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总体上在这8年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刘未鹏"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35.00元
  • ISBN:7121140063
就是
世界是
来说
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观念都会对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起到一个选镜的作
滤一切所见之物。扭曲它们以使它们符合我们内心的主观意识。A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的时侯,为了防止观察者的主观判断影响实验点
明了种种手法。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1里面提到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实验:(2三大的0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怀疑精神病院的医生们的主观判断会影响
观性,于是他和他的八位好友以身试法,他们花了一周时间,把包
7心理
的都装扮成精神病的样子,然后分头前往全国各地选定的精神病医院。的
们装得很像,所以医生们都判断他们为精神病一这无可厚非。但
吃惊的事实出现了,他们约好了,一日住进了精神病院内,就开始
出正常人的方面面,也就是说,立即恢复他们原本的正常人状态程
每次他们要求出院的时候,都被复查的医生阻止,医生们在他们的病面线
到“有明显妄想和心理强迫倾向;努力试图让别人认为他是正常人
各种带有主观倾向的病情判断。很显然,在医生们脑袋里已经形成的
是精神病人”的这样一个观念影响了他们作出客观判断,他们会将那个
精神病人的心理学家的行为往符合他们既有观念的方向解释和扭曲。反
精神病院里真正的精神病人看出他们不对劲,有一个家伙偷偷趴在他耳延
“你不是精神病,你肯定是记者或教授”。这位心理学家出来后发表了
论文《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引起学界的轩然大波。
这事后来还有一个更好玩的续集—精神病专家们被他们的这次实验搞怒了
觉得尊严受到了挑战,于是悍然下出战书:接下来的X月内,你们尽管派
过来装丫挺的,我们一概用火眼金睛将汝等识破。但结果呢?X月后
病专家们信心满满地说他们识别出了
吕四-张伶童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有意思。抵挡我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3-14 添加
此章节有8条书摘 点击查看
通过链接 注册下载 必须添加账单 和还款还多少无所谓 有信用卡的才可以做https://web.u51.com/gj-invite-share/index.html?invitaitonCode=GYRPNY&channelCode=yqhy_guanjia_zh_ewm
!!!世明 //衡量时间的价值是我们的思维时间,也就是作者说的“暗时间”。充分利用好“暗时间”,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日积月累最后能产生质变。想要提高时间效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首先,利用好理智大脑,做好自我管理;其次,减少任务切换带来的时间损耗;最后,设置进度条,用看得见的反馈激励自己。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9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至少可以缩短到3~5分钟。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只有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的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种种暗时间。抗干扰能力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另外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10-16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这是一个细节,但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上去拦住名人问普通问题的,我们会给自己找很多很多的理由和借口,我想最常见的应该是两个原因:
1.如果被批评了自尊心会受到打击
2.认为问了也问不出特别的信息
然而事实却是相反:
1.自尊心受到打击算不上实质性的损失。
2.你想不出能问出什么特别的信息,并不代表就真的问不到重要的信息。把不知道当成没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10-16 添加
此章节有8条书摘 点击查看
1) 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这不仅有利于巩固长时记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的回顾你可能已经因为新的知识学习从而对原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看法,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2) 创造回忆的机会:我知道第一条不顶用,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坚持执行。所以有了第二条——创造回忆既有知识的机会。具体来说就是通过:
2.1) 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经常和朋友讨论交流,说说一段时间总结的东西,这样别人也学到新东西,你也从别人那里学到新东西,并且彼此在表达的过程中都强化了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双赢的事情。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外,一个好的邮件列表和BBS也是不错的途径。
2.2) 整理笔记:经常整理你的笔记——如果你没有做笔记,现在就开始——整理之前的笔记一来巩固已经淡化的记忆,二来给你重新审视知识的机会。我常常发现对知识的首次记忆往往是有偏颇的,或者只看到了一个方面,或者只关注了一个点,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看往往能够和这段时间以来的一些新思考和知识结合起来,得到更多的东西。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记忆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东西,而且我们对事物的首次理解几乎肯定是不深入的。Tip:我知道你懒,所以为了更好地创造整理笔记的机会,你可以使用一个不整理就难以检索的电子笔记软件,这虽然乍看上去是麻烦了一点,但他迫使你对知识隔一段时间就进行重读,并分类——你的记忆同样如此:良好分类的信息更容易提取。
2.3) 书写:将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按照一个主题系统地“串”起来大大地丰富了知识之间的关联,平添无数提取线索。
