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排行榜”心理健康类第一公号KnowYourself首度结集,专业、犀利、直戳人心。 ·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KnowYourself主创们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定价:42.00元
  • ISBN:7210085475
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是人们对早年与照顾者(主要是父母)之间互动模式的一种“投射”。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与父母之间形成的对彼此的信任与爱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我们成年之后处理亲密关系的一种“框架”。
在这种框架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我们与父母原有的互动方式来与伴侣相处。比如,在儿时为了应对忽冷忽热的父母,我们会变得紧张焦虑,渴望控制对方,在成年之后,我们也会继续以这种焦虑、渴望控制的方式与亲密关系的伴侣相处。
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框架的存在,我们还总会不自觉地被特定的人所吸引。比如,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后也会不自觉地被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所吸引,尽管他们对对方的忽冷忽热感到不安,但这种熟悉的焦虑感又会让他们感到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总是不断与不同的伴侣陷入“相似”的纠葛之中的原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和世界上所有的他人一样,你与母亲之间也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她的需求,不等于你的需求,也并不总是比你的需求重要。当发现母亲侵犯到自己的边界时,同样可以沟通和拒绝。而对于过于疏远的母子关系,长大之后的你,也有力量、有选择重新认识、走进母亲,重新和母亲“相爱”。
如果你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并不安全,你首先需要知道这并不完全是你或她的错,改变不健康的关系是你和她都需要努力的事。
另外你要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你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你也同样需要尊重她表达观点的权利。你们首先是两个人,尤其是成年后,你们首先是两个同样有着独立意志、自主决定权、平等的成年人。向母亲诚实地表达与她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比隐瞒,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任——你相信她有可能倾听你,尊重你,理解你——这种信任正是你爱她的表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孩子出生第二年后,到上小学前,高频次的肢体游戏是孩子和父亲之间建立起联结的最好方式。丹尼尔·帕克特认为在所有的游戏形式中,“打闹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尤其是在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中。与女儿相比,在游戏过程中,父亲往往会给儿子设置更困难的情境,玩输了付出更大的代价,游戏的过程中,冲突和冒险都会更为激烈,也因此儿子往往在这些游戏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从长期来看,这些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上学后在同伴中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大、冲突多的环境下,提升他们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一点对男孩来说尤其显著。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4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5种机能不全的家庭类型
①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
照料者由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的成员担任并支配家庭。他们经常表现出非理性的情感和状态,在规则上表现出受情绪影响的前后不一致,并很有可能付诸暴力。这会让孩子持续性的恐惧,进而感到“世界很危险,不可预测”。

②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
孩子可能曾被一方抛弃,被迫远离,或者长期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缺失不仅仅指家庭成员在物理距离上远离孩子。有时,父母虽然一直和孩子居住在一起,或者在物质上对孩子进行供养,但实际上缺乏情感联系。比如,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从来不对孩子表达情感与爱,也避免肢体上的亲密接触,当孩子有情感需求的时候不给出回应,使孩子感到长期不被重视、被拒绝。

③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利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非出干情感联系,而是互相利用。比如,家庭照料者没有将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利用孩子作为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父母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已未竟的愿望(比如考上好大学、功成名就)而进行非常严苛的要求,不顾孩子的喜好。
还有一种常出现在分居或离异家庭,即孩子被当做“人质”:父母中的一方,出于对另一方不利的目的,将孩子变成了操纵的对象。比如试图让孩子远离另一方,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适,从孩子那里刺探情报,限制或者切断孩子和对方的接触,强迫孩子拒绝对方等等。

④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的边界
家庭成员会故意触犯、不尊重其他成员的边界。比如有的父母会过度使用权力来控制孩子,对孩子进行事无巨细的监控,制定严苛的教条逼迫孩子遵守,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动;还有的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非正常的隐私刺探和过度干预。

⑤存在严重的冲突、虐待、暴力
父母之间存在经常性的争吵、暴力或冷暴力,或者父母对孩子存在不恰当的惩罚、虐待现象。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4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如果我们的人格很大一部分由先天的精神胚胎决定,又受到生命最初环境的影响(那时候我们对环境还没有太多的控制力),同时我们的精神胚胎还影响着我们会进入什么样的环境(例如,天生宜人性高的孩子更不容易被父母严厉地处罚,天生竞争性强的孩子会选择不断进入更有挑战性的学校等),那么这样的事实是不是太悲观了?我们是不是对“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足够的掌控力?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意识到这些恰恰对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格有好处。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它决定了你的基本气质和你未来可能发展变化的范围,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对自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你一定有天然的极限,但同时也会有天生的优势。接受最本真、最核心的自己,同时在一个合理的、现实的范围内努力成长和进步,这会是一个让你更少自我苛责、更少焦虑的状态。
你的精神胚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意识到这一点能帮助我们避免自己变成一味埋怨外界和他人的人,并对自己的环境多一分警醒。同时,如果你的环境持续地不如人意,你需要看看你自己的人格特点是否在其中有一些影响,即你是否选择了进入和留在这样的环境里。
如果你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身上不被自己理解的性格特点,你可以考虑去了解自己生命最初的经历,这也许会给你些不一样的启发。
布莱恩·利托认为,人们并非基因或环境的受害者,即使在人格形成之后,人们依然可以自由地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有3个自我,一个是由基因决定的,一个是在环境与文化影响下的,还有一个是由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价值所定义的,而最后这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自我”。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6 添加
此章节有10条书摘 点击查看
弗兰克认为,要想达到自主,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对父母进行“去理想化”的过程:从童年时对父母全知全能的幻想中脱离出来,认识到父母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同时具备优点和缺点;不再无选择性地相信和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不再因为没有满足父母的情绪和要求而感到内疚、羞耻,而是评判并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
能够达到自主的人,最终会承认并骄傲于自己父母的长处,但他能认识到父母的短处,认识到他们作为人的复杂之处,最终或为自我价值的评平定者。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1-1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归根结底,幸福是精神的。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2-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