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
……
[ 展开全部 ]
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少的现实指南。 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每时每刻都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编辑推荐] ●超级畅销书《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本,全新版式设计,历经68处修订,阅读更加流畅清晰,独家呈现作者麦克伦尼“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 ●作为最畅销的逻辑学科普入门书,被香港中文大学奉为40本英文经典之一,被哈佛大学校内书店视为皇冠书籍,还曾位列台湾诚品网络书店英文畅销书榜第一名,同时,还是国内畅销8年、读者热评近10万条的五星好书,再经湛庐文化策划出品,重磅回归。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正如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所说,缺乏逻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症:逻辑紊乱症候群。而《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作者D.Q.麦克伦尼在书中提出了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抛却了逻辑学一贯的刻板理论,转而以轻松的笔触带领我们畅游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湛庐文化出品
[ 收起 ]
作者:D. Q. 麦克伦尼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39.90
ISBN:755028330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推 荐 序 学点逻辑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陆含笑
//
用亲身体验真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可靠的方法。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8-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孙路弘 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系列畅销书《用脑拿订单》作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前 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 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1……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之前经历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2……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所以有其客观性。我们需要主动去认识事实,一旦我们忽略事实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实体,例如,可以把“白宫”看作事物的代表,把“林肯被刺”看作事件的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体验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方法一样,在利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是否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
冀北
//
有些事物和事件无法考察,无法亲身体验,这种情况下,想确认事实,需要间接求证,那么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重要。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3……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或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4……留意观念的本源
归根结底,观念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解观念的关键点在于,理解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如我们所知,大脑中的观念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实,却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们必须绕过观念直接观察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我的大脑中有一个特定的观念,我称之为“猫”,其对应物是现实存在的猫。但是,如果我的大脑中另有一个观念“牛头马面”,它就没有对应的现实事物。类似“牛头马面”的观念就是主观事实,因为它仅存在于我的大脑中。
冀北
//
用“猫”和“牛头马面”举例特别好,有助于理解观念不能和外部世界脱节,否则只是大脑的创造品。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以猫为例,首先要有一只猫,然后才会确立关于猫的观念,随后才有“猫”这个大家认可的词。所有一切都来源于猫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关于猫的观念和语言。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事实都是清晰明确的。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
有时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简单观念相对容易验证,因为它所对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比如我们提到的猫,它所包含的意思是明确具体的。
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确具体的观念吗?至少在潜意识上来说,是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联系到客观世界。但是民主的内涵有其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以及新制度等。如果我要和其他人讨论民主问题,为了避免因走入主观主义的歧路而无法与别人沟通
我讨论的必然是现实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我必须不断地涉及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而这些事件即民主内涵的现实土壤。
我们如何解释那些错误观念的产生呢?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偏离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但是观念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可以变得遥远而难以捉摸。错误观念已经偏离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冀北
//
复杂观念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与别人讨论复杂观念时,为了避免主观主义,无法与他人沟通,必然要讨论现实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涉及现实中能够体现这个复杂观念内涵的种种事件。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6……将观念付诸语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
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
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不达意的经历吗?
