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 出版社: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 定价:55.00元
  • ISBN:7532772322
对本书来说,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JOJOer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09-16 添加
此章节有7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们活着的近亲是现存的3种类人猿:大猩猩、普通黑猩猩和矮脚黑猩猩(也叫倭黑猩猩)这3种猩猩只生活在非洲,那里又有丰富的化石证据,这就表明人类初始阶段的演化是在非洲进行的。人类的历史与动物的历史分道扬镳,大约在700万年前开始于非洲(据估计在500万至900万年之前)。约当此时,非洲猿的一个种群分成了几个种群,其中一支继续演化成现代大猩猩,支演化成两种现代黑猩猩,还有一支则演化成人类。大猩猩这一支的分化显然稍早于黑猩猩与人类之间的分化。
田园将芜胡不归 //非洲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19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因此,波利尼西亚的岛屿社会在其经济专业化、社会复杂程度、政治组织以及物质产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人口的数量和密度的差异有关,又与岛屿的面积、地形破碎程度和隔离程度有关,也与维持生存和加强粮食生产的机会有关。波利尼西亚各社会之间的所有这些差异,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和世界上一个不太大的地方逐步形成的,这些都是具有同一个祖先的社会里所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差异。波利尼西亚内部的这种种文化差异,基本上也就是世界上其他每一个地方所出现的那些差异。
田园将芜胡不归 //人口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社会分工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1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波利尼西亚的岛屿社会在其经济专业化、社会复杂程度、政治组织以及物质产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人口的数量和密度的差异有关,又与岛屿的面积、地形破碎程度和隔离程度有关,也与维持生存和加强粮食生产的机会有关。波利尼西亚各社会之间的所有些差异,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和世界上一个不太大的地方逐步形成的,这些都是具有同一个祖先的社会里所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差异。波利尼西亚内部的这种种文化差异,基本上也就是世界上其他每一个地方所出现的那些差异。当然,在世界其余地区的差异程度,要远远超过波利尼西亚群岛内的差异程度。
周萌 //就是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3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现在,让我们从几个直接的事件开始,把这个非同一般的冲突中的因果关系链找出来。当皮萨罗和阿塔瓦尔帕在卡哈马卡相见时,为什么会是皮萨罗俘虏阿塔瓦尔帕并杀死他那么多的追随者,而不是阿塔瓦尔帕的人数多得多的军队俘虏并杀死皮萨罗?毕竟,皮萨罗只有62名骑兵和106名步兵,而阿塔瓦尔帕则统率着一支大约8万人的军队。至于在这些事件之前发生的事,阿塔瓦尔帕是怎么会到卡哈马卡来的?皮萨罗怎么会到这里来俘虏他,而不是阿塔瓦尔到西班牙去俘虏查理国王?为什么阿塔瓦尔帕会走进用我们天生的后聪明来看竟是如此明显的圈套?在阿塔瓦尔帕和皮萨罗相遇中起作用的那些因素,是否也在旧大陆和新大陆民族之间以及其他民族之间起着某种更广泛的作用呢?
为什么皮萨罗会俘虏阿塔瓦尔帕?皮萨罗的军事优势在于西班牙人的钢刀和其他武器、钢制盔甲、枪炮和马匹。阿塔瓦尔帕的部队没有可以骑着冲锋陷阵的牲口,他们在对付西班牙人的武器时,只能用石头、青铜棍或木棍、狼牙棒、短柄斧头,再加上弹弓和护身软垫。这种装备上的悬殊在欧洲人与印第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无数次其他冲突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JOJOer //西班牙殖民者殖民美洲,与人数完全不对等的一边倒屠杀。想来各种外星人入侵背景的影片和故事里,人类面对强悍的外星生物总是手无缚鸡之力只能被虐杀,也都是有出处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09-16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阿塔瓦尔帕是怎么会到卡哈马卡来的?阿塔瓦尔帕和他的军队来到卡哈马卡,是因为他们刚刚在一场使印加人四分五裂、大伤元气的内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皮萨罗很快觉察到这种分裂的形势,并加以利用。这次内战的起因竟是一场天花流行。天花由西班牙移民带到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后,经由陆路传播到南美的印第安人中去,在1526年左右杀死了印加皇帝瓦伊纳卡帕克和他的大多数朝臣,随后又迅即杀死了他的指定继承人尼南库尤奇。这些死亡事故导致了阿塔瓦尔帕与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瓦斯卡尔之间的皇位之争。如果不是因为天花流行,西班牙面对的可能就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帝国。
