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薛涌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7539933909
每天早晨我们两人起床时,都看到张广达先生已经端坐在书桌前读书。我们问他才说自己年纪大了,睡眠不需要太多,早晨起来干几个小时,这一天就“够本儿”了。后来徐先生向我感叹:“真算是见了大师了。自己这几年为学小有成果,有些飘飘然了看张先生,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此话实在不假。有一次闲谈中,我们们替张先生鸣不平,说他命运实在太坎坷了,当了那么多年右派,现在在国外生活也颇不稳定。如果命运公平些,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张先生则轻描淡写地说:“我可不这么看。我当右派属于走运了。看看当年的北大,没有当右派的人怎么样呢?他们每次运动都要出来冲锋陷阵。不少最后被搞到梁效里面。哪里还能做学问?我被关在图书馆里,多少还看了几天书。后来恢复正常才有点东西可以教给学生。现在我要是在国内,当然也是会如人所说成为个权威泰斗什么的。可这种大骄子对我有什么意义呢?还不是一天到晚开会吃喝?像现在这样在外面东奔西走,对各国学术有机会观察。特别是在法国那几年,对年鉴学派什么的,有现场学习的机会。”另一次他私下对我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天如果多给我几年,我也许会把所学归纳总结出来一些。如果不给我那么多时间,所学所知也就跟着我走了。但这又算什么呢?看看历史,许多饱学之识都是这样,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留下东西来的人也许算是偶然。这些我早看开了,能够平淡对之。”
所谓宠辱不惊,说的就是张先生这样的人。这也是我心目
中的北大!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1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如果在这方面要追溯到大学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那还是张广达先生。他那时还不满50,正好是我现在的年龄,其貌不扬,说话似乎也不那么利落。不过一讲隋唐史,就让人亢奋起来。想想看,那是1980、1981年。一般大学里讲课不上来给你马列一场就不错了。他则十分精要地综合各家,把陈寅恪、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伯希和等各家的观点逐一介绍,讲唐史分析周围民族的互动,特别是中亚政治贸易的发展,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中展示。这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从农民起义分析历史动力的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意识的地震。听完他的课,你恨不得一头扎进图书馆,把他提到的各家都找出来自己看看。他是个右派,掌握多种语言,被压制多年不能搞专业,反而不受当时意识形态的限制,能关在图书馆读书。所以“文革”结束后他的知识结构是最领先的。他本来研究中世的中西关系,但对所谓海外中国学研究,在当时恐怕也是最通的。
我到耶鲁历史系读博士。一天在校园里骑车,看见一个中国人走路,两人对视,一下子全停了下来。天呀,是张先生!他着
光也记得我!晃十多年了。久别寒暄,才知道他也是1989年后就出国游学。先是在欧洲,成为获得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座教授的第一位亚洲人。这个职位是法国文化界的最高荣誉之一,凭工作证件可以免费出入各大博物馆,甚至还可以带客人进去。据说此职位刚设立,第一年请的是戈尔巴乔夫;老戈不来,就请了个研究东欧的学者;第三年请到了张先生头上。我们都知道张先生懂得多门外语,但法语他在大学仅学了一年,后来就没有再动。几十年后荣任此职,每周用法文讲课,竟顶了下来,人没有讲少一个。以后他又不停走访世界名校。刚到美国来后,英文明显讲不利落,在一个聚会上碰到我的导师史景迁先生,两人还只能用法语交流。可是没有几个月,英语就十分流畅。周围的教授提起来,都说他英文实在很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办法有两种,要双管齐下第一要削平各校。一个大学过于突出,对整个高等教育不利。我直主张采用教育券制度,进行市场竞争。这是谁也听不进去的。但是,国家在拨款上,至少应该采取平等的方式,按人头拨款,对各大学一视同仁。经营不善的学校,即使如北大这么大的牌子,时间久了也会被人取代。这样,招生时就必须竞争最好的人才,大家徇私时有所顾忌。
第二,把考试理性化。国外固然招研究生要看推荐信,但这不是保送,还是要竞争的,分数也要看。比如美国大学招收
中国学生,人家知道大部分推荐信是假的,就凭那么几个分数招生,也招收了不少优秀人才。为什么呢?人家的考试设计得好。比如我过去提出,北大法学院招生不要考专业。考试有两大重点:中文和外文。就像美国研究生入学的GRE考试那样。
因为研究生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你的阅读量、理解力。我让两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读一本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书,不一定和他们的专业相关。一个学生读了两小时,完成了100页,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理解得很透;另一个学生读同样的时间,仅看了50页,而且似懂非懂。难道这两位的素质高下还看不出来吗?考试并非挑不出人来,只是我们不这样考。你越是考专业,考生就越知道死背哪几本书,知识面就越窄。但是,你如果考上三小时的中文阅读,内容从科学到历史文学商务法律无所不包,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高下,一下子就考出来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今天的课堂,就等于你到百货公司买货样。一节课50分钟,教师除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他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在作为大学核心的本科教育中,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精英大学大多能保持通才教育的人文传统。这种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
尽最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但是,教育是公共领域之一部分,要避免直接把自己的个人信仰强加于学生。
美国的教育主要并不是从书本上讲做人,而是经常让孩子参加运动队,从球场上的游戏规则来学习社会的游戏规则。这种自古希腊以来围绕体育所展开的人格培养,也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
中国的技工学校少大学过剩,技工学校毕业生比大学生更好找工作,显示了技工的短缺。我一直大声疾呼:未来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如何把在几十年内将达几亿之巨的进城民工培养成现代产业大军。
