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新媒体排行榜”心理健康类第一公号KnowYourself首度结集,专业、犀利、直戳人心。 ·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
……
[ 展开全部 ]
心理机制? 那些你在困惑时向自己提出的疑问,都可能在这本心理学科普书中,找到答案。 直面真实,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人格的唯一因素? 父亲在家庭中的投入,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在感情中的表现? 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为什么经常感到空虚? 于千万人之中,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 探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心理困境; 关于完美主义、自卑情结、性格内向、反弹式关系、恐婚…… 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生命中的疑问与困惑。 看清它们,接纳自己,再大步向前。
[ 收起 ]
作者:KnowYourself主创们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42.00元
ISBN:721008547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是人们对早年与照顾者(主要是父母)之间互动模式的一种“投射”。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与父母之间形成的对彼此的信任与爱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我们成年之后处理亲密关系的一种“框架”。
在这种框架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我们与父母原有的互动方式来与伴侣相处。比如,在儿时为了应对忽冷忽热的父母,我们会变得紧张焦虑,渴望控制对方,在成年之后,我们也会继续以这种焦虑、渴望控制的方式与亲密关系的伴侣相处。
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框架的存在,我们还总会不自觉地被特定的人所吸引。比如,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后也会不自觉地被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所吸引,尽管他们对对方的忽冷忽热感到不安,但这种熟悉的焦虑感又会让他们感到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总是不断与不同的伴侣陷入“相似”的纠葛之中的原因。
清和月
//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2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和世界上所有的他人一样,你与母亲之间也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她的需求,不等于你的需求,也并不总是比你的需求重要。当发现母亲侵犯到自己的边界时,同样可以沟通和拒绝。而对于过于疏远的母子关系,长大之后的你,也有力量、有选择重新认识、走进母亲,重新和母亲“相爱”。
如果你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并不安全,你首先需要知道这并不完全是你或她的错,改变不健康的关系是你和她都需要努力的事。
另外你要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你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你也同样需要尊重她表达观点的权利。你们首先是两个人,尤其是成年后,你们首先是两个同样有着独立意志、自主决定权、平等的成年人。向母亲诚实地表达与她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比隐瞒,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任——你相信她有可能倾听你,尊重你,理解你——这种信任正是你爱她的表现。
清和月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2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孩子出生第二年后,到上小学前,高频次的肢体游戏是孩子和父亲之间建立起联结的最好方式。丹尼尔·帕克特认为在所有的游戏形式中,“打闹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尤其是在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中。与女儿相比,在游戏过程中,父亲往往会给儿子设置更困难的情境,玩输了付出更大的代价,游戏的过程中,冲突和冒险都会更为激烈,也因此儿子往往在这些游戏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从长期来看,这些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上学后在同伴中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大、冲突多的环境下,提升他们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一点对男孩来说尤其显著。
清和月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2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5种机能不全的家庭类型
①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
照料者由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的成员担任并支配家庭。他们经常表现出非理性的情感和状态,在规则上表现出受情绪影响的前后不一致,并很有可能付诸暴力。这会让孩子持续性的恐惧,进而感到“世界很危险,不可预测”。
②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
孩子可能曾被一方抛弃,被迫远离,或者长期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缺失不仅仅指家庭成员在物理距离上远离孩子。有时,父母虽然一直和孩子居住在一起,或者在物质上对孩子进行供养,但实际上缺乏情感联系。比如,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从来不对孩子表达情感与爱,也避免肢体上的亲密接触,当孩子有情感需求的时候不给出回应,使孩子感到长期不被重视、被拒绝。
③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利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非出干情感联系,而是互相利用。比如,家庭照料者没有将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利用孩子作为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父母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已未竟的愿望(比如考上好大学、功成名就)而进行非常严苛的要求,不顾孩子的喜好。
还有一种常出现在分居或离异家庭,即孩子被当做“人质”:父母中的一方,出于对另一方不利的目的,将孩子变成了操纵的对象。比如试图让孩子远离另一方,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适,从孩子那里刺探情报,限制或者切断孩子和对方的接触,强迫孩子拒绝对方等等。
④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的边界
家庭成员会故意触犯、不尊重其他成员的边界。比如有的父母会过度使用权力来控制孩子,对孩子进行事无巨细的监控,制定严苛的教条逼迫孩子遵守,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动;还有的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非正常的隐私刺探和过度干预。
⑤存在严重的冲突、虐待、暴力
父母之间存在经常性的争吵、暴力或冷暴力,或者父母对孩子存在不恰当的惩罚、虐待现象。
清和月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2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5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如果我们的人格很大一部分由先天的精神胚胎决定,又受到生命最初环境的影响(那时候我们对环境还没有太多的控制力),同时我们的精神胚胎还影响着我们会进入什么样的环境(例如,天生宜人性高的孩子更不容易被父母严厉地处罚,天生竞争性强的孩子会选择不断进入更有挑战性的学校等),那么这样的事实是不是太悲观了?我们是不是对“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足够的掌控力?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意识到这些恰恰对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格有好处。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它决定了你的基本气质和你未来可能发展变化的范围,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对自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你一定有天然的极限,但同时也会有天生的优势。接受最本真、最核心的自己,同时在一个合理的、现实的范围内努力成长和进步,这会是一个让你更少自我苛责、更少焦虑的状态。
