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
……
[ 展开全部 ]
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你看美国的常青藤,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等少数例外。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学管理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中国公众意见领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
[ 收起 ]
作者:薛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32.00元
ISBN:753993390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每天早晨我们两人起床时,都看到张广达先生已经端坐在书桌前读书。我们问他才说自己年纪大了,睡眠不需要太多,早晨起来干几个小时,这一天就“够本儿”了。后来徐先生向我感叹:“真算是见了大师了。自己这几年为学小有成果,有些飘飘然了看张先生,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此话实在不假。有一次闲谈中,我们们替张先生鸣不平,说他命运实在太坎坷了,当了那么多年右派,现在在国外生活也颇不稳定。如果命运公平些,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张先生则轻描淡写地说:“我可不这么看。我当右派属于走运了。看看当年的北大,没有当右派的人怎么样呢?他们每次运动都要出来冲锋陷阵。不少最后被搞到梁效里面。哪里还能做学问?我被关在图书馆里,多少还看了几天书。后来恢复正常才有点东西可以教给学生。现在我要是在国内,当然也是会如人所说成为个权威泰斗什么的。可这种大骄子对我有什么意义呢?还不是一天到晚开会吃喝?像现在这样在外面东奔西走,对各国学术有机会观察。特别是在法国那几年,对年鉴学派什么的,有现场学习的机会。”另一次他私下对我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天如果多给我几年,我也许会把所学归纳总结出来一些。如果不给我那么多时间,所学所知也就跟着我走了。但这又算什么呢?看看历史,许多饱学之识都是这样,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留下东西来的人也许算是偶然。这些我早看开了,能够平淡对之。”
所谓宠辱不惊,说的就是张先生这样的人。这也是我心目
中的北大!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大学学什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陋室”求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当年北大之“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北大学当“君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淘粪乃国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以讨论班为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如果在这方面要追溯到大学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那还是张广达先生。他那时还不满50,正好是我现在的年龄,其貌不扬,说话似乎也不那么利落。不过一讲隋唐史,就让人亢奋起来。想想看,那是1980、1981年。一般大学里讲课不上来给你马列一场就不错了。他则十分精要地综合各家,把陈寅恪、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伯希和等各家的观点逐一介绍,讲唐史分析周围民族的互动,特别是中亚政治贸易的发展,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中展示。这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从农民起义分析历史动力的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意识的地震。听完他的课,你恨不得一头扎进图书馆,把他提到的各家都找出来自己看看。他是个右派,掌握多种语言,被压制多年不能搞专业,反而不受当时意识形态的限制,能关在图书馆读书。所以“文革”结束后他的知识结构是最领先的。他本来研究中世的中西关系,但对所谓海外中国学研究,在当时恐怕也是最通的。
我到耶鲁历史系读博士。一天在校园里骑车,看见一个中国人走路,两人对视,一下子全停了下来。天呀,是张先生!他着
光也记得我!晃十多年了。久别寒暄,才知道他也是1989年后就出国游学。先是在欧洲,成为获得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座教授的第一位亚洲人。这个职位是法国文化界的最高荣誉之一,凭工作证件可以免费出入各大博物馆,甚至还可以带客人进去。据说此职位刚设立,第一年请的是戈尔巴乔夫;老戈不来,就请了个研究东欧的学者;第三年请到了张先生头上。我们都知道张先生懂得多门外语,但法语他在大学仅学了一年,后来就没有再动。几十年后荣任此职,每周用法文讲课,竟顶了下来,人没有讲少一个。以后他又不停走访世界名校。刚到美国来后,英文明显讲不利落,在一个聚会上碰到我的导师史景迁先生,两人还只能用法语交流。可是没有几个月,英语就十分流畅。周围的教授提起来,都说他英文实在很好。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北大就是个雅典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北大和清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通才教育可能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听讲座胜过听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英语白卷上北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美国人是什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搬进留学生楼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从考研到就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办法有两种,要双管齐下第一要削平各校。一个大学过于突出,对整个高等教育不利。我直主张采用教育券制度,进行市场竞争。这是谁也听不进去的。但是,国家在拨款上,至少应该采取平等的方式,按人头拨款,对各大学一视同仁。经营不善的学校,即使如北大这么大的牌子,时间久了也会被人取代。这样,招生时就必须竞争最好的人才,大家徇私时有所顾忌。