在市场经济中,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素质。而最近十年大学连续扩招,粗制滥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大学也就失去信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管理学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配合。和别人合作就是你要学的东西。
如今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自发的组织能力。你能不能拉几个人折腾出些事业来,就能界定你能否成为社会中的领袖和精英。
大学本应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而能否培养堪当大任的精英,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崛起直接相关。从大英帝国到今天的美国,这一传统主宰世界将近三百年,至今仍然看不到终结的苗头。
你是不是精英,不在于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不在于你有多么高贵的嗜好,而在于你对周围那些和你享受平等权利的人有没有感召力,人家愿意不愿意跟随你。
通过义工,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底层,发展了自己的领袖才能,建立了和被领导的人的基本纽带。毕业后老板雇人
常要看义工的经历。
美国的大学生争着打义工,生怕自己和下层不接近:我们的大学生挤破高尔夫练习场,生怕自己和草民无法区分。
也许我们应该想一想:人家300年长盛不衰,我们“富不过三代”,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
从大学体育看,美国人更强调把独立的个人放到一个集体中,让这些个人学会怎么把自己组织成一个团队,怎么产生领袖,怎么在合作中作为一个集体有效地运行。
根据有关统计,在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中,学生时代从事体育的明显高于一般人。这说明他们从体育中学会了竞争和领袖才能。
华尔街的一些大公司就认这个。你在大学当个队长,别人就认为你是领袖,是当企业总裁、议员、将军,或政治家的材料。
领袖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身份,更不是一种特权。你必须学会让别人信服你。大学要给学生提供环境和条件发展这样的能力。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首先,没有基本的师资,盲目上博士课程,当然只能生产垃圾。比如根据最近《金融时报》的报道,在2004年,中国
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九位,进步神速,俨然是一个科技大国了。这显然反映了博士课程的规模。但如果以每篇论文的引|用率来计算,中国则排在第124位。试想,世界一共就一百八十几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排在120名以外的,基本上是失败国家(如阿富汗、索马里),破产国家(如刚果)以及赤贫国家(如一系列非常饥荒的国家)。论文的引用率其实就是其有用率。这样的排名,说明中国投入巨资办了博士课程后,学术创造率几乎到了“被开除球籍”的地步,哪里还有什么办博士课程的资格?
第二,博士教育不仅不能办,而且暂时没有必要办。这就好像造飞机一样。如果技术不过关,我们的航空公司就去买波
音或者空中客车,不必硬着头皮自己造,最后造出来也没有人敢搭乘。博士教育,国外有好得多的课程,而且博士教育是全球化最高的,早已突破了国界,有本事就出去学好了。比如根据《金融时报》同样一篇报道,美国的博士候选人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人。中国的留学生,已经有17万回国,其中去年就有3万海归。毫无疑问,许多博士也跟着回来了。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即使搞中国研究,整体的博士课程的实力,也是国外比国内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极个别的博士课程值得保留外,中国的博士教育基本应该停办
第三,博士课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如今中国基础教育的资金还不保,怎么能顾及博士教育?许多博士课程,招收的是各地的干部,为的是给人家镀金,以后好升官提职称,博土的学术品格已经名存实亡。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19世纪末才开始普遍设置博士课程。那时美国正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人均收入更是早就高居洲各国之上,财大气粗。另外,美国当时已经有了200年左右的大学传统,并不断把学生送到欧洲的大学。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这说明什么问题?以我的观察,美国的一流大学讲究的是
小。哈佛六千多本科生,加上各研究院的学生,达到两万多,
已经算大得出奇了。普林斯顿、耶鲁本科生仅四五千。至于一些精英的本科文理学院,则只有两三千学生。再看博士预备学校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杨伯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是三万多学生,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则是四五万人的巨无霸。康奈尔是进榜的唯一常青藤盟校,有两万多学生,不过其本科生有一万三千多,比哈佛多一倍。学校一大,教育质量就受影响。那种亲密的师生互动就没有,讨论班就会少,满堂灌的大课就多。
我有一位朋友带着孩子选学校,参观伯克利时一看人家的学生人数和课堂规模,就坚决不让孩子去读。中国则相反,大学讲究的就是“大”,大家竞相扩招、合并、升级,规模无法控制,甚至一流大学也大得吓人。比如清华仅本科生就三万,北大本科生也达一万五左右,显然是属于最大规模的大学。
另外,美国大学的优秀学生,大部分不会读博士学位,而是进了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或直接走上社会,只有非常少的“怪人”才去读博士。你看看美国的总统、州长、议员、企业总裁、媒体大腕,挂着博士头衔的实在是风毛麟角。那里基本上是学则不仕,仕则不学。读书太多,人家会觉得你在真实的生活中经验太少,除了纯学术外很难委以重任。中国则延续上千年的科举文化,学而优则仕,博士半数进了政府,一个处长有40个教授来争。当官要学位,大学自然也保障供给,博士越办越烂,也无端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
几年前,有所谓“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运动。其代言人张维迎先生声称博士课程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其实,看看世界的一流大学,全是以本科教育为核心。清华北大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我碰到不少。他们中许多人对在母校接受的本科教育相当不满。这也是他们出国的动力之一。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