你的精神胚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意识到这一点能帮助我们避免自己变成一味埋怨外界和他人的人,并对自己的环境多一分警醒。同时,如果你的环境持续地不如人意,你需要看看你自己的人格特点是否在其中有一些影响,即你是否选择了进入和留在这样的环境里。
如果你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身上不被自己理解的性格特点,你可以考虑去了解自己生命最初的经历,这也许会给你些不一样的启发。
布莱恩·利托认为,人们并非基因或环境的受害者,即使在人格形成之后,人们依然可以自由地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有3个自我,一个是由基因决定的,一个是在环境与文化影响下的,还有一个是由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价值所定义的,而最后这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自我”。
清和月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0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弗兰克认为,要想达到自主,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对父母进行“去理想化”的过程:从童年时对父母全知全能的幻想中脱离出来,认识到父母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同时具备优点和缺点;不再无选择性地相信和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不再因为没有满足父母的情绪和要求而感到内疚、羞耻,而是评判并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
能够达到自主的人,最终会承认并骄傲于自己父母的长处,但他能认识到父母的短处,认识到他们作为人的复杂之处,最终或为自我价值的评平定者。
蔡小妖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11-1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归根结底,幸福是精神的。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兔斯拉夫斯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12-0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在这种框架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我们与父母原有的互动方式来与伴侣相处。比如,在儿时为了应对忽冷忽热的父母,我们会变得紧张焦虑,渴望控制对方,在成年之后,我们也会继续以这种焦虑、渴望控制的方式与亲密关系的伴侣相处。
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框架的存在,我们还总会不自觉地被特定的人所吸引。比如,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后也会不自觉地被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所吸引,尽管他们对对方的忽冷忽热感到不安,但这种熟悉的焦虑感又会让他们感到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总是不断与不同的伴侣陷入“相似”的纠葛之中的原因。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你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并不安全,你首先需要知道这并不完全是你或她的错,改变不健康的关系是你和她都需要努力的事。
另外你要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你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你也同样需要尊重她表达观点的权利。你们首先是两个人,尤其是成年后,你们首先是两个同样有着独立意志、自主决定权、平等的成年人。向母亲诚实地表达与她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比隐瞒,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任——你相信她有可能倾听你,尊重你,理解你——这种信任正是你爱她的表现。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从长期来看,这些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上学后在同伴中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大、冲突多的环境下,提升他们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一点对男孩来说尤其显著。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①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
照料者由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的成员担任并支配家庭。他们经常表现出非理性的情感和状态,在规则上表现出受情绪影响的前后不一致,并很有可能付诸暴力。这会让孩子持续性的恐惧,进而感到“世界很危险,不可预测”。
②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
孩子可能曾被一方抛弃,被迫远离,或者长期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缺失不仅仅指家庭成员在物理距离上远离孩子。有时,父母虽然一直和孩子居住在一起,或者在物质上对孩子进行供养,但实际上缺乏情感联系。比如,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从来不对孩子表达情感与爱,也避免肢体上的亲密接触,当孩子有情感需求的时候不给出回应,使孩子感到长期不被重视、被拒绝。
③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利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非出干情感联系,而是互相利用。比如,家庭照料者没有将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利用孩子作为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父母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已未竟的愿望(比如考上好大学、功成名就)而进行非常严苛的要求,不顾孩子的喜好。
还有一种常出现在分居或离异家庭,即孩子被当做“人质”:父母中的一方,出于对另一方不利的目的,将孩子变成了操纵的对象。比如试图让孩子远离另一方,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适,从孩子那里刺探情报,限制或者切断孩子和对方的接触,强迫孩子拒绝对方等等。
④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的边界
家庭成员会故意触犯、不尊重其他成员的边界。比如有的父母会过度使用权力来控制孩子,对孩子进行事无巨细的监控,制定严苛的教条逼迫孩子遵守,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动;还有的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非正常的隐私刺探和过度干预。
⑤存在严重的冲突、虐待、暴力
父母之间存在经常性的争吵、暴力或冷暴力,或者父母对孩子存在不恰当的惩罚、虐待现象。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意识到这些恰恰对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格有好处。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它决定了你的基本气质和你未来可能发展变化的范围,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对自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你一定有天然的极限,但同时也会有天生的优势。接受最本真、最核心的自己,同时在一个合理的、现实的范围内努力成长和进步,这会是一个让你更少自我苛责、更少焦虑的状态。
你的精神胚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意识到这一点能帮助我们避免自己变成一味埋怨外界和他人的人,并对自己的环境多一分警醒。同时,如果你的环境持续地不如人意,你需要看看你自己的人格特点是否在其中有一些影响,即你是否选择了进入和留在这样的环境里。
如果你希望更多地了解自己身上不被自己理解的性格特点,你可以考虑去了解自己生命最初的经历,这也许会给你些不一样的启发。
布莱恩·利托认为,人们并非基因或环境的受害者,即使在人格形成之后,人们依然可以自由地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有3个自我,一个是由基因决定的,一个是在环境与文化影响下的,还有一个是由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价值所定义的,而最后这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自我”。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能够达到自主的人,最终会承认并骄傲于自己父母的长处,但他能认识到父母的短处,认识到他们作为人的复杂之处,最终或为自我价值的评平定者。
·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