘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你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诸善之间
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未必导致相对主义。它只是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构成冲突的未必仅仅是“善恶”之间,一种“善”和另一种“善”也可能构成紧张关系。权利和福利之间,“道德律令”和“人之常情”之间,平等和效率之间,自由和安全之间,常常存在着取舍关系。我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念,论证哪种取舍更合理或更合乎时宜,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没有代价的选择,那也许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从立宪派到革命派,从复古派到西化派,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市场原教旨主义到民主万能论,有太多的观念传销者试图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方,遍体鳞伤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冲锋陷阵之前,表现出一点点的犹豫?
犹豫不是为了逃避选择,但是它令选择之后的制度设计更加审慎和包容。也许我们的观念会被四通八达的“同情性理解”所模糊,但模糊下去的论点之下会显现出更清晰的论证。每个人最终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但这应该是通过穿过论敌的观念,而不是绕过它们。林达在形容美国的立宪经历时指出,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而是一个伟大的妥协。的确,在诸善之间,妥协比胜利更值得庆祝。
Dame un beso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2-06-1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7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像一滴水一样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从经典到经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电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愿像那水中浮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快乐的可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如此优雅的平庸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语言的贫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爱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善的理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回到巴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剩下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琥珀之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记得当年草上飞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另一个高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请别让我消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兔子跑什么跑
兔子跑什么跑
哈利先生26岁,他有个两岁的儿子和怀孕六个月的妻子。他曾是全国篮球明星,但目前在超市里卖果皮刀。哈利开车狂奔在高速公路上。这是一个普通的郊外黄昏,他本来应该去爸妈家接儿子的,但是他突然希望明天早晨能够醒在一片白色沙滩上,于是他拐了一个弯,拐上了高速公路。哈利此刻很累,因为他在公路上迷路了,因为他开了很久还是在美国东北无穷无尽的小镇上。时间是1959年,哈利先生的外号叫兔子。
《兔子快跑》是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的第一本。该书的封底上这样介绍它的内容:“26岁的哈利被困在二流的生活当中,一个酗酒的妻子,一个到处是脏碗盘的房子,一个幼儿和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意识到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他从自己宾州的家里逃跑了。”
当然兔子没能跑远。一个不甘平庸的男人试图从二流的生活中私奔,但是作为一场私奔,他缺少一个女主角,一个地图,一个敌人,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一种悲壮感……总之他缺少传说中的私奔所需要的一切构件。于是,在公路上狂奔了一夜之后,他回到了小镇。
他没有回到妻子詹尼丝身边。路上他认识了妓女露丝,他跑去跟她同居了。在跟她同居几个月后,他又跑回了刚刚生产的妻子身边。跟妻子共处几天之后,他忍无可忍,又企图跑回露丝身边。在新生女儿意外死去之后,他又跑回了妻子身边。在女儿的葬礼之后,他又跑回了露丝身边。
总之整个小说中兔子先生一直在妻子和情人之间跑来跑去。如果说《兔子快跑》展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道理的话,它就是:一个人是多么容易把对自己的鄙视误解为对爱情的需要。兔子先生厌恶自己的平庸空洞,于是他不断制造爱的泡沫。他在妻子和情人之间蹦来蹦去,就像一个得了肺病的人在胃药和心脏病药之间换来换去一样。情人或妻子当然不可能拯救他,因为胃药是用来治胃病的,心脏病药是用来治心脏病的,而他得的是肺病。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遮蔽一个人存在的虚空,爱情的渺小之处在于它只能遮蔽这个虚空而已。对于解决自我的渺小感,爱情只是伪币。
这本书让我想起电影《好女孩》。女主角嘉斯丁和兔子一样,是个小镇上的售货员,她也和兔子一样风流,在丈夫和情人之间蹦来蹦去。但她的问题不是如何在道德和风流之间进行选择,甚至不是如何在丈夫和情人之间进行选择,因为其实她并不爱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她的问题仅仅是如何用他人的爱来遮蔽自己的平庸。她的风流不是风流,是恐惧。也许任何人的风流都从来不是风流,是恐惧。在终于和年轻的男同事勾搭上之后,嘉斯丁叹息道:I’m finally a woman with a secret.