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须寻其根源——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
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为了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下:语言
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或许我坚信“小人国的存在,对它有全面的想象。或许我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词语来表达那些想象,但它们只能揭示我的思想状态,而不是现实的真实情况;它们揭示的只是主观事实,而不是客观现实。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7……有效沟通
不要对外行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沟通时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不了解听众的背景,你就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因此,你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听众的组成及其背景做出准确的判断。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多义词(在逻辑学上称为双关语),顾名思义,它一般包含多重含义,且无法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在所讲事物中到底反映的是哪种含义。
一条林间小径的路口竖了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熊向右。这句话就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比较可能的理解是,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左,要向右走。但是,假如设立此路牌的人恰好是相反的意思,那么他是在提醒路人,在右边的路上有一只灰熊,请大家不要向右走。护林人语言一时的不谨慎,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避免造成歧义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就像刚才的例子,应换成如下说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里有熊出没。”
冀北
//
哈哈,“熊向右”,典型的多义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9……避免闪避式语言
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
解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一个人应
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心,
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例如,设想一个词语叫“终极方案”,用来掩盖一个罪恶的灭绝人类的计划。
闪避式语言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演讲者或是作者脑中的真实想法,它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首先,很明显的,它可以欺骗听众;其次,无形中它将对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续使用扭曲现实的语言,我们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虚假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冀北
//
语言有力量,使用者塑造语言,语言也塑造使用者。说多了,自己会相信,应该善用这种力量。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10……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
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如果它确实是则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本体真相的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的真相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
真。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我不能确认一个命题的真假,比如说“狗在车库里”,那么我仅仅在大脑中反思狗啊、车库啊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
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谎言。其实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逻
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用符号来表示就是说,你知道“A是B”,但你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事
实之间的关系。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6-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2 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1……基本原理
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一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
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
中间状态。
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说的“变化”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字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的起因,是因为:(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寸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
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X是X(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矛盾律)。状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一时刻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并不矛盾。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000千米以外的旧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时身在纽约和旧金山,这就是同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出现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则它们是相互矛盾的。
冀北
//
逻辑学的四个基本原理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0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要明白:或许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3……万物终有其根源
在探寻事物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其结果开始。我们所做的探寻工作遵循如下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说,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冀北
//
以终为始,从结果来推测原因是很实用的思维方法。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我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A→B→C
让我们假定C代表了事件中一个亟待补救的疑难问题。我们发现C是由B造成的,遵循“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究其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B身上。
B确实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因此A才是造成问题C的根本原因。
B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所以如果C有问题,则B也必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B也是一个结果,所以关于B的问题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够的关注,否则C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冀北
//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究其原因,这个原因要追溯到根本原因。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5……区分原因
目的因,就是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成者改变其存在状态。不是所有类型的原因都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应用到所分析的事物上,但是针对某个事物,可以确认的原因类型越多,我们们对事物理解得就越深刻。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让我们以鸟笼为例来分析一下“四因论”。
它的动力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因是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是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但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论”进行分析。
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与工具原因。我们说雕塑家是一座大理石雕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是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目标。工具,是主要原因为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
虽然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出色的大提琴家想要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优质的大提琴必不可少。但很明显的是,工具原因绝对依附于主要原因,它是被动的,不能自发地引起行动,就像一台大提琴不能自动演奏一样。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的性质都将影响到结果的性质。
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在两者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太多关注工具原因并且夸大它的重要性,有些事情就很容易被忽略。无疑,我们应该提供最好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最好的工具使用者。重复一遍,最好的工具握在不怎么会使用工具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请注意:一个好的工具使用者,即使配上一个劣质的工具,也可以有所成效但是一个不怎么会使用工具的人,即便配上一个最好的工
具,也永远都达不到目的。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6……定义术语
在逻辑论述中,避免语义不清和模棱两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义术语。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所属的最相近的“类”,是众多在某方面有共同点的事物的集合体。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经典定义是“理性的动物”。在这个定义中,“动物”是最相近的类,是与人之所属最贴近的类别。为什么?因为人与这个类别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具有动物的属性。亚里士多德没有选择如“有机物”“自然物”“事物”等类别,因为这些类别所包括的范围太广了。那样,他所要定义的人将和不具有相同性质的其他事物混为一谈。
特殊的不同点是用来将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从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的特寺性。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定义中,“理性”这个特性,是将人从动物当中区分开来的不同点。特殊的不同点叫作特性,它确定了特定的类别,并把它同其他的类别区分开来。当定义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更精确地鉴别它:首先把它放入相似的类别中,然后指出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
特性(特殊的不同点)
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让我们来定义下面两个相当困难的术语。
正义
第一步:“正义是一种社会美德….…”
第二步:“……通过正义,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其所应
得的一切。”
第一步:“害怕是一种情绪…,..”