第二,把考试理性化。国外固然招研究生要看推荐信,但这不是保送,还是要竞争的,分数也要看。比如美国大学招收
中国学生,人家知道大部分推荐信是假的,就凭那么几个分数招生,也招收了不少优秀人才。为什么呢?人家的考试设计得好。比如我过去提出,北大法学院招生不要考专业。考试有两大重点:中文和外文。就像美国研究生入学的GRE考试那样。
因为研究生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你的阅读量、理解力。我让两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读一本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书,不一定和他们的专业相关。一个学生读了两小时,完成了100页,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理解得很透;另一个学生读同样的时间,仅看了50页,而且似懂非懂。难道这两位的素质高下还看不出来吗?考试并非挑不出人来,只是我们不这样考。你越是考专业,考生就越知道死背哪几本书,知识面就越窄。但是,你如果考上三小时的中文阅读,内容从科学到历史文学商务法律无所不包,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高下,一下子就考出来了。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名校的距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校园游客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今天的课堂,就等于你到百货公司买货样。一节课50分钟,教师除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他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在作为大学核心的本科教育中,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精英大学大多能保持通才教育的人文传统。这种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
尽最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但是,教育是公共领域之一部分,要避免直接把自己的个人信仰强加于学生。
美国的教育主要并不是从书本上讲做人,而是经常让孩子参加运动队,从球场上的游戏规则来学习社会的游戏规则。这种自古希腊以来围绕体育所展开的人格培养,也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
中国的技工学校少大学过剩,技工学校毕业生比大学生更好找工作,显示了技工的短缺。我一直大声疾呼:未来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如何把在几十年内将达几亿之巨的进城民工培养成现代产业大军。
在市场经济中,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素质。而最近十年大学连续扩招,粗制滥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大学也就失去信誉。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保密与告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在管理学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配合。和别人合作就是你要学的东西。
如今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自发的组织能力。你能不能拉几个人折腾出些事业来,就能界定你能否成为社会中的领袖和精英。
大学本应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而能否培养堪当大任的精英,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崛起直接相关。从大英帝国到今天的美国,这一传统主宰世界将近三百年,至今仍然看不到终结的苗头。
你是不是精英,不在于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不在于你有多么高贵的嗜好,而在于你对周围那些和你享受平等权利的人有没有感召力,人家愿意不愿意跟随你。
通过义工,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底层,发展了自己的领袖才能,建立了和被领导的人的基本纽带。毕业后老板雇人
常要看义工的经历。
美国的大学生争着打义工,生怕自己和下层不接近:我们的大学生挤破高尔夫练习场,生怕自己和草民无法区分。
也许我们应该想一想:人家300年长盛不衰,我们“富不过三代”,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
从大学体育看,美国人更强调把独立的个人放到一个集体中,让这些个人学会怎么把自己组织成一个团队,怎么产生领袖,怎么在合作中作为一个集体有效地运行。
根据有关统计,在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中,学生时代从事体育的明显高于一般人。这说明他们从体育中学会了竞争和领袖才能。
华尔街的一些大公司就认这个。你在大学当个队长,别人就认为你是领袖,是当企业总裁、议员、将军,或政治家的材料。
领袖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身份,更不是一种特权。你必须学会让别人信服你。大学要给学生提供环境和条件发展这样的能力。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怎么培养败家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高尔夫错在哪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首先,没有基本的师资,盲目上博士课程,当然只能生产垃圾。比如根据最近《金融时报》的报道,在2004年,中国
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九位,进步神速,俨然是一个科技大国了。这显然反映了博士课程的规模。但如果以每篇论文的引|用率来计算,中国则排在第124位。试想,世界一共就一百八十几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排在120名以外的,基本上是失败国家(如阿富汗、索马里),破产国家(如刚果)以及赤贫国家(如一系列非常饥荒的国家)。论文的引用率其实就是其有用率。这样的排名,说明中国投入巨资办了博士课程后,学术创造率几乎到了“被开除球籍”的地步,哪里还有什么办博士课程的资格?