我想之所以永远有这么多人在忙着得到爱失去爱抱怨爱唠叨爱,除了伟大的化学反应,还因为爱情是成本很小、“进入门槛”很低的戏剧。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说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说到底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第三者,第四者……啊,枝繁叶茂的爱情,让一个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觉的存在,看上去几乎像是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没法喜欢上兔子先生。我不知道他这样在两个女人之间跑来跑去有什么可亲或者可爱的地方,甚至有什么值得被书写的地方。也许厄普代克先生看中的正是兔子先生的这种无力感。他在为26岁的兔子写完《兔子快跑》之后,还为36、46、56岁的兔子写下了《兔子回家》、《兔子发了》、《兔子安息》。据说很多人从兔子系列中看到了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灵魂变迁史,但人在爱情中逃避自我的习性,似乎和20世纪、美国或中产阶级没什么必然关系。我看到的只是,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
Dame un beso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2-06-1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最好的时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等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死亡的强光中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论时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那些剩下的东西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录
自序:春天里
观念•此处
素什么质
民意与伪民意
给理想一点时间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恶之平庸
贵族范儿
迷人的愤怒
肩负自由的疲惫
告别印象主义
今天您施密特了吗
弹性的限度
怎样推销糖果
标签战
没来的请举手
法治何以可能
他也可以是我
合同异
权力的道德捆绑
观念的水位
观念•别处
倒霉的英国议员
提问时间到
过去的怎样让它过去
沉默罪
大家一起来算账
敲开最好的可能
让政治变得家常
绞死银行家
民主的裤衩
吵吵更健康
苏东巨变:20年之后
俄罗斯的徘徊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亚洲特色”的民主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历史螺旋式终结
选举式独裁
宪法这只兔子
我们在输出什么
有多少资本主义可以重来
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
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书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成圣又如何
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底线时分
超越那些“想当然”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
在黑暗中消失之前
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法治的“秘密”
你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诸善之间
像一滴水一样
从经典到经验
电影
愿像那水中浮木
快乐的可能
如此优雅的平庸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语言的贫困
爱是
善的理由
回到巴黎
剩下的
琥珀之城
记得当年草上飞
另一个高度
请别让我消失
兔子跑什么跑
最好的时光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等待
在死亡的强光中
论时尚
那些剩下的东西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录
自序:春天里
观念•此处
素什么质
民意与伪民意
给理想一点时间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恶之平庸
贵族范儿
迷人的愤怒
肩负自由的疲惫
告别印象主义
今天您施密特了吗
弹性的限度
怎样推销糖果
标签战
没来的请举手
法治何以可能
他也可以是我
合同异
权力的道德捆绑
观念的水位
观念•别处
倒霉的英国议员
提问时间到
过去的怎样让它过去
沉默罪
大家一起来算账
敲开最好的可能
让政治变得家常
绞死银行家
民主的裤衩
吵吵更健康
苏东巨变:20年之后
俄罗斯的徘徊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亚洲特色”的民主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历史螺旋式终结
选举式独裁
宪法这只兔子
我们在输出什么
有多少资本主义可以重来
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
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书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成圣又如何
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底线时分
超越那些“想当然”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
在黑暗中消失之前
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法治的“秘密”
你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诸善之间
像一滴水一样
从经典到经验
电影
愿像那水中浮木
快乐的可能
如此优雅的平庸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语言的贫困
爱是
善的理由
回到巴黎
剩下的
琥珀之城
记得当年草上飞
另一个高度
请别让我消失
兔子跑什么跑
最好的时光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等待
在死亡的强光中
论时尚
那些剩下的东西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目录
自序:春天里
观念•此处
素什么质
民意与伪民意
给理想一点时间
而所谓和平土改,核心即赎买,政府用土地债券从地主手里买地,再让农民用数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政府手里低价买地。好处是地主和农民可能双赢:农民最后得到了土地,地主则得到了资本。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没来得及、也无力大规模推广和平土改,到台湾后推而广之,结果帮助很多台湾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加快了台湾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中间也有诸多不公但一批地主通过土改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转向工商业,推动了台湾经济起飞。
既然更接近双赢,为什么和平土改反而常常没有市场?仔细想来,无非是因为它“慢”。相比革命土改那种一夜之间“你的就成了我的”的变革方式,和平土改也许经济效果好,但是政治利润低。一颗钻石放在你面前,一个人告诉你,你现在就可以免费得到它,另一个人告诉你,你需要分期付款10年才能真正拥有它,你跟谁走呢?