3) 设身处地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雪已知春 //4) 抽象和推广:如果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学习到“未来”的知识,结果就是每堵墙都要去自己撞一遍试试硬度。人类大脑最杰出的能力之一就是强大的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或者我们常说的:泛化、推广、举一反三、抽象。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将特例中得到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 5) 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将别人的经历或者通过阅读和观察得来的经历和自身的经历进行比较,常常能够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结论。“观察”和“比较”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1) 样本大小很关键:比较的个体样本越少越容易产生错误归因,最好多多观察,多多比较和总结。2) 警惕“沉默的证据”、事后偏见、自利归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1. 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儿把万事开头那个最难的阶段熬过去。万事开头难,因为从不了解到了解基本的一些事实,是一个新知识暴涨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困难是最大的。有人熬不过去,觉得困难太大就放弃了。不过,狂热的兴趣可以抵消对困难的感觉,所以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开一个好头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持之以恒就不重要了)。当然,也许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对我来说我会在对一件事情有浓厚兴趣的时候非常专注地学习,把很多 groundworks 做掉。后面就会顺利一些了。
2. 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一本一本的读,眼里看到的是一本一本的书,现在则是一章、甚至一节一节的读,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本一本的书,而是一堆一堆的章节,一个一个的知识主题,按照主题来阅读,你会发现读的时候不再是老老实实地一本书看完看另一本,而是非常频繁地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从一处资料跳到另一处资料,从而来获得多个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主题是如何讲解的。比如最近我发现在看蒙特卡罗算法时就查了十来处资料,其中有三四篇 paper 和六七本书;这是因为即便是经典的书,你也不能指望它对其中每一个主题的介绍都是尽善尽美的,有些书对某个主题(知识点)的介绍比较到位,有些书则对另一些知识点介绍得比较到位。而有时候一篇紧凑的 paper 比一本书上讲得还要好。我硬盘里面的书按主题分类,每个主题下面都有一堆书,当我需要学习某个主题的知识时(譬如贝叶斯学习或者神经网络),我会把里面涉及这个主题的书都翻开来,索引到相关章节,然后挑讲得好的看。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资料是好资料还是坏资料呢?
雪已知春 //3. 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坏资料的特点是好资料的反面: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往往这样写“我们定义… 我们称… 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根本不讲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人们最初是因为面对什么问题才想到这个方法的,其间又是怎样才想出了这么个方法的,方法背后的直观思想又是什么。实际上一个方法如果将其最终最简洁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丢失掉了绝大多数信息,这个丢掉的信息就是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 4. 学习一个东西之前,首先在大脑中积累充分的“疑惑感”。即弄清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浏览方法本身之前,最好先使劲问问自己能想到什么方法。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你对问题的疑惑越大,在之前做的自己的思考越多,当看到解答之后印象就越深刻。记得大学里面的课本总是瀑布式地把整个知识结构一览无余地放在面前,读的过程倒是挺爽,连连点头,读完了很快又忘掉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带着疑问去学习。 5.要有选择的去阅读。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二)时间管理
1. 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
OK,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办法)。
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最本质、往往也是最简单的解释)。
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当遇到无法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之后,最需要将原先的思维过程回顾一遍,看看到底哪个环节被阻塞住了妨碍了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分析以后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思维习惯,才能够不在同样或类似的时候被绊住。对此,将思维的大致脉络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在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习惯性地去反驳它,问自己“这个难道就一定成立吗?”、“有没有反例或例外?”、“果真如此吗?”之类的问题。人的思维天生就是极易流于表面来理解事物的。觉得自己理解了一个问题了么?条件反射性地问自己:你真的理解了吗?你真的理解了问题的本质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目前我的理解是什么?我对这个理解感到满意吗?这样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建设性呢?等等。
2. 重视知识的本质:对于每天都有变化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都不过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永远都不过时。你大脑的思维方式永远都不过时。
3. 重视积累的强大力量,万事提前准备:计划订长一点,自然就可以多获得准备的时间。设想你若干年后会在做什么事情,需要哪些技能,现在就开始准备。一个5年计划便可以让你获得从现在开始的5年准备时间。5年中每天腾出半个到一个小时专心于某一件事情,认准一个方向,每次走一点,其实不要说5年,两年就会发现会起到宏大的效应。
雪已知春 //4. 抬起头来:人的思维是非常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时不时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问一问它(对现在或未来)有什么价值,是不是你真正希望做的。你学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们重要吗?你需要在这个时候学习这些吗?。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资源,你投入这些资源来掌握知识,所以到底用来掌握哪些知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仅仅遵循兴趣是不够的,人会对很多次要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一头钻进去浪费好多时间。所以判断一个东西值不值得学习是很重要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所以后来我在博客上总结自己学习编程中走过的弯路,孟岩先生说到,是不是弯路,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