第二步:“…,…·促使我们逃避所感知的危险。”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冀北
//
逻辑定义:先放入最相似的类别,再指出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特性。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7……直言命题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例如,“收音机在汽车后座上”。我们明确知道这里说的实际情况是什么。但是,如果有人说“收音机可能是在汽车后座上”,或者“可能收音机是在汽车后座上”,情况马上就变得不确定了。这些就不是直言命题,因为我们拿不准实际情况。直言论证(由直言命题组成)是最有效的辩论,因为它提供给我们的是确定的信息。我们能否说出直言命题取决于实际情况。例如,如果我确实不知道收音机在哪个位置,直截了当地说它是在汽车后座上是不负责任的。
切记要谨慎?一个命题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题,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内容仍然可能不对。一个人可能会说“芝加哥棒球队是最好的棒球队。”这是一个直言命题,但它告诉我们的只是讲话者坚定的信念。它描述了一个主观事实,因为它只是讲话者自己的观点,而不反映任何客观情况。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08……普遍命题
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
拉布吕耶尔
法国道德家
冀北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07-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3 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1……建立一个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2……从全称到特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3……从特称到全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4……断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5……否定命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6……比较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7……比较和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8……正确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9……条件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0……三段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1 ……前提的真实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2……前提的相关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4……论证结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7……归纳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8……评定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9……构造一个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4 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1……怀疑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2……逃避性不可知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4……眼界狭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5……情感和论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6……推理的原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7……论证不是争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8……真诚的局限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9……常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5 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1……否定前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2……肯定后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3……中项不周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4……偷换概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5……窃取论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6……虚假假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7……稻草人谬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8……误用传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09……以暴易暴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0……民主谬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1 ……对人不对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2……压制理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3……滥用专家意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4……质的量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5……以出身论英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6……止于分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7……简化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8……分类错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9……混淆视听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0……以笑饰非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1……以泪掩过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3……两难陷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4……以先后论因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5……情感误导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6……功利误导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7……避免结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8……简化推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后 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译者后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 荐 序 学点逻辑
孙路弘 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系列畅销书《用脑拿订单》作者
前 言
第1 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01……全神贯注
02……确认事实
03……观念与其对象
04……留意观念的本源
05……观念联系事实
06……将观念付诸语言
07……有效沟通
0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09……避免闪避式语言
10……真相
第2 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01……基本原理
0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03……万物终有其根源
0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05……区分原因
06……定义术语
07……直言命题
08……普遍命题
第3 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01……建立一个论证
02……从全称到特称
03……从特称到全称
04……断言
05……否定命题
06……比较
07……比较和论证
08……正确论证
09……条件论证
10……三段论
11 ……前提的真实性
12……前提的相关性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14……论证结构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17……归纳论证
18……评定论证
19……构造一个论证
第4 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01……怀疑论
02……逃避性不可知论
0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04……眼界狭窄
05……情感和论证
06……推理的原因
07……论证不是争吵
08……真诚的局限性
09……常识
第5 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01……否定前件
02……肯定后件
03……中项不周延
04……偷换概念
05……窃取论题
06……虚假假设
07……稻草人谬误
08……误用传统
09……以暴易暴
10……民主谬误
11 ……对人不对事
12……压制理性
13……滥用专家意见
14……质的量化
15……以出身论英雄
16……止于分析
17……简化主义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
