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会使我们富有,却会使我们自由 最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让深奥的哲学立刻生动起来 出版第一年连续再版22次,迅速译成18种语言,掀起全球哲学热潮 杜兰特首先是一个历史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威尔·杜兰特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定价:49.00元
  • ISBN:7513306338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此时,某些缺乏教养的读者大概会打断我们,指出:哲学如下棋般无用,如愚昧无知般含混晦涩,停滞不前,仿若自满自足。西塞罗曾经说过:“没有比哲学家的著述更荒诞无稽的了。”毋庸讳言,一些哲学家具备了所有知识,唯独缺乏基本常识而许多哲学论战亦缘起于飘渺虚幻的观点。因此,让我们下定决心,此趟哲学旅途只停靠在光明的码头,避开形而上学的泥泞溪流,绕过神学争端的汪洋大海。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6-29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首先,我们必须“将城中所有十岁以上的居民送到乡下,拿走他们所有的财产,这样他们便能不受父母的影响”(第540节)。……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保证每个孩子从一开始便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为才能或天赋将从何处爆发是无法辨知的,我们必须公正无私地在各地、各阶层和各种族中寻找。为此,我们踏出的第一步就是普遍教育。
人生的第一个十年,教育的重点是体育。……乌托邦始于人的身体。
……或许音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心灵经由音乐领会和谐与旋律,甚至产生些许正义的倾向;……音乐塑造性格,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和政治事务。“戴蒙告诉我——我也相信这一点——音乐的旋律一变,国家的基本律法也将随之改变。”
……
……十六岁以后,个体的音乐训练必须终止尽管像公众竞技一般的合唱将毕生进行。音乐也绝不仅仅是音乐,它还被用来辅助那些时常枯燥乏味的数学、历史和科学的学习,赋予它们魅力……甚至在那时,任何不愿学习这些科目的人都不会被强迫学习,在适度范围内自由精神必须畅行。
……
……当他们迈入二十岁,他们所受的平等教育第一次面临审视和考核之时,我们将会遭个极大的难关。接着,无情的淘汰便会到来:我们姑且称之为“大筛选”。
……
……通过初试的这批人将继续接受为期十年的针对其身体、心灵和品质的教育和训练。然后,他们将面对远比初试严格得多的第二轮考试。落选者将成为国家的辅助者或者行政助手和军队长官。
那么,剩下的这些通过重重筛选的幸运儿呢?
他们被教授哲学。如今他们虽已三十岁,让他们“过早品味这珍贵的趣味实属不明智……因为年轻人初尝哲学定会为了趣味而争论,时时要反驳诘难……就像幼犬,不论是谁接近它,都喜欢去撕扯、去拉拽”(第539节)。
捕云人 //为了安抚落选者,解释人与人的差距,柏拉图认为需要宗教信仰。柏拉图认为,国家要强盛,必须笃信上帝。上帝使人高尚,使人节制,使人面向死亡充满勇气。 这一点来看,宗教确实起源于迷信,发展于统治的需要。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7-02 添加
此章节有1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踏过这道逻辑的最后防线,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战场,在这里,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展开了一场关于“共相”的激烈争论:这是一场延续至今的哲学论战的第一回合,它使得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响彻了“唯实论者”与“唯名论者”的论辩之声。对亚里士多德而言,共相是任何一个共有名词、任何一个能够普遍运用于所有同类成员的称呼:所以,动物、人、书、树都是共相。但是这些共相都是主观的概念,而非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它们是名,不是实;外在于我们自身存在的切是由个别的、具体的对象组成的世界,并不表示属类特征和普遍共性;人们存在,树和动物同样存在,而整体意义上的人,或者说共相的人,除却在思想中,并不实际存在;它是一种信手拈来的心理抽象,不是外界的存在或实在。
捕云人 //我先占亚里士多德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8-07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1626年3月,他一边骑马从伦敦前往海落特,一边在头脑中反复思索着这样个问题:用雪覆盖的肉体能保持多久而不腐坏,他决心马上试验一下。停在一座小木屋旁,他买了只鸡,杀了之后用雪塞满。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浑身发冷、无力,发觉自己病得无法骑回城里,他便吩咐把他抬到附近的阿伦德尔勋爵家,安置在床上。他尚没有放弃生命,他甚是喜悦地写道:“那个实验……进行得十分成功。”不过,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实验。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不时复发的伤寒早已将他消耗殆尽,如今他精疲力竭,衰弱得根本无法对抗逐渐向心脏发展的疾病了。他逝世于1626年
4月9日,享年六十五岁。
他在遗嘱中写下了这样一段骄傲而独特的话:“我将我的灵魂赠予上帝,将我的躯体随意埋葬吧。我的名声将流传后代、享誉国外。”后代和世人都接受了他。
阿忆 //培根之死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5-20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伦理学有三个终极体系,三种理想品格和三种有关道德生活的思想。一个是佛陀和基督,强调阴柔,认为所有人都同等珍贵,只能靠善来抵制恶,用爱来诠释道德,在政治上倾向于无限民主。另一种是马基雅维利和尼采的伦理观,强调阳刚,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享受战斗、征服和统治带来的乐趣,以权力诠释道德,坚持世袭贵族制。第三种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否认阴柔和阳刚的普遍适用性,认为只有明智和成熟的思想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判断,什么时候施王道,什么时候施霸道,因此,他们以理智诠释道德,在政体上赞成贵族制和民主制的结合。斯宾诺莎独树一帜,将这些表面看来相互对立的哲学调和在一起,使之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并且形成了现代思想中拥有最高