因此,阿塔瓦尔帕在卡哈马卡的出现突出了世界史上的一个关键因素:具有相当免疫力的入侵民族把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民族。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腺鼠疫以及其他一些在欧洲流行的传染病,毁灭了其他大陆的许多民族,从而在欧洲人的征服起了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JOJOer //啊这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09-16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总之,世界上只有几个地区发展了粮食生产,而且这些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时间也差异甚大。一些邻近地区的狩猎采集族群从这些核心地区学会了粮食生产,而其他一些邻近地区的族群则被来自这些核心地区的粮食生产者所更替了——更替的时间仍然差异甚大。最后,有些族群虽然生活在一些生态条件适于粮食生产的地区,但他们在史前期既没有发展出农业,也没有学会农业;他们始终以狩猎采集为生,直到现代世界最后将他们淘汰。在粮食生产上具有领先优势的那些地区里的族群,因而在通往枪炮、病菌和钢铁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领先的优势。其结果就是富有社会与贫穷社会之间一系列的长期冲突我们怎样来解释粮食生产的开始在时间和模式上的地理差异呢?这个问题是关于史前史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将成为下面五章讨论的主题。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0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以上4种因素综合起来,就能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新月沃地向粮食生产的过渡开始于公元前8500年左右,而不是公元前18500年左右或前28500年左右。在这后两个年代,狩猎采集活动所得到的报酬要比当时刚开始的粮食生产大得多,因为那时野生哺乳动物的数量仍然非常丰富;野生谷物的数量很少;人们还没有发明有效地收集、加工和贮藏谷
物的必要技术;同时人口密度也没有高到需要十分重视从每英亩土地设法得到更多的卡路里。
结果,在地球上大多数适于粮食生产的地区,狩猎采集族群只能有两种命运:要么他们被邻近的粮食生产者所取代,要么他们为了生存只有采纳粮食生产的办法。在有些地方,因为那里的狩猎采集族群的人数本来已经很多,或者因为地理条件妨碍了粮食生产者从外面移入,所以他们有时间在史前时期采纳了农业,从而作为农民而生存了下来。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美国西南部、地中海以西地区、欧洲的大西洋沿岸以及日本的一些地方。然而,在印度尼西亚、热带东南亚、非洲赤道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可能还有欧洲的一些地方,狩猎采集族群在史前时代就已破农民取而代之了,而在现代的澳大利亚和美国西部的许多地方也发生了类似的更替现象。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豌豆。豌豆的种子(我们吃的豌豆)封闭在豆英里。野豌豆要发芽生长,就必须破荚而出。为了做到这一点,豌豆就演化出一种基因,能使豆英突然破裂,把豌豆弹射到地上。偶然产生突变的豌豆的豆英不会爆裂。在野外,这种产生突变的豌豆一直到死都是包裹在亲株上的豆荚里面,而只有这种能爆裂的豆荚才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但与此相反的是,人类能够收获到的唯一豆英可能就是留在植株上的那些不爆裂的豆荚。因此,一旦人类开始把野豌豆带回家去吃,立刻就产生了对这种单基因突变的选择。对同样不爆裂突变进行选择的例子还有兵豆、亚麻和罂粟。

野生的小麦和大麦不是封闭在能够爆裂的荚子里,而是长在麦秆的顶端,麦秆能自动脱落,使种子落到能够发芽生长的地面上。一种单基因突变使麦秆不会脱落。在野生状态下,这种突变对植物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因为种子不能落地,就无法发芽生根。但这些产生突变的种子省力地留在秆子上可能是在等待人类来收获它们并把它们带回家。当人类接着种下了这些收获来的产生突变的种子后,农民又一次可以从这些种子的后代中得到所有产生突变的种子,收获它们,播种它们,而后代中未产生突变的那些种子就落到地上,而无法得到了。这样,农民就180度地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方向:原来成功的基因突然变得具有毁灭性了,而毁灭性的突变却变得成功了。10000多年前,这种对不脱落的小
麦和大麦麦秆的无意识的选择,显然是人类对植物的第一个重大的“改良”。这个变化标志着新月沃地农业的开始。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03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因此,在欧洲人到达时印第安人仍未能驯化北美的苹果,其原不在印第安人,也不在苹果。就苹果驯化必要的生物条件而言,北美印第安农民和欧亚大陆农民一样,北美的野生苹果也和欧亚大陆的野生果样。事实上,本章读者现在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的从超市上买来的苹果,有些品种就是不久前将欧亚大陆的苹果同北美的野生苹果进行杂交而培育出来的。印第安人未能驯化苹果的原因却是在于印第安人所能到的整个野生动植物组合。这个组合的微弱的驯化潜力,就是北美粮食生产很晚才开始的主要原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10-3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凶险的性情。当然,几乎任何一种体形够大的哺乳动物都能杀人。猪、马、骆驼和牛都杀死过人。然而,有些大型动物性情还要凶险得多,比其他动物也危险得多。动辄杀人的倾向使许多本来似乎理想的动物失去了驯化的候补资格。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灰熊。熊肉是昂贵的美食,灰熊体重可达170磅,它们主要吃素(虽然也是可怕的猎手),它们素食的范围很广,它们靠吃人的食物下脚而茁壮生长(从而在黄石公园和冰川国家公园造成
