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5850

发布书摘:251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27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全二卷)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套装全2卷)》分为六品:“明心性品”“悟心性品”“观心性品”“修心性品”“印心性品”“契心性品”。六品为并列性质,以适应不同的根器。无论何人,只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雪漠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定价:78.00元
  • ISBN:9787511708809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1-05-13 摘录
    按当时印度流行的说法,尸林是最好的修道之所。这儿可以很形象地观察人生的无常,容易产生出离心。现代社会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电视网络等新玩意将人生的几乎所有空间都占满了,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和兴趣关心灵魂问题。他们不会想到死亡,只有在亲人和友人死亡时,才可能稍觉无常而生发感叹,但叹息易发,定力难生,叹声未落,心已他往。稍有觉悟的心总叫外物污染,如珍宝裹泥,如明珠蒙尘,难发本有之光明。所以,古印度的修道者多远离喧嚣,近趋死相,到尸林去修道。
    无出离心无熄灭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5-28 摘录
    保持这种清醒的觉知与出离,会让你的心变得一天比一天博大,不再以得失、苦乐来区别自己所经历的许多事情,而仅仅是观察经历过程中内心的体验,用这种体验来完整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然后,你会一天比一天更能理解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一天比一天更接近生命的真谛,一天一天消解那个由幻象构成的自我,以及由这个自我所衍生出的贪、嗔、痴、慢、妒。有一天你会发现,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清醒的觉知与旁观者的出离—这里说的不存在,仍然是一种脱离于生命本体的独立存在,比如一个模式化的概念,一种刻意的自我要求—甚至也不再存在任何需要释怀的东西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你会发现,世界的纹路虽然
    错综复杂,但是它也像掌纹一样清晰。
    这时候,你即使身处最嘈杂、最危险的地方,也是宁静、快乐与专注的。你的心灵时刻安住在一种轻松但清醒的状态之中,你明了外界发生的一切,但它们无法扰乱你的心。这个独立、清明的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元心,也就是所谓的“空寂灵知之心”。
    相信它的质朴与简单,相信凡夫与圣人同样拥有它一区别只在于是否有着清晰的自觉。当你消除一切傲慢与怀疑,用心灵来触摸真理,渐渐的,你就会亲
    尝它的潋味,那时候你也就彻悟了。
    对“出离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5-27 摘录
    凡夫之为凡夫,是因为他仍未解除内心的各种疑惑,仍然是外部世界与生死的奴隶。简单说,没有清醒的自知,不知道万物的真相,不能控制自己心灵的人,便被称之为凡夫;圣贤之为圣贤,因为他们看透了世界的真相,不再为整个世界所束缚,甚至不再被生死束缚,他们是自心的主人,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智者”。
    智者不会缠绵于个人利益,他们的任何行为最终都是为了造福众生,减少众生的烦恼与灾祸。仔细观察智者所做出的各种选择,就能很轻易地看出他们与遁世者及单利者之间的区别。这区别总结起来也很简单,只有“利众”二字。
    智者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所有取舍必然以众生利益为优先考虑对象,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纯粹的利众之心,源于一种大慈大悲,佛教称之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智者们慈悲的对象涵括了整个宇宙。他们不但怜悯陷于命运疾苦中的众生,更怜悯陷于诱惑却不觉其苦的众生。
    可见,真正的智者、圣贤,是一些战胜了欲望的人。经曰,所谓圣贤,指菩萨、缘觉、声闻。其中,菩萨不仅自己觉悟,也希望能帮助别人觉悟;缘觉指的
    是依十二因缘而修并证悟的人;声闻则是依四圣谛而修并证悟的人。他们是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被欲望与概念所困,脱离生死轮回,息灭一切烦恼的智者,是俱足无量功德智慧,人能恭敬供养的圣者。这
    些圣贤的心,由凡转圣,超凡人圣,我们就称之为“圣性”。诸佛之心,则称为“法身”。
    超凡入圣是心的征途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5-27 摘录
    老祖宗常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要我们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用善来净化自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自净其意”则是希望通过前面的两种行为来达到的结果。可见,佛教修炼的目的,从古至今,都是为了净化心灵,而不仅仅停留在一种以善恶的分别来约束自己的阶段。
    觉悟非由事,借事而修心。解脱也由心,心迷难解脱。也就是说,觉悟是心的觉醒,所有解脱法门都是为了促成心的觉醒,一切经历是否能够带来觉悟也视乎你的心。
    所以说,觉悟是一种心的状态,与外在的一切都没有必然的关联。
    心一旦真正觉醒,你的世界便没有了厄运,也没有了折磨人的东西,只有检验你的心是否足够清明的试纸,只有你借以调整心态的道具。如果是真正的眀白,它就能直接影响你看待和处理事物的方式及心态;如果你只是在道理上明白,就还是免不了在遇到好事时得意忘形,遇到困难和灾祸又变得颓废堕落与放纵。
    所以说,没有心的真正觉醒,解脱便只是一句空话,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选择适当的法门并且勤勉修习,直到有一天心解脉开,你就会发现,生活和生命都远比你想象的更加简单,解脱也并不是一件只能发生在死后的事情。
    解脱在当下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5-27 摘录
    只有真正体会到万事万物的虚幻本质,我们才能脱离欲望的控制和误导,真正长大。对于一个仍然被欲望控制的人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用正确的观念来熏染自己的心灵,用合适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把“摆脱概念束缚”变成借口,将正见抛到一边,纵容自己的懒惰与贪欲,甚至把放纵当成随缘。
    总之,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修炼的根本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心。
    以正见熏心,以戒律束行。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