自由主义在整个20世纪被左翼或右翼激进主义围追堵截甚至一度节节败退的命运,甚至今天仍难以在民众中扎根扩散,根源也许就在于这个“慢”字。当激进主义向民众许立竿见影的变革时,自由主义许诺的只是漫长生长期之后的瓜熟蒂落。要造就翻天覆地的急速变化,激进主义的前提必然是“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从而为一元化体制铺平了道路,而自由主义则意味义着人人各自为政,只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激进主义交给你一个救世主,而自由主义仅仅将你交还给你自己。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向未知大地的巨大勇气。
万一降落伞打不开呢?他们可能担心。于是他们继续待在温暖的机舱,对地上的声音充耳不闻。于是“群众”当中,出现了一群越来越“不明真相”的领导。现在,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坐在机舱里的人,和那些大地上的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在高速接近。有一些事实,那么多事实,我们知道,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知
道,这样两个疾驰的世界互相追尾时,该是怎样的场景?
恶之平庸
如果是站在东师古村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为彻底的匿名状态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免。“我”不再是我,“我”只是一个巨大猛兽无数触角中的一个而已,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就是从自己所隐身的角色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一举一动负责的人,从制度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看到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体制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问题。
贵族范儿
迷人的愤怒
肩负自由的疲惫
怨沸腾,没有掉入这个政治陷阱,我们简直应该弹冠相庆。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一个地方,人们觉得刘嘉玲不够美,是因为他们把李嘉欣作为了衡量标准,而在另一个地方,人们觉得凤姐很美,因为他们把小月月作为了衡量标准?就是说,是衡量标准的不同而不是客观美丑的标准导致人们形成错觉:“凤姐要美过刘嘉玲”。至于为什么有些地方用李嘉欣作为衡量标准,有些地方用小月月做标准,据说有一种东西叫做“意识形态”。某些意识形态告诉民众“政府仅仅是民众的雇员”,而另一些意识形态则教导我们,“你都有裤子穿了,还不赶紧感谢政府”。
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批判性公民”( critical citizens)。根据这个理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权利和尊严意识提膏,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这些饶舌民众的基本特点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不依不饶,一哭二闹三上吊。什么?去定退休年龄从60升到62?岂有此理,游行去。燃油税要涨7毛钱?天理难容,抗议去。政府要砍掉一半的大学生助学金?欺人太甚,扔臭鸡蛋去。
罗素说,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
告别印象主义
今天您施密特了吗
弹性的限度
其实“威权式弹性”这个说法,是近年比较典型观念的一个总结。类似的说法包括“非自由的适应性”、“政党的纠错机制”“学习型政党”、“协商式威权”云云,核心观点就是,别看没有西式选举,但是如果一个执政党懂得“知错就改”,不断“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政策,那它就有了生命力。你以为这坨面只能擀面条,结果民众爱吃饺子的它也能包饺子,爱吃包子的时候它也能包包子。别的国家需要通过吵吵闹闹的选举才能获得的问责和信息机制,威权式弹性体制下通过领导的明眸善睐就可以解决—还节省了那么多街头政治、议会吵架的时间精力,堪称一种“经济环保型”体制。
怎样推销糖果
块钱1克的山珍海味,我凭什么相信呢?
怎么能把政府比作“陌生人”?有人可能会抗议,政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呀。这……民众看到过政府组织修建的高速公路,出资的合作医疗,但也看到过前仆后继的腐败官员,见识过政府给自己开支票盖豪华大楼吃豪华饭菜,所以政府官员到底是好过陌生人还是坏过陌生人,这事还真有点不好说。
标签战
没来的请举手
到底什么是时代的主流,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医生不能视而不见,安慰他说:要看身体的主流嘛,除了胃,你的其他器官全都是好的!