了巨大的问题),它们生长的速度也比较快。如果灰熊能在圈养中表现良好,它们就会成为绝妙的产肉动物。日本的阿伊努人做过试验,习惯上把饲养灰熊的幼崽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阿伊努人觉得还是小心为妙,在灰熊的幼崽长到一岁大时便把它们杀来吃掉。较长时间地饲养灰熊可能是自杀行为;我不知道有谁
养过成年灰熊。

容易受惊的倾向。大型食草类哺乳动物以不同的方式对来自描者或人类的危险作出反应。有几种在觉察到危险时会变得神经张动作敏捷,并且照例立即逃走。还有几种则动作迟缓,不那么影张在群集中寻求保护,在受到威胁时站在原地不动,不到必要时不会跑。大多数鹿和羚羊(驯鹿是显著的例外)属于前一种,绵羊和山羊则属于后一种。

群居结构。几乎所有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都证明它们的野生租知有3个共同的群居特点:它们生活在群体里;它们在群体成员中维持一种完善的优势等级;这些群体占据重叠的生活范围,而不是相互的领域。例如,一个野马群包括一匹公马、多达半打的母马和一些小驹。母马A支配着母马B、C、D和E;母马B顺从母马A,但支配母C、D和E;母马C顺从母马B和A,但支配母马D和E;以此类推群在行进时,其成员保持着一种固定不变的次序:公马殿后;级别的母马居前,后面跟随着它的小马驹,次序按年龄排列,最小的排在前面;其他母马按级别排列,每匹母马后面跟随着它的按年龄排列的马驹。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2-24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周萌 //资深猫奴深以为然。我们养猫就是喜欢它们这种放纵不羁的个性,不要本能的顺从,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做不到,但我看到你们能,所以甘愿为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周萌 //病菌的力量比武器、技术和行政组织方面的优势更难以抵抗。所以现代战争中可以大规模扩散的生化武器杀伤力更强,而且会对以后产生也许是致命且不可控的影响。好可怕。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1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文字是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去传播的,这两种方法在整个技术史和思想史中都可以找到先例。有人发明了一样东西并投入了使用。那么,你作为另一个未来的使用者,既然知道别人已经建造了他们自己的原型并使其发生作用,你又为何要为自己的使用而去设计相同的东西呢?此类发明的传播形式有一系列形式。形式的一端是“蓝图复制”,就是对现有的一幅详尽的蓝图进行复制或修改。另一端是“思想传播”,就是仅仅把基本思想接受过来,然后必须去重新创造细节。知道这能够做到,就会激励你自己努力去干,但你最终的具体解决办法可能像也可能不像第一个发明者的解决办法。
田园将芜胡不归 //文字的发明是真的复杂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3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周萌 //任何伟大的发明对于发明家来说,需要耗费的不仅仅是时间、金钱、体力、脑力,更重要的还有他们所必备的强大的意志力和无比的勇气吧!在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面前,只有具备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成功的可能。他们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1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酋长管辖地都有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它是有组织的宗教的前身,维持着酋长的权威。酋长可以一身而兼政治领袖和祭司的两个职务,也可以支持单独一个盗贼统治者集团(即祭司),而这个集团的职责就是在意识形态上为酋长提供辩护。这就是为什么酋长管辖地要把如此大量地征收来的财物专门用来建造寺庙及其他公共工程,因为这些建筑可以用作官方宗教的中心和酋长权力的醒目标志。
除了为财富转移给盜贼统治者进行辩护外,有组织的宗教还为中央集权的社会带来了另外两个重大的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共同的意识形态或宗教有助于解决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们应如何共处而不致互相残杀这个问题办法就是为他们规定一种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约束。第二个好处是,它使人们产生了一种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动机,而不是产生利已之心。以少数社会成员战死沙场为代价,整个社会就会在征
服其他社会或抵御外侮时变得更加有效。
