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脑翻墙,跳出隐藏在常识中的思维陷阱。★★“学而时嘻之”精粹,GK同人于野 力作! ★★★赵南元作序,姬十三、土摩托、范致行、张明扬、李淼、郑诗亮重磅推荐。★★★★大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万维钢(同人于野)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CNY 39.80
  • ISBN:712124215
美学不可能是客观的,每个人都在鄙视别人的审美观和被别人鄙视,我们在审美观的鄙视链上不断移动。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人们的观念将会变得越来越极端。
sqq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28 添加
此章节有20条书摘 点击查看
真理追求者

我们这帮人都有个可爱的毛病。我们往往会为一些与自身眼前利益不是特别相关的事情,比如说美式民主制度是否适合中国,超弦是不是一个好的物理理论,阿根廷队是否能获得本届世界杯冠军这类问题争论。这种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大家各持立场,很少妥协。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争论过程中是真诚的。是吗?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Agreeing to Disagree,这篇论文堪称是传世之作,它指出,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这是一个有点令人吃惊的结论。我先把奥曼的原话抄下:
If two people have the same priors, and their posteriors for an event A are common knowledge, then these posteriors are equal.

这段话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什么是“priors”,什么是“posteriors”,什么是“common knowledge”,都需要外行学习一番。奥曼在文中非常谦虚地说,我为发表这篇文章感到不好意思(diffidence),因为其中用到的数学实在太不值一提了。我从来没在任何一篇其他的学术论文中看到有人使用“不好意思”(diffidence)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大家都是猛吹我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实际情况是,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很难看懂此文。
借助于一篇后来人写的综述,我大概可以解释一下奥曼的意思。如果你跟我对于一般足球理论的认识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梅西对阿根廷队很重要,这就可以说我们的“priors”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两个理性的人就好比两台计算机,如果给我们完全相同的输入,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同的结果来。

下面为简单起见,假设世界杯决赛是阿根廷对意大利。在决赛前夜,如果我向你宣布,我认为阿根廷队将获得世界杯冠军。而你向我宣布,你认为意大利队将获得世界杯冠军。这样一来我们两人的观点就被亮出来了,不但你知道我的观点,而且我知道你知道我的观点,而且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的观点……,以此类推下去,这就是我们的观点是“common knowledge”。
奥曼的数学定理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不必告诉你我为什么相信阿根廷队夺冠,你也不必告诉我你为什么相信意大利队夺冠,我们两人就可以最终就谁夺冠这个问题达成一致!

我们的争论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我:我认为明天的决赛阿根廷队将夺冠。
你:了解。但我认为意大利队将夺冠。
我:收到。但我仍然认为阿根廷队夺冠。
你:意大利队。
我:阿根廷队。
你:意大利队。
我:好吧,意大利队。
我们就这样达成了一致。
这个争论过程有点像古龙小说的情节,但并不好笑。当我第一次说我认为阿根廷队夺冠的时候,你应该了解,我一定是掌握了某些赛前信息才敢这样说,比如我深入研究过双方的实力对比。而当你听到我的观点之后却反对我的观点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掌握了更强的信息。也许你有内幕消息知道梅西伤情严重上不了场。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信息,但我可以从你此时的态度判断这个信息一定很强。而我如果在这个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阿根廷队夺冠,你就得进一步了解我所掌握的更强的信息,比如我知道裁判向着阿根廷。以此类推,直到几次往返之后我发现你仍然坚持意大利队,那我只好认为你刚刚从未来穿越回来,于是我决定赞同你的意见。

所以,两个理性的人只要进行古龙式对话就可以达成一致。据我最近看《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The Big Questions)这本书介绍,更进一步,经济学家纳科—普洛斯(John Geanakoplos)和Herakles Polemarchakis证明这个对话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最后一定会达成一致。再进一步,计算机科学家阿伦森(Scott Aaronson)证明,如果对话双方都是诚实的,那么这种对话可以在不太多的几步内结束。
有人可能会提出,前面说的一致的“priors”,是一个特别强的条件。毕竟生活中的理性人并非都学习过足球理论。也许两个人对梅西的重要性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个“不同看法”也是可以通过古龙式争论达成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两个真诚而理性的人应该对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争论不欢而散,一定是有人不诚实!