第二,博士教育不仅不能办,而且暂时没有必要办。这就好像造飞机一样。如果技术不过关,我们的航空公司就去买波
音或者空中客车,不必硬着头皮自己造,最后造出来也没有人敢搭乘。博士教育,国外有好得多的课程,而且博士教育是全球化最高的,早已突破了国界,有本事就出去学好了。比如根据《金融时报》同样一篇报道,美国的博士候选人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人。中国的留学生,已经有17万回国,其中去年就有3万海归。毫无疑问,许多博士也跟着回来了。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即使搞中国研究,整体的博士课程的实力,也是国外比国内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极个别的博士课程值得保留外,中国的博士教育基本应该停办
第三,博士课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如今中国基础教育的资金还不保,怎么能顾及博士教育?许多博士课程,招收的是各地的干部,为的是给人家镀金,以后好升官提职称,博土的学术品格已经名存实亡。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19世纪末才开始普遍设置博士课程。那时美国正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人均收入更是早就高居洲各国之上,财大气粗。另外,美国当时已经有了200年左右的大学传统,并不断把学生送到欧洲的大学。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这说明什么问题?以我的观察,美国的一流大学讲究的是
小。哈佛六千多本科生,加上各研究院的学生,达到两万多,
已经算大得出奇了。普林斯顿、耶鲁本科生仅四五千。至于一些精英的本科文理学院,则只有两三千学生。再看博士预备学校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杨伯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是三万多学生,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则是四五万人的巨无霸。康奈尔是进榜的唯一常青藤盟校,有两万多学生,不过其本科生有一万三千多,比哈佛多一倍。学校一大,教育质量就受影响。那种亲密的师生互动就没有,讨论班就会少,满堂灌的大课就多。
我有一位朋友带着孩子选学校,参观伯克利时一看人家的学生人数和课堂规模,就坚决不让孩子去读。中国则相反,大学讲究的就是“大”,大家竞相扩招、合并、升级,规模无法控制,甚至一流大学也大得吓人。比如清华仅本科生就三万,北大本科生也达一万五左右,显然是属于最大规模的大学。
另外,美国大学的优秀学生,大部分不会读博士学位,而是进了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或直接走上社会,只有非常少的“怪人”才去读博士。你看看美国的总统、州长、议员、企业总裁、媒体大腕,挂着博士头衔的实在是风毛麟角。那里基本上是学则不仕,仕则不学。读书太多,人家会觉得你在真实的生活中经验太少,除了纯学术外很难委以重任。中国则延续上千年的科举文化,学而优则仕,博士半数进了政府,一个处长有40个教授来争。当官要学位,大学自然也保障供给,博士越办越烂,也无端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
几年前,有所谓“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运动。其代言人张维迎先生声称博士课程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其实,看看世界的一流大学,全是以本科教育为核心。清华北大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我碰到不少。他们中许多人对在母校接受的本科教育相当不满。这也是他们出国的动力之一。
杨雪松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世纪的秩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所谓宠辱不惊,说的就是张先生这样的人。这也是我心目
中的北大!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如果在这方面要追溯到大学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那还是张广达先生。他那时还不满50,正好是我现在的年龄,其貌不扬,说话似乎也不那么利落。不过一讲隋唐史,就让人亢奋起来。想想看,那是1980、1981年。一般大学里讲课不上来给你马列一场就不错了。他则十分精要地综合各家,把陈寅恪、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伯希和等各家的观点逐一介绍,讲唐史分析周围民族的互动,特别是中亚政治贸易的发展,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中展示。这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从农民起义分析历史动力的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意识的地震。听完他的课,你恨不得一头扎进图书馆,把他提到的各家都找出来自己看看。他是个右派,掌握多种语言,被压制多年不能搞专业,反而不受当时意识形态的限制,能关在图书馆读书。所以“文革”结束后他的知识结构是最领先的。他本来研究中世的中西关系,但对所谓海外中国学研究,在当时恐怕也是最通的。