法治何以可能
他也可以是我
对等的“我”,普遍人权才变得必要和珍贵。换言之,人权观念的伦理基础不是任性,而是博爱。
当然博爱的起点是自爱。自爱加上同理心,才成为博爱。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我常常显得比周围很多人乐观,这种乐观与其说来源于情感的需要,倒不如说来源于对逻辑的认同。一个为“大鸣大放大字报”唱赞歌的学者,在遭遇网络语言暴力攻击后,也会愤慨和痛苦;另一个隐晦肯定毛氏“大民主”的学者,在一场涉及自己学术诚信的辩论中,却愤恨痛斥为什么有些媒体的信息一边倒……这些人对抽象的普遍权利颇有微辞,却在自己具体的个体权利被侵害时表现得愤愤不平—我觉得,这种“愤愤不平”就是我保持隐隐乐观的理由。心理学“认知冲突”理论认为,追求逻辑一致性几乎是人类的本能,类似于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有汽车冲过来时想躲闪一样。所以只要一个人肯定自己的权利,根据逻辑一致性,尊重他人权利就具有“引力”。换言之,普遍权利观念之所以有力量,不仅仅因为它美好,更因为它是一种均衡。据说人人内心都有一个希特勒,要我说,人人内心还都有一个康德。
合同异
权力的道德捆绑
观念的水位
此类变化,可以说不胜枚举。总之公众的视力突然变好了,过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今天却开始“大惊小怪”为什么?山不转水转,观念不同了。
观念•别处
倒霉的英国议员
提问时间到
过去的怎样让它过去
沉默罪
大家一起来算账
敲开最好的可能
相比之下,中国要筹办慈善组织,则困难重重。不但要向民政部注册,而且要找“挂靠单位”——而要找到一个“挂靠单位”,往往难于上青天;如果要成立筹款基金,还需要有非常高的启动资金(200万—800万);此外,“同一领域在同一行政区域不得重复设立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等法规明显阻碍NGO之间的良性竞争和扩展。正是因为这些制度障碍,中国的公益事业极不发达,即使现有的公益性组织,据专家估算百分之九十也是以“地下”或者商业机构的形式存在,这不仅使得其慈善筹款工作开展困难,也使得政府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监管。中国人也许和英国人一样乐于助人,但是给中国人的善意穿针引线的组织资源却因为制度原因发育不良。
关心民主理念的人往往会为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民众到底值不值得信任?有人认为民众不过是一群受情绪支配的乌合之众,有人则认为民众天然具有相互关爱理性协商的社区精神。其实,从民众既可能万众一心地在广场上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也可能在一个10万人的小镇运转几十个慈善组织的记录来看,民众可能从来没有统一的“天性”,好的制度可能激励出人性最善良美好的一面,而坏的制度则可能暴露其最丑陋的一面。俾斯麦说“政治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那么我们能敲开人性中哪种可能性,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我们在缔造什么样的政治。
让政治变得家常
绞死银行家
民主的裤衩
吵吵更健康
苏东巨变:20年之后
俄罗斯的徘徊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亚洲特色”的民主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历史螺旋式终结
选举式独裁
宪法这只兔子
我们在输出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走出去”战略除了经济收益,也有一些意外收获。中国的苏丹政策受到广泛国际批评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调整政策,努力劝说苏丹政府接受维和部队;在和些“流氓政权”打交道之后,中国也开始权衡其中的政治成本和经济风险;中国资方在他国接触过工会、环保组织之后渐渐意识到经商还有社会责任问题。虽然学习过程很缓慢,但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其实正在慢慢改变。一个国家的投资者无需和本国的劳工和环保组织对话、却往往要和他国的劳工和环保组织协商,虽然这有点反讽,但“曲线救国”也是“救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出去”之后影响也许是双向的:在中国向他国输出低劳工权利、低工资、低环保的发展模式时,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在被动地学习他国的人权、劳工保护和环保意识。无论中国政府是否承认,在一个政治和经济相互渗透的世界里,“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的观念,不仅不对,也是不可能的。
有多少资本主义可以重来
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
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书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成圣又如何
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底线时分
超越那些“想当然”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
在黑暗中消失之前