我做了一点小调研,这个理论有很多推论。比如说一个真正理性的人,如果他认为其他人也是理性的,那么他不应该买股票。为什么?如果他买股票,就必然有人卖这只股票——这就意味着两人对这只股票的升值前景(不一定是确切的预测,可以是一个概率)有不同看法。可是奥曼已经证明理性的人不应该有这种不同看法。
这个定理中所假设的理性的人,被学者称为“真理追求者”(truth-seekers)。如果我们是诚实的真理追求者,我们终将能够达成一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恐惧和冒险是人的两种非常基本的感情。进化心理学认为恐惧来自人的自我保护本能,而冒险来自人的求偶本能。……
恐惧使人害怕损失,浪漫使人热爱冒险。……进化使我们大脑中恐惧的优先级高于浪漫。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3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却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了。人们经常错误地理解偶然,总想用必然去解释偶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3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中国之所以没有自然科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认为天道是有目的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3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评价严肃作品,往往要看它是不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和剧情。所以严肃文学作家是科学家,通俗文学作家是工程师。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乔布斯的创业决定根本不是精心计算出来的,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冒险而冒险。这种做法居然没死,这似乎不能说明乔布斯的目光远大,而只能说明他运气好。
而运气,本来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25 添加
此章节有9条书摘 点击查看
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种通用资源,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3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尼采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03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自然选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基因,而人可以出去寻找自己的基因锁喜欢的环境,也就是那些能给我们“自私的基因”提供最大的生存和复制机会的环境。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12 添加
此章节有14条书摘 点击查看
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正是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自由的“what if”思维,只是高级想象力活动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东西才是关键。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16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学物理的时候记了不少笔记,但我记的不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而是自己对这一门知识的整理。我完全抛开课本和老师的讲述顺序,而使用逻辑顺序重新归纳要点。这种笔记的关键是抓住重点,而细枝末节都能被自然而然地推导出来,这样自然就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你还要写上自己的心得、灵感、其他书对同样问题的补充、同一个知识的其他应用来批注。它们最后往往布满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字。
男的糊涂 //如何做读书笔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16 添加
此章节有8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以下是强力研读的具体做法,它的核心技术是读书笔记。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我们说的思想类书籍,不是什么学术著作,所以再好也没必要读三遍。两遍正好。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
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男的糊涂 //强力研读的具体做法。。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4-16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

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新潮流,是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22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乔布斯的创业决定根本不是精心计算出来的,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冒险而冒险。这种玩法居然没死,这似乎不能说明乔布斯的目光远大,而只能说明他运气好。
而运气,本来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22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总而言之,战士在战时的表现超过颤士,颤士在平时的表现超过战士。
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22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有两件事之存在与游戏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2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Facebook……通过随机试验的办法来跟踪特定的一组网页地址,结果发现别人分享这个地址给我们,我们看到以后再转发的可能性(pfeed),比我们自己看到这个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pno feed),大五倍以上。这两种可能性的比值(pfeed/pno feed),也就是说网友分享的放大效应。

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6,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2-22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这个世界比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要复杂得多,我们对它所知甚少。我们不但不知道宇宙为什么会加速膨胀,甚至不知道小鸟为什么一边走路一边点头。与宇宙问题不同的是小鸟的问题就算将来得到确定的答案,这个答案恐怕也不会向我们揭示有关世界的什么重大秘密。……我们仍然幸运地生活在剥个鸡蛋都能写篇论文的时代。这个世界仍然在等着被破解。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6-05-08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必须不但能解释已知的想象,还能对未知的现象作出预言。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1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如果科学家想要研究某个因素对人的影响,……往往无法直接做实验,而只能采取搜集案例做统计分析的办法,这个方法称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使用大规模统计发现实在的相关性这个最简单的科学方法,是我们摆脱童稚状态的第一步。

有相关性未必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

好的科学除了能证明因果关系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机制,得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相关性思维和因果性思维只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的真正关键在于发现机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争论的过程。科学家要是不争论,科学就死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但科学家都是主观的。最好的科学家甚至可能是极度主观的。有爱恨,才是真正的科学家。敢说不,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哲学才研究绝对真理。科学研究的是“有效的真理”,是“有限的真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3-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