的确,也许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难判断哪条路是最优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把一条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条太不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也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9-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你的理性大脑是被说服了,但是你的另一个大脑却根本不买账,它的工作机制是:没钱就用焦虑来驱动你,让你寝食不安,等你挣到钱了,就给你短暂的满足感,之后让你迅速习惯于这点满足感,迫使你把目光投向更多的钱(进一步用焦虑来驱使你去赚更多的钱)。为什么你自己的大脑会跟你过不去呢?为什么它是不让你开心呢?很简单,如果你总是感到满足的话,就不会去进取,在个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你的这种不思进取的基因很快就会被淘汰。经过了漫长的筛选和淘汰,如今剩下来的基因几乎都是挣钱机器(Me Genes)。用数学的语言来说,自然选择过程试图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并不是“幸福感”,而是“繁衍概率”。
贪婪、嫉妒、短视、投机,这些天性也许在远古社会曾经成功地让我们的祖先占取了生存繁衍优势(并不像某些宗教里说的这些是所谓“原罪”,它们只不过是适应于特定社会背景的进化心理机制、判断与决策的启发式方法而已),然而现代工业社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分享、合作、交流长远、诚实,这些才是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就的方法,但由于我们的天性还没为这个社会准备好(进化是需要时间的,由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时间太短才区区数百年,和漫长的几十万年相比就像一瞬,进化的齿轮——需要经过一代代的繁衍来驱动——根本还没来得及跟上社会形态变化的脚步,所以我们仍然在使用着适应远古社会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因此,我们常常需要用理性的声音去说服内心的原始人。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09-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1)为什么我们常说很多时候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
1. 切身体验。亲身经历一个负性事件带来的情绪记忆要比看着或听说别人遭受一个同样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强烈得多,形成的负性条件反射也远远更持久。
2. 别人口中的故事。别人口中的故事也许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难免受到他们自己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偏见,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客观且全面的描述一个事情极少有人能做到。别人的故事也许只是他们的想法,你自己亲身经历同样的事情也许完全又是另一种想法了。
3. 为什么。别人在告诉你一个道理的时候往往只能告诉你怎么(how)做,而难以说清为什么(why)要这么做,遑论“为什么一定(have to)要这么做”了(因为他们自己也不一定能说清)。在没有听到逻辑严密、无法辩驳的证据之前,你很难说服自己A选项优于B选项,直到最终自己在某一条路上撞了南墙才肯死心。
4. 世界是复杂的。更何况,很多时候人们根本无法确切地向你保证A选项一定优于B选项?
5. 未来是不确定的。人类天生有一种寻求确定性的需要,以及控制周遭的小世界的需求。我们总是希望听到“你只要这样这样,以后就一定能够那样那样”这类令人窝心的话。然而与我们的控制错觉相反,这个世界有太多因素是不确定的,除了自己的因素比较可控之外,外界的机遇因素几乎完全不是能够控制或预测的。


……
雪已知春 //有些事,你没有经历过你不会明白;有时候你经历过,也不会明白;但聪明人会从你的经历中明白该怎么做。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虽然不太严谨,但还是有道理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们的社会交往本能令我们非常顾及自己的面子(面子不仅是一个东方文化中的东西,在全球都存在),面子可以与很多东西关联——与异性的交往成败,在对手面前是否挺身而出,在困难的任务面前是否完成得很好。这里的逻辑是很明显的:一次糟糕的社会性事件会降低我们的声誉,在远古社会,聚居群体较小,成员之间依赖性很高,糟糕的声誉会导致被赖以生存的群体排挤出去,危及自身的一切,所以我们往往有着不顾一切捍卫自己的面子的原始冲动。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10-0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我们的大脑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其实是满含着歧义的,单单从这些信息本身来看,我们应该感到无所适从才是,然而我们的大脑几乎每次都能够从富含歧义的信息中找出最靠谱的解释,作出无比牛B的点估计,这得益于漫长的进化过程,以及我们平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先验假设,然而,接下来我们要说到,这些先验假设是双刃剑,其锋刃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偏见”。

《Probability Theory, the Logic of Science》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是一位警察,在一条荒无人烟的街上巡逻,忽然听到入室盗窃自动警报,你转头望去,发现街对面的珠宝店的玻璃窗户破了个大洞,一个蒙面的家伙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的包正从窗户中爬出来,此时,你一定毫不迟疑地断定这个人就是强盗。你是怎么推断的呢?
《疯狂的赛车》里,耿浩到庙里取了骨灰,一出门看到几个黑社会老大模样的家伙,以为是殡仪馆的人,而对方却以为耿浩是杀了泰国佬的地头蛇,并把耿浩手里的骨灰盒当成了藏毒品的工具,还一通佩服,结果一桩阴差阳错的生意就做成了。他们又是怎么推断的呢?
正如以前听过的一句话所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总有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
我们总是混淆“事实”和“推断”,尤其是当我们对推断的确信度很高的时候,或者某种推断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或者当这个推断源于大脑天生的偏见的时候。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
•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
•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
•有时候,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0-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增大结果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为了那个确定的结果。不要奢望你努力了就绝对会成功,你不能,更不要以这个理由来作为不去努力的原因,因为不去努力,那就永远不会成功。
增大成功的几率,本来就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0-10-0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这篇文章相当于MacKar原文的白话文版。MacKqy在原文中用到了信息论的知识,后者在我看来并不是必须的,尽管计算的时候方便,但与本质无关。所以我用大白话解释了一通。
wiseflow //有意思,喜欢这种感觉,~~~
+1
分享 收藏 1条评论 2016-07-1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