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李零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定价:48.60元
  • ISBN:7203057917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03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人上点年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以为是为老不尊。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0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孔子品评人物,特点是厚古薄今:好人,古代多;坏人,现在多。

《论语》提到的156人,最高一等是圣人。孔子说的圣人,不包括他自己,也不包括他的学生,更不包括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孔子说的圣人,其实都是死人,绝对没商量—只有死圣人,没有活圣人。
但孔子再权威,他管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后。孔子死后,大家说,孔子不是圣人,谁是圣人?子贡倡之于前(还有有若、宰予),孟子、荀子和之于后,谁敢反对?汉以来,更有政府撑腰,孔子当然是圣人。后来,不但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学生,也当了圣人:颜回是复圣,曾参是宗圣,子思是述圣,孟子是亚圣。
老师不当圣人,学生怎么当?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0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们读《论语》,和古人不一样。《论语》是古书,我们不是古人。现代人读古书,和古人不一样—没法一样,也不必一样。我主张,读古书,最好倒着读,先读近人的书,再读古人的书。古人的书,主要是用来查,入手,还是晚一点的书更好。
1.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
(集古人大成)
2.杨树达《论语疏证》,北京:科学出版,1955
(考证札记,虽有心得,胜义不多)
3.赵纪彬《论语新探》,北京:人民出版1976
(有趣)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1990
(讲演录,大杂烩)
5.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和1980(注重文法,平实可靠,入门)
6.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2
(钱氏最大败笔)
7.孙钦善《论语注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
(注释精炼准确,入门)
8.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1995
9.牛泽群《论语札记》,北京:北京燕山,2003
(有趣)
10.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三联书2004
(名气大)

(1)简本《论语》(随时阅)
(2)郑玄《论语郑氏注》
(3)何晏,邢昺《论语集解》(最流行)
(4)黄侃《论语集解义疏》
(5)朱熹《论语集注》(宋理学,偏见大)
(6)刘宝楠《论语正义》(清汉学,忠实可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0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仁”是什么意思?我用最简单的话讲,就是拿人当人。首先是拿自己当人,其次是拿别人当人。拿人不当人,是不仁。
拿人当人,不容易。人有工具性,上班当工具,下班当人,一半一半,就不错了。完全不当人,也是常有的事。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0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以德治德,可以。以国治国,也可以。以国治德,六亲不认,一个朋友都没有,太没人情味,这是误用,但误德未必误国。最糟糕的,就是光讲以德治国。光讲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两样都误。
当然,古人说的以德治国,并不是真的以德治国。德只不过是装饰罢了,就像厕所里面撒香水,让你不觉其臭而已。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0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古典音乐有六种:一曰《云门》,为黄帝的音乐;二曰《咸池》,为唐尧的音乐;三曰《大韶》,为虞舜的音乐;四曰《大夏》,为夏禹的音乐;五曰《大濩》,为商汤的音乐;六曰《大武》,为周武王的音乐。《韶》、《武》最有名。
金羽西 //真想亲耳一闻这些先秦国乐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7-25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忠恕”,“忠”,是尽心诚意,为自守之徳;“恕”是如其心,为待人之徳。这是“仁”的两个不同侧面。《广雅 释诂四》:“恕,仁也。”古人说,恕和仁,意思差不多。但严格讲,两者不完全一样。仁是人其人,拿人当人;恕是如其心,将心比心。恕字从心如声,古人常说“如心为恕”(如《左传》昭公六年孔疏),这是拆字为解。准确地说,就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心揆心为恕”(《楚辞 离骚》王逸注),“以己心为人心曰恕”(《中说 王道》阮逸注)。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注意,恕不等于宽恕。今语所谓宽恕,强调的是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7-25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恭和敬不一样,恭是自己恭,见于辞色,敬是敬人敬事,特别是敬上。
金羽西 //恭和敬之间的区别。古文没有词意,一般都是字意。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7-26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
降一等,逞颜色,恰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这段话分两部分,先讲入,后讲出;先讲上,后讲下。整个过程是:
①入公门,要低头哈腰,像门很小,容不下自己②过门槛时,不要站在门槛当中和踩着门槛过,而是贴着门的右边,迈过门槛往里走。
③离开自己站立的位置,从中间过道,穿过群臣站立的行列,脸色要振作,步伐要加快,说话作欲言难尽状。
④登堂朝见固君,要提着衣裳的下摆,低头哈腰,大气不敢出
⑤下堂往外走,每下一层台阶,脸色都有所变化,逐渐放松,作怡然自得状。
⑥下完台阶,赶紧走,小心翼翼
⑦回到原来站立的位置,作局促不安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孔子的遗产,主要是三条:
(1)它保留了孔子时代的古典教育,以人文学术为主的教育。后世读书人,读什么,怎么读,都和这种教育有关。
(2)孔子强调“学而优则仕”,读书一定要做官。它把读书人和中国的选官制度紧紧拴在一起。中国的文吏,都是阳儒阴法,产供销一条龙。科场不利,入幕坐馆、行医卖卜,都不是正途。
(3)孔子提倡忠孝,对中国的道德有影响,特别是孝悌,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以德治国是中国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人文学术和家庭伦理—不是哲学,不是宗教。
这三大遗产,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结构:
(1)重文轻武、重文轻理。这从图书分类可以看得很清楚。《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为人文类,兵书、数术、方技为技术类,还是各占一半;《隋书·经籍志》把图书分为四类,兵书、数术、方技沦为子部的附庸,连四分之一的地位都没有。所谓学术,是人文学术一统天下。
(2)重当官,轻产业。中国的文人土大夫或所谓儒林,汉学家把它翻成official- scholar,他们是已经当官的学者,或准备当官的学者,机会不同,目标一致。读书人,拙于谋生,急于用事,除了当官,什么都不屑为。秦始皇还重视农战,虽有焚坑,医卜农桑之书不禁,但汉唐以下,宋明以来,士农工商,只有士(不是武士,而是文士)才是正经出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实用之学,一直走下坡路,始终处于颓势。
(3)重道德,轻宗教。中国的愚夫愚妇,和全世界的老百姓一样,对宗教的需求很强烈,但秦汉以来,从来都是国家在儒学之上,儒学在释、道之上,大教在小教之上。王莽以下,国家大典是国家大典,民间信仰是民间信仰,二元化,宗教本身,多元化。这一直是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孔子,地位虽高,和百姓有距离感,他们是敬而远之。道教、佛教和其他小教,对民间更有影响力。宗教是儒家的软肋。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