成就的道德体系。
阿忆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5-20 添加
此章节有9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我所见到的一切看起来就是到处散播的革命的种子,它们有一天终究会开花结果,但是我可能无缘见到那一幕了。法国人总是姗姗来迟,但是终归还是会来的。烛火就这样一家家地传下去,不知会在哪里爆发出火花,那时将会有罕见的革命。年轻人是幸运的,他们能够见到那美好的一切。
阿忆 //时代的革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5-20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起初,因为康德年事已高,且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一位忠诚的军师告诉他,很少有人会读康德的书,而且他们也读不懂,所以没有迫害康德。
熊貓兒先生 //不知道康德是高兴还是难过呢?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17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不过,在一切两性结合中,那些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最令人沮丧的,因为婚姻的目的不是愉悦个人,而是延续物种。③一句西班牙谚语如是说:“因爱而结婚,悲叹度一生。”在各种以婚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有一半都相当荒谬,因为作者只把婚姻当作爱的结果,却不知道人类结婚其实是为了物种延续。一旦达到生殖目的,大自然才不管父母是否“永浴爱河”,即是永远幸福还是短暂快乐后不欢而散。因此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往往比基于爱情的自主婚姻更为幸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反对父母意愿、为爱情而结婚的女子也是令人赞赏的,因为“她选择了最重要的东西,她的行为符合大自然的精神(更确切地说,符合人类物种的精神),而包办婚姻完全出于父母自私自利的目的”。爱情是最佳的优生基础。
阿忆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5-21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公民投票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投票,维护公民权利的机器得以产生。问题是,全民投票是否能生产出维护公民权利的最佳机器。根据我们的观察,全民投票其实并不能保障该目的的实现……通过亲身经历,那些本无需亲历便已了然的事情变得更加明显;通过亲身经历,我们也发现,经过全民投票,较大的阶层必然会获益,而较小的阶层将被牺牲……显然,如果一个国家是完全实现了公平的工业型社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该国宪法代表的绝不是个人,而是利益……也许,合作组织的壮大会在理论上(目前尚未实际实现)消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区别,从而给工业型社会带来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下,敌对的阶级利益要么不存在,要么被极大削弱,使其不会将事情严重复杂化……
熊貓兒先生 //《伦理学原理》斯宾塞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23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众所周知,伟大的人物只会在充满危险暴力的环境中、在迫使人变得残酷时才诞生。对人来说,最好的东西便是强大的意志、权力以及无限的激情。没有激情的人就像一块豆腐,终将一事无成。贪婪、嫉妒甚至仇恨都是斗争、选择、生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恶之于善,相当于变异之于遗传、创新和试验之于风俗习惯。如果永不用近乎犯罪的手段冲击一下现有的“秩序”,哪里有进步可言?如果恶真的不好,那它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必须警惕自己,不要过于善良,因为“人类必然变得越来越善,又越来越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2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他发现,欧洲只不过是一片更广袤的大陆、一个更古老——或许也更深刻——的文化伸出的伪足,他的所有理论、演绎推理在这个泱泱大国面前转眼间化为谦卑的相对主义。罗素的体系开始松散,正如他自己写道:我开始认识到,白种人其实并非我先前设想的那样举足轻重。如果欧洲和美洲在战争中自取灭亡,也不意味着人类的毁灭,甚至不意味着文明的终结。世上依然会有数目可观的中国人存在,且从诸多方面来看,中国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国家。它不仅人口众多,文化强盛,其国民的智力也卓尔不群。据我所知,除中国以外,世上已无其他文明拥有如此开阔的胸襟,如此脚踏实地、心甘情愿地面对现实,而不是试图将现实扭曲为特定的模样。
熊貓兒先生 //罗素眼中的中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26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对于那些并非从事哲学专业研究,但善于认真思考的人来说,最渴望知道的是在新的工业、政治和科学运动下,要对代代传承的人类智慧做何修改、如何取舍……未来哲学的使命便是依据时代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对人类思想进行梳理,并以明晰的方式表达出来。哲学的目标是尽其所能,成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工具……哲学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普遍理论,能够对生命中的种种冲突进行有效的调节。
熊貓兒先生 //约翰•杜威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26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