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8370

发布书摘:317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11-09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全书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 丹纳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CNY 69.00
  • ISBN:9787301284230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11-17 摘录
    1.宗教范围内的文艺复兴 凡•代克

    2.浮华俗世:
    绘画在许贝尔特,凡.代克手中是史诗式的,到梅姆林变成牧歌式,到昆廷·马赛斯差不多是浮华的了。它力求激动人心,要显得有趣,妩媚。昆廷,马赛斯的可爱的圣女,美丽的希罗底,身段苗条的莎乐美,都是盛装的贵妇,已经是世俗的女人了;而艺术家就是喜爱现实,并不压缩现实来表现超现实的世界;现实世界就是他的目的而非手段。

    3.取法意大利

    (宗教改革,战争,南北分化)

    4.鲁本斯 & 伦勃朗

    耶稣会(新创建、旧教教会)带来一种新的基督教,跟当地的民情非常适合,仿佛是特意制造出来和新教做对比的。只要你的思想感情温顺驯良,其余的都可包涵,容忍: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肖像,特别是鲁本斯的忏悔师的像,一望而知是一个心情快活的老好人。良心鉴定派的神学出现了,帮助人解决难题;在这种学说保护之下,一切普通的小过失都无所谓。敬神的仪式并不过分严格,后来竟成为一种消遣。就在那个时代,庄严古老的大教堂的内部装饰变得繁华富丽。

    灾难太惨了,更竭力追求快乐。

    人重新活起来了,竟像是第一次活在世界上,所有自发的文学和独特的艺术都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的。新近受到的大震动,把传统与习惯涂在事物面上的清一色的油漆震落了。人的面目出现了;经过刷新与变化的性格露出主要特征;人看到自己的本质,潜在的本能,成为民族标记而将来支配他历史的主导力量;那在半个世纪以后又会看不见的,因为在半个世纪中已经看过了:但目前一切都新鲜。人站在万物前面仿佛亚当第一次睁开眼睛;对事物的概念变得细巧与淡薄是后来的事,当时的概念是壮阔而单纯的。
    不久用英雄的典型歌颂当时人的顽强的精力,粗豪的快乐,要求刺激的本能。
    (旧教&异教)

    伦勃朗

    整个17世纪,荷兰人在欧洲当着第一流的角色

    他的视觉的尖锐与精微,高出一切画家之上
    他的视觉的尖锐与精微,高出一切画家之上,所以 他懂得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对眼睛来说,有形的物体主要是块块的斑点;最简单的颜色也复杂万分;眼睛的感觉得之于构成色彩的元素,也有赖于色彩周围的事物;我们看到的东西只是受别的斑点影响的一个斑点;因此一幅画的主体是有颜色的,额动的,重叠交错的气氛,形象浸在气氛中像海中的鱼一样。伦勃朗把这种气氛表现得好像可以用手接触,其中有许多神秘的生命;他画出本乡的日色,微弱的,似黄非黄的,像地窖中的灯光。 他因为走上了这条路,才懂得痛苦的宗教,真正的基督教;他对《圣经》的理解同服侍病人的托钵派修士没有分别;他重新找到了基督,永久在世界上的基督。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17 摘录
    这些形形色色的描写,说明他们的作品是对于现世生活的歌颂。—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也是对基督教信仰的歌颂。不但题材几乎都与宗教有关,还充满着一种为以后同类的画面所没有的宗教情绪。他们最美的作品不是表现宗教史上一桩真实的故事,而是表现真实的信仰,主义的概要;许贝尔特.凡.代克心目中的绘画,同西莫内.马丁尼或塔代奥·加迪(14世纪意大利画家)一样,是高等神学的说明;他的人物和附属品尽管是真实的,也还是象征的。罗格凡特魏登在《七大圣礼》上画的大教堂,既是一所真正的教堂,也代表神秘的教会;因为教士在祭坛前做弥撒的时候,基督就在吊架上流血。扬,凡.代克和梅姆林,往往画一些圣者跪在房内或走廊底下,一切的细节,技术的完美,都给人逼真的感觉:但宝座上的童贞女和替她加冕的天使,叫虔诚的观众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更高级的世界。对称的人物是按教会中的等级安排的,所以姿势强直。许贝尔特.凡代克的人物不动声色,目光凝滞;这是神明生活的永恒的静止,到了天上,功德固满,时间停止了。在梅姆林的笔下,人物因为信仰坚定,有一种特别安静的气息;生活在修院中的灵魂只有一片和平;修女纯洁无比,柔和之中带些忧郁,只知道一味服从,沉溺于幻想,睁大看眼睛望着,可是一无所见。总之,这些是供在祭坛上或小圣堂里的图画,不像以后的作品供诸侯贵族欣赏,而诸侯贵族认为上教堂只是例行公事,对于宗教画也要求奢华的异教场面和角斗家式的肌肉。相反,早期的法兰德斯绘画是向忠实的信徒说话的,或者暗示他们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形象,或者给他们描写一种虚诚的情绪,或者表现荣耀所归的圣者到了清明恬静的境界,或者是受到上帝恩宠的人的谦卑与温柔。
    宗教范围内的文艺复兴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17 摘录
    他们虽与美第奇同时,却缺少意大利人的高雅大方的趣味。但两个民族的风俗与想象力,实质上并无分别;像佛罗伦萨狂欢节上的车马和豪华的场面一样,中世纪的哲学,历史,传说,在这里都成为具体的东西;抽象的教训化为生动的形象;美德变做有血有肉的女人。结果就有人想把这种种东西画成图画,做成雕塑;而且所有宴会中的装饰已是浮雕和绘画了。象征的时代让位给形象的时代;人的精神不再满足于经院派的空洞的概念,要观赏生动的形体了;人的思想也需要借艺术品来表现了。