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法治的“秘密”
你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诸善之间
犹豫不是为了逃避选择,但是它令选择之后的制度设计更加审慎和包容。也许我们的观念会被四通八达的“同情性理解”所模糊,但模糊下去的论点之下会显现出更清晰的论证。每个人最终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但这应该是通过穿过论敌的观念,而不是绕过它们。林达在形容美国的立宪经历时指出,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而是一个伟大的妥协。的确,在诸善之间,妥协比胜利更值得庆祝。
像一滴水一样
从经典到经验
电影
愿像那水中浮木
快乐的可能
如此优雅的平庸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语言的贫困
爱是
善的理由
回到巴黎
剩下的
琥珀之城
记得当年草上飞
另一个高度
请别让我消失
兔子跑什么跑
哈利先生26岁,他有个两岁的儿子和怀孕六个月的妻子。他曾是全国篮球明星,但目前在超市里卖果皮刀。哈利开车狂奔在高速公路上。这是一个普通的郊外黄昏,他本来应该去爸妈家接儿子的,但是他突然希望明天早晨能够醒在一片白色沙滩上,于是他拐了一个弯,拐上了高速公路。哈利此刻很累,因为他在公路上迷路了,因为他开了很久还是在美国东北无穷无尽的小镇上。时间是1959年,哈利先生的外号叫兔子。
《兔子快跑》是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的第一本。该书的封底上这样介绍它的内容:“26岁的哈利被困在二流的生活当中,一个酗酒的妻子,一个到处是脏碗盘的房子,一个幼儿和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意识到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他从自己宾州的家里逃跑了。”
当然兔子没能跑远。一个不甘平庸的男人试图从二流的生活中私奔,但是作为一场私奔,他缺少一个女主角,一个地图,一个敌人,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一种悲壮感……总之他缺少传说中的私奔所需要的一切构件。于是,在公路上狂奔了一夜之后,他回到了小镇。
他没有回到妻子詹尼丝身边。路上他认识了妓女露丝,他跑去跟她同居了。在跟她同居几个月后,他又跑回了刚刚生产的妻子身边。跟妻子共处几天之后,他忍无可忍,又企图跑回露丝身边。在新生女儿意外死去之后,他又跑回了妻子身边。在女儿的葬礼之后,他又跑回了露丝身边。
总之整个小说中兔子先生一直在妻子和情人之间跑来跑去。如果说《兔子快跑》展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道理的话,它就是:一个人是多么容易把对自己的鄙视误解为对爱情的需要。兔子先生厌恶自己的平庸空洞,于是他不断制造爱的泡沫。他在妻子和情人之间蹦来蹦去,就像一个得了肺病的人在胃药和心脏病药之间换来换去一样。情人或妻子当然不可能拯救他,因为胃药是用来治胃病的,心脏病药是用来治心脏病的,而他得的是肺病。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遮蔽一个人存在的虚空,爱情的渺小之处在于它只能遮蔽这个虚空而已。对于解决自我的渺小感,爱情只是伪币。
这本书让我想起电影《好女孩》。女主角嘉斯丁和兔子一样,是个小镇上的售货员,她也和兔子一样风流,在丈夫和情人之间蹦来蹦去。但她的问题不是如何在道德和风流之间进行选择,甚至不是如何在丈夫和情人之间进行选择,因为其实她并不爱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她的问题仅仅是如何用他人的爱来遮蔽自己的平庸。她的风流不是风流,是恐惧。也许任何人的风流都从来不是风流,是恐惧。在终于和年轻的男同事勾搭上之后,嘉斯丁叹息道:I’m finally a woman with a secret.
我想之所以永远有这么多人在忙着得到爱失去爱抱怨爱唠叨爱,除了伟大的化学反应,还因为爱情是成本很小、“进入门槛”很低的戏剧。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说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说到底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第三者,第四者……啊,枝繁叶茂的爱情,让一个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觉的存在,看上去几乎像是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没法喜欢上兔子先生。我不知道他这样在两个女人之间跑来跑去有什么可亲或者可爱的地方,甚至有什么值得被书写的地方。也许厄普代克先生看中的正是兔子先生的这种无力感。他在为26岁的兔子写完《兔子快跑》之后,还为36、46、56岁的兔子写下了《兔子回家》、《兔子发了》、《兔子安息》。据说很多人从兔子系列中看到了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灵魂变迁史,但人在爱情中逃避自我的习性,似乎和20世纪、美国或中产阶级没什么必然关系。我看到的只是,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
最好的时光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等待
在死亡的强光中
论时尚
那些剩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