我到耶鲁历史系读博士。一天在校园里骑车,看见一个中国人走路,两人对视,一下子全停了下来。天呀,是张先生!他着
光也记得我!晃十多年了。久别寒暄,才知道他也是1989年后就出国游学。先是在欧洲,成为获得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座教授的第一位亚洲人。这个职位是法国文化界的最高荣誉之一,凭工作证件可以免费出入各大博物馆,甚至还可以带客人进去。据说此职位刚设立,第一年请的是戈尔巴乔夫;老戈不来,就请了个研究东欧的学者;第三年请到了张先生头上。我们都知道张先生懂得多门外语,但法语他在大学仅学了一年,后来就没有再动。几十年后荣任此职,每周用法文讲课,竟顶了下来,人没有讲少一个。以后他又不停走访世界名校。刚到美国来后,英文明显讲不利落,在一个聚会上碰到我的导师史景迁先生,两人还只能用法语交流。可是没有几个月,英语就十分流畅。周围的教授提起来,都说他英文实在很好。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第二,把考试理性化。国外固然招研究生要看推荐信,但这不是保送,还是要竞争的,分数也要看。比如美国大学招收
中国学生,人家知道大部分推荐信是假的,就凭那么几个分数招生,也招收了不少优秀人才。为什么呢?人家的考试设计得好。比如我过去提出,北大法学院招生不要考专业。考试有两大重点:中文和外文。就像美国研究生入学的GRE考试那样。
因为研究生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你的阅读量、理解力。我让两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读一本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书,不一定和他们的专业相关。一个学生读了两小时,完成了100页,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理解得很透;另一个学生读同样的时间,仅看了50页,而且似懂非懂。难道这两位的素质高下还看不出来吗?考试并非挑不出人来,只是我们不这样考。你越是考专业,考生就越知道死背哪几本书,知识面就越窄。但是,你如果考上三小时的中文阅读,内容从科学到历史文学商务法律无所不包,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高下,一下子就考出来了。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在作为大学核心的本科教育中,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精英大学大多能保持通才教育的人文传统。这种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
尽最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但是,教育是公共领域之一部分,要避免直接把自己的个人信仰强加于学生。
美国的教育主要并不是从书本上讲做人,而是经常让孩子参加运动队,从球场上的游戏规则来学习社会的游戏规则。这种自古希腊以来围绕体育所展开的人格培养,也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
中国的技工学校少大学过剩,技工学校毕业生比大学生更好找工作,显示了技工的短缺。我一直大声疾呼:未来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如何把在几十年内将达几亿之巨的进城民工培养成现代产业大军。
在市场经济中,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素质。而最近十年大学连续扩招,粗制滥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大学也就失去信誉。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如今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自发的组织能力。你能不能拉几个人折腾出些事业来,就能界定你能否成为社会中的领袖和精英。
大学本应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而能否培养堪当大任的精英,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崛起直接相关。从大英帝国到今天的美国,这一传统主宰世界将近三百年,至今仍然看不到终结的苗头。
你是不是精英,不在于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不在于你有多么高贵的嗜好,而在于你对周围那些和你享受平等权利的人有没有感召力,人家愿意不愿意跟随你。
通过义工,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底层,发展了自己的领袖才能,建立了和被领导的人的基本纽带。毕业后老板雇人
常要看义工的经历。