20……以笑饰非
21……以泪掩过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两难陷阱
24……以先后论因果
25……情感误导
26……功利误导
27……避免结论
28……简化推理
后 记
译者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 荐 序 学点逻辑
孙路弘 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系列畅销书《用脑拿订单》作者
前 言
第1 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01……全神贯注
02……确认事实
03……观念与其对象
04……留意观念的本源
05……观念联系事实
06……将观念付诸语言
07……有效沟通
0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09……避免闪避式语言
10……真相
第2 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01……基本原理
0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03……万物终有其根源
0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05……区分原因
06……定义术语
07……直言命题
08……普遍命题
第3 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01……建立一个论证
02……从全称到特称
03……从特称到全称
04……断言
05……否定命题
06……比较
07……比较和论证
08……正确论证
09……条件论证
10……三段论
11 ……前提的真实性
12……前提的相关性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14……论证结构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17……归纳论证
18……评定论证
19……构造一个论证
第4 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01……怀疑论
02……逃避性不可知论
0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04……眼界狭窄
05……情感和论证
06……推理的原因
07……论证不是争吵
08……真诚的局限性
09……常识
第5 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01……否定前件
02……肯定后件
03……中项不周延
04……偷换概念
05……窃取论题
06……虚假假设
07……稻草人谬误
08……误用传统
09……以暴易暴
10……民主谬误
11 ……对人不对事
12……压制理性
13……滥用专家意见
14……质的量化
15……以出身论英雄
16……止于分析
17……简化主义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
20……以笑饰非
21……以泪掩过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两难陷阱
24……以先后论因果
25……情感误导
26……功利误导
27……避免结论
28……简化推理
后 记
译者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推 荐 序 学点逻辑
孙路弘 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系列畅销书《用脑拿订单》作者
前 言
第1 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01……全神贯注
02……确认事实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实体,例如,可以把“白宫”看作事物的代表,把“林肯被刺”看作事件的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体验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方法一样,在利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是否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
03……观念与其对象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或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04……留意观念的本源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如我们所知,大脑中的观念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实,却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们必须绕过观念直接观察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我的大脑中有一个特定的观念,我称之为“猫”,其对应物是现实存在的猫。但是,如果我的大脑中另有一个观念“牛头马面”,它就没有对应的现实事物。类似“牛头马面”的观念就是主观事实,因为它仅存在于我的大脑中。
05……观念联系事实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事实都是清晰明确的。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
有时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简单观念相对容易验证,因为它所对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比如我们提到的猫,它所包含的意思是明确具体的。
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确具体的观念吗?至少在潜意识上来说,是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联系到客观世界。但是民主的内涵有其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以及新制度等。如果我要和其他人讨论民主问题,为了避免因走入主观主义的歧路而无法与别人沟通
我讨论的必然是现实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我必须不断地涉及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而这些事件即民主内涵的现实土壤。
我们如何解释那些错误观念的产生呢?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偏离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但是观念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可以变得遥远而难以捉摸。错误观念已经偏离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06……将观念付诸语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
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
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不达意的经历吗?
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须寻其根源——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
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为了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下:语言
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或许我坚信“小人国的存在,对它有全面的想象。或许我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词语来表达那些想象,但它们只能揭示我的思想状态,而不是现实的真实情况;它们揭示的只是主观事实,而不是客观现实。
07……有效沟通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不了解听众的背景,你就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因此,你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听众的组成及其背景做出准确的判断。
0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一条林间小径的路口竖了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熊向右。这句话就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比较可能的理解是,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左,要向右走。但是,假如设立此路牌的人恰好是相反的意思,那么他是在提醒路人,在右边的路上有一只灰熊,请大家不要向右走。护林人语言一时的不谨慎,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避免造成歧义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就像刚才的例子,应换成如下说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里有熊出没。”
09……避免闪避式语言
解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一个人应
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心,
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例如,设想一个词语叫“终极方案”,用来掩盖一个罪恶的灭绝人类的计划。
闪避式语言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演讲者或是作者脑中的真实想法,它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首先,很明显的,它可以欺骗听众;其次,无形中它将对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续使用扭曲现实的语言,我们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虚假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10……真相
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如果它确实是则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本体真相的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的真相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