//所以意识形态很重要,社会发展都是这样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6-1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是没有抓住要点。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和社会的复杂程度通过自我催化而相互促进。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通过我们将要讨论的机制使社会变得复杂起来,而社会的复杂又导致集约化的粮食生产,从而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只有复杂的中央集权的社会才能组织公共工程(包括灌溉系统)、远距离贸易(包括输入金属以制造更好的农具)和各种经济专门团体的活动(如用农民的粮食养活牧人,又把牧人的牲口提供给农民作耕畜之用)。中央集权社会的所有这些功能,促进了集约化的粮食生产,从而也促进了整个历史
上的人口增长。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04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周萌 //在澳大利亚这种如此任性的无规律、非一年一度的季节循环之下,粮食生产变成一种风险行业。澳大利亚早期的土著农民活得如此艰辛。在这种连生存都无法保障的环境中,当然不会有精力和兴趣去发展精神文明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2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对于中国的这种表面上的统一,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以致忘记了这多么令人惊讶。我们本来就不应该指望有这种统一,其中有个遗传上的原因。虽然有一种从人种上对世界各民族的不精确的分类法把所有中国人统统归入蒙古人种,但这种分类所掩盖的差异比欧洲的瑞典人、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之间的差异大得多。尤其是,中国的华北人和华南人在遗传上和体质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华北人最像西藏人和尼泊尔人,而华南人则像越南人和菲律宾人。我的华北朋友和华南朋友常常一眼就能从体貌上把彼此区别开来:华北人往往个子较高,身体较重,鼻子较尖,眼睛较小,眼角更显“上斜”(由于所谓的内眦赘皮关系)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2-2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总之,南岛人扩张的不同结果引人注目地证明了粮食生产在人口流动中的作用。说南岛语的粮食生产者迁入了两个由可能有亲属关系的原住民占有的地区(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居民仍然是狩猎采集族群,而新几内亚的居民早已是粮食生产者,并发展出粮食生产的许多伴随物(稠密的人口、对疾病的抵抗力、更先进的技术,等等)。结果,虽然南岛人的扩张消灭了原先的印度尼西亚人,但在新几内亚地区却未能取得多大进展,就像它在热带东南亚与说南亚语和傣加岱语的粮食生产者的对垒中也未能取得进展一样。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0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周萌 //这可能也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吧,自然给予人类有用的牲畜帮助人类进行更大规模的粮食生产,从而获得更多的食物,于是人类得以大量繁殖。为了控制人口过速增长,自然同时给予人类以病菌,帮助控制人口无节制的增长以此来保持自然的平衡。好厉害。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2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周萌 //好神奇的语言学…感觉词源统计分析法比碳14更牛掰啊,应该相对来说更精确一些吧!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2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四组也是最后一组因素是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更大的面积或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潜在发明者,更多的互相竞争的社会,更多的可以采用的发明创造—以及更大的采用和保有发明创造的压力,因为任何社会如果不这样做就往往会被竞争对手所淘汰。非洲的俾格米人和其他许多被农民取代的狩猎采集群体,就曾碰到这样的命运。相反的例子是格陵兰岛上顽固保守的古挪威农民,他们也碰到了被爱斯基摩狩猎采集族群所取代的命运,因为在格陵兰的条件下,这些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法和生存技术都比这些古挪威人优越得多。在全世界的陆块中,欧亚大陆的面积最大,相互竞争的社会的数量也最多,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在这方面就差得多,而塔斯马尼亚更是瞠乎其后。美洲的总面积虽然很大,但却在地理上和生态上支离破碎,实际上就像几个没有紧密联系的较小的大陆。
田园将芜胡不归 //接上一条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05 添加
此章节有7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这部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周萌 //封底简介。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26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