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依作者设想,各篇之间具有关联性,隐藏结构、脉络、体系,但每篇各自又是独立的,读者可以从任意一篇开始读。一般而言,画家的写作大多偏重感觉,相对缺乏理论性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韦羲
  • 出版社: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 定价:78.00元
  • ISBN:7516810045
山中何所有

楼下养了许多鸟,破晓前最好睡的时候,忽然一阵轰鸣,我每天都在梦中惊醒。
大白天鸟群也时常众声喧哗,难得安宁。

只鸟的啼声很好听,或者两三只鸟在阳台上闹,也是动听的,如果一大群鸟在阳台喧哗,就变成了噪音。万物皆有其所,包括声音。山里的鸟多得数不清,但空山鸟语却很幽静,说明意境也要有空间,地方不对,鸟叫只是鸟叫,不成为声音,
不生成意境。
空谷幽兰,是幽兰以空谷为空间。鸟鸣山更幽,是鸟鸣有空山来做背景。

声音
需要有空间,寂静也有自己的空间和体积,山的寂静大于石头,森林的寂静大于树
湖的寂静大于一滴水。

还有一种寂静,可称之为物自体寂静。一座山、一朵云、一块石头、一枝花
片叶、一枚水果、一滴水、一粒尘埃、风声、落花、流水,都有物自体的寂静。

物自体的寂静是太古的寂静。
020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27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午后的阳光穿过天井,折进窗子,风吹动屋后高高的尤加利树亿万片叶子远得像秋天的雨声。
我一笔一笔临摹,前厅,父亲在案上剪裁,母亲踩动缝纫机,声音断续复断续,和着屋后如雨的风吹树叶声,日子好长。
一笔一笔临摹之间,唯觉自己坐在时间的外面。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1-10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唐人山水画境高古明净,比之宋人,则少一段苍茫气息。北宋山水画高旷雄浑,比之唐人,则少片清明健朗之气。
《鹊华秋色图》有唐画的高古明净,而无线条纤细之遗憾;有北宋的雄浑,而笔致画境皆文质彬彬,没有北宋山水的粗犷和威压恐怖感,开启一代画风。元代文人山水萧散简远,并非一味蛮山蛮石,使人生畏心。仿佛因为元人的笔,中国的山水方才格外通透起来。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1-1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焦点透视法是中西绘画的最大分岔,晋唐绘画与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前期绘画的差异还不太大,待到焦点透视法用之于绘画,中西绘画才日见其异。也可以说,文艺复兴是欧洲绘画的分水岭,欧洲绘画继续沿着空间的纵深挺进;唐代是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唐代之后,中国绘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延展,从此中国的更像中国,西方的更像西方。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1-1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岑寂的冬山、雪山,格外有洪荒之感,使人感知无我之境。洪荒,近于宇宙的本质,担当和尚有“千峰寒色”之句,可视为冬山或雪山,亦可当作零度的风景,有一种寂然
明末清初,有一群画家把山水画成废墟,他们是朱耷、戴本孝、弘仁、萧云从、龚贤。这些遗民画家的山水一派荒寒,历尽沧桑,毫无同时代(17世纪)法国风景画家洛兰的那种浪漫情调,反倒近于二战后的基弗。前朝遗民视天地如废墟,山水虽非废墟,意境胜似废墟,那是世界最初与最后的景象,人类存在之前与消失之后的景象,犹如荒凉的仙境,时间的灰烬—不知是时间凝结为物质、抑或是物质枯萎,成为时间的遗迹。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1-13 添加
此章节有7条书摘 点击查看
画石头和土坡,有无数种皴法;画树,有无数近于符号的点叶法与描叶法;画水有种种水波纹样,甚至木桥、寺观、渔父樵夫、看风景的人,也都有样式。画好这些符号,用好这些样式,便能组合出一幅山水画。大抵上,山水画是个符号与表象相反相成的世界,北宋山水画达到写实的高峰,同时也是皴法高度成熟完善之时,又是高度风格化之时。符号与具象、自然化与风格化在宋人山水中保持种平衡,此后,山水画家们在符号与具象之间,在风格化与反风格化之间进进退退。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1-15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宗炳《画山水序》有三要义:其一,山水画是什么?其
人为什么画山水?其三,人之为人,为何而能画如此这般的山水。
山水是什么?“质有而灵趣”。山水画是什么?“以形媚道”。人为什么画山水?为了拥有无限空间(“坐究四荒”)与“澄怀味像”。人之为人,为何而能画如此这般的山水画?因为人可以“澄怀味像”,进而“含道暎物”。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1-1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