真。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我不能确认一个命题的真假,比如说“狗在车库里”,那么我仅仅在大脑中反思狗啊、车库啊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
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谎言。其实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逻
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用符号来表示就是说,你知道“A是B”,但你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事
实之间的关系。
第2 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01……基本原理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一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
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
中间状态。
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说的“变化”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字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的起因,是因为:(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寸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
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X是X(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矛盾律)。状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一时刻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并不矛盾。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000千米以外的旧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时身在纽约和旧金山,这就是同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出现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则它们是相互矛盾的。
0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要明白:或许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
03……万物终有其根源
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0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A→B→C
让我们假定C代表了事件中一个亟待补救的疑难问题。我们发现C是由B造成的,遵循“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究其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B身上。
B确实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因此A才是造成问题C的根本原因。
B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所以如果C有问题,则B也必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B也是一个结果,所以关于B的问题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够的关注,否则C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05……区分原因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让我们以鸟笼为例来分析一下“四因论”。
它的动力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因是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是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但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论”进行分析。
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与工具原因。我们说雕塑家是一座大理石雕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是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目标。工具,是主要原因为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
虽然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出色的大提琴家想要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优质的大提琴必不可少。但很明显的是,工具原因绝对依附于主要原因,它是被动的,不能自发地引起行动,就像一台大提琴不能自动演奏一样。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的性质都将影响到结果的性质。
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在两者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太多关注工具原因并且夸大它的重要性,有些事情就很容易被忽略。无疑,我们应该提供最好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最好的工具使用者。重复一遍,最好的工具握在不怎么会使用工具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请注意:一个好的工具使用者,即使配上一个劣质的工具,也可以有所成效但是一个不怎么会使用工具的人,即便配上一个最好的工
具,也永远都达不到目的。
06……定义术语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所属的最相近的“类”,是众多在某方面有共同点的事物的集合体。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经典定义是“理性的动物”。在这个定义中,“动物”是最相近的类,是与人之所属最贴近的类别。为什么?因为人与这个类别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具有动物的属性。亚里士多德没有选择如“有机物”“自然物”“事物”等类别,因为这些类别所包括的范围太广了。那样,他所要定义的人将和不具有相同性质的其他事物混为一谈。
特殊的不同点是用来将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从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的特寺性。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定义中,“理性”这个特性,是将人从动物当中区分开来的不同点。特殊的不同点叫作特性,它确定了特定的类别,并把它同其他的类别区分开来。当定义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更精确地鉴别它:首先把它放入相似的类别中,然后指出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
特性(特殊的不同点)
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让我们来定义下面两个相当困难的术语。
正义
第一步:“正义是一种社会美德….…”
第二步:“……通过正义,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其所应
得的一切。”
第一步:“害怕是一种情绪…,..”
第二步:“…,…·促使我们逃避所感知的危险。”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07……直言命题
切记要谨慎?一个命题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题,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内容仍然可能不对。一个人可能会说“芝加哥棒球队是最好的棒球队。”这是一个直言命题,但它告诉我们的只是讲话者坚定的信念。它描述了一个主观事实,因为它只是讲话者自己的观点,而不反映任何客观情况。
08……普遍命题
拉布吕耶尔
法国道德家
第3 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01……建立一个论证
02……从全称到特称
03……从特称到全称
04……断言
05……否定命题
06……比较
07……比较和论证
08……正确论证
09……条件论证
10……三段论
11 ……前提的真实性
12……前提的相关性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14……论证结构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17……归纳论证
18……评定论证
19……构造一个论证
第4 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01……怀疑论
02……逃避性不可知论
0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04……眼界狭窄
05……情感和论证
06……推理的原因
07……论证不是争吵
08……真诚的局限性
09……常识
第5 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01……否定前件
02……肯定后件
03……中项不周延
04……偷换概念
05……窃取论题
06……虚假假设
07……稻草人谬误
08……误用传统
09……以暴易暴
10……民主谬误
11 ……对人不对事
12……压制理性
13……滥用专家意见
14……质的量化
15……以出身论英雄
16……止于分析
17……简化主义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
20……以笑饰非
21……以泪掩过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两难陷阱
24……以先后论因果
25……情感误导
26……功利误导
27……避免结论
28……简化推理
后 记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