    16世纪的文艺复兴在这儿是在宗教范围之内完成的
    (仍然是倾向信仰,而非怀疑)
    他们有享乐的人,可没有享乐的理论;最风流的人物也为宗教服务像为妇女服务一样,认为那是荣誉攸关的大事。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17 摘录
    有时大太阳直照在物体上面;物体不习惯这样的光线;于是绿的田野,红的屋顶,油漆的门面,血管隆起在表面上的光滑的肉,登时发出异乎寻常的光彩。那些景物一向在潮湿的北方习惯于半明半暗的光线,不像在威尼斯受太阳长期熏灼而面目有所变化,所以一遇到灿烂的阳光,景物的色调就显得太强烈,甚至于火暴,给人的刺激像号角的合奏,在心灵与感官上留下一个热闹快乐的印象。法兰德斯一批喜欢阳光的画家,用的色彩就是这样;最好的例子是鲁本斯。倘若他在卢浮宫的作品经过重修以后不失本来面目,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怕刺激人的眼睛;至少他的色彩没有威尼斯派那种温厚美满的和谐;他把最抵触的极端放在一起;雪白的肉,血红的布帛,光彩夺目的绸缎,每个色调都强烈到极点,而且不像威尼斯派用琥珀色的调子加以联络,中和,包裹,使对比不发生冲突,效果不至于生硬。--有时却完全相反,光线暗淡,或者几乎没有光线:这是最常见的画面,尤其在荷兰。

    他所发现的是一种新的和谐,明暗之间的和谐,浓淡之间的和谐,表达内心的和谐,韵味无穷,沁人心脾的和谐。
    尼德兰的色彩&鲁本斯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17 摘录
    这派绘画的主要优点之一,是色彩的美妙与细腻。因为在法兰德斯与荷兰,眼睛受着特殊的教育。地方是一个潮湿的三角洲,像意大利的波河流域,布鲁曰,根特,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于特雷赫特这些城市,以河流,运河,海洋,气氛而论,很像威尼斯。而也像威尼斯一样,这里的自然界使人对色彩特别敏感。—你们该注意到,事物的外形往往随地域变化,看你所处的是一个干燥的地方,像普罗旺斯与佛罗伦萨附近,还是一个潮湿的平原,像尼德兰那样。在干燥的地区,线条占主要地位,首先引人注意;山脉以豪迈雄伟的气派在天空堆起一层层的琼楼玉宇,所有的东西在明净的空气中棱角分明。在尼德兰,地平线上一无足观,空中永远飘着一层迷蒙的水汽,东西的轮廓软化,经过晕染,显得模糊;在自然界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一块一块的体积。(线条从属于体积)

    另一方面,这些调子都浓厚,丰满。气候干燥,景色浅淡的地方,例如法国南部,意大利的山区,给眼睛的印象只是一个灰灰黄黄的棋盘。在晴空万里,光明普照之下,地面和房屋所有的色调都隐灭了。一个南方的城市,普罗旺斯或托斯卡内的风景,不过是一幅素描;单用白纸,木炭和像彩色铅笔一般清淡的颜色,就能整个儿表现出来。——相反,像尼德兰那样潮湿的区域,土地一片青绿,色彩鲜明的斑斑点点给随处皆是的草原添上许多变化;有时是湿漉漉的泥土的黑色或棕色有时是砖瓦的强烈的红色,有时是屋子正面的白漆或粉红漆,有时是蹲在地上的牲口的灰褐色,有时是运河和大河里像闪光缎一般的水色。而这些斑斑点点并没被太强的阳光隐没……
    而色彩除了这个明度以外,还有细腻的层次和时时刻刻的变化。在意大利,色调是固定的;因为天色不变,色调能维持好几个钟点,而且明天和昨天一样。你一个月之前调在画板上的颜色,今天仍旧同实物相符。在法兰德斯,景物的色调必然随着日光的变化和周围的水汽一同变化。
    (意大利的古迹常有一种金黄色和绚烂的火红色,这儿绝对看不见)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