美国的大学生争着打义工,生怕自己和下层不接近:我们的大学生挤破高尔夫练习场,生怕自己和草民无法区分。
也许我们应该想一想:人家300年长盛不衰,我们“富不过三代”,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
从大学体育看,美国人更强调把独立的个人放到一个集体中,让这些个人学会怎么把自己组织成一个团队,怎么产生领袖,怎么在合作中作为一个集体有效地运行。
根据有关统计,在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中,学生时代从事体育的明显高于一般人。这说明他们从体育中学会了竞争和领袖才能。
华尔街的一些大公司就认这个。你在大学当个队长,别人就认为你是领袖,是当企业总裁、议员、将军,或政治家的材料。
领袖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身份,更不是一种特权。你必须学会让别人信服你。大学要给学生提供环境和条件发展这样的能力。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九位,进步神速,俨然是一个科技大国了。这显然反映了博士课程的规模。但如果以每篇论文的引|用率来计算,中国则排在第124位。试想,世界一共就一百八十几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排在120名以外的,基本上是失败国家(如阿富汗、索马里),破产国家(如刚果)以及赤贫国家(如一系列非常饥荒的国家)。论文的引用率其实就是其有用率。这样的排名,说明中国投入巨资办了博士课程后,学术创造率几乎到了“被开除球籍”的地步,哪里还有什么办博士课程的资格?
第二,博士教育不仅不能办,而且暂时没有必要办。这就好像造飞机一样。如果技术不过关,我们的航空公司就去买波
音或者空中客车,不必硬着头皮自己造,最后造出来也没有人敢搭乘。博士教育,国外有好得多的课程,而且博士教育是全球化最高的,早已突破了国界,有本事就出去学好了。比如根据《金融时报》同样一篇报道,美国的博士候选人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人。中国的留学生,已经有17万回国,其中去年就有3万海归。毫无疑问,许多博士也跟着回来了。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即使搞中国研究,整体的博士课程的实力,也是国外比国内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极个别的博士课程值得保留外,中国的博士教育基本应该停办
第三,博士课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如今中国基础教育的资金还不保,怎么能顾及博士教育?许多博士课程,招收的是各地的干部,为的是给人家镀金,以后好升官提职称,博土的学术品格已经名存实亡。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19世纪末才开始普遍设置博士课程。那时美国正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人均收入更是早就高居洲各国之上,财大气粗。另外,美国当时已经有了200年左右的大学传统,并不断把学生送到欧洲的大学。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小。哈佛六千多本科生,加上各研究院的学生,达到两万多,
已经算大得出奇了。普林斯顿、耶鲁本科生仅四五千。至于一些精英的本科文理学院,则只有两三千学生。再看博士预备学校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杨伯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是三万多学生,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则是四五万人的巨无霸。康奈尔是进榜的唯一常青藤盟校,有两万多学生,不过其本科生有一万三千多,比哈佛多一倍。学校一大,教育质量就受影响。那种亲密的师生互动就没有,讨论班就会少,满堂灌的大课就多。
我有一位朋友带着孩子选学校,参观伯克利时一看人家的学生人数和课堂规模,就坚决不让孩子去读。中国则相反,大学讲究的就是“大”,大家竞相扩招、合并、升级,规模无法控制,甚至一流大学也大得吓人。比如清华仅本科生就三万,北大本科生也达一万五左右,显然是属于最大规模的大学。
另外,美国大学的优秀学生,大部分不会读博士学位,而是进了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或直接走上社会,只有非常少的“怪人”才去读博士。你看看美国的总统、州长、议员、企业总裁、媒体大腕,挂着博士头衔的实在是风毛麟角。那里基本上是学则不仕,仕则不学。读书太多,人家会觉得你在真实的生活中经验太少,除了纯学术外很难委以重任。中国则延续上千年的科举文化,学而优则仕,博士半数进了政府,一个处长有40个教授来争。当官要学位,大学自然也保障供给,博士越办越烂,也无端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
几年前,有所谓“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运动。其代言人张维迎先生声称博士课程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其实,看看世界的一流大学,全是以本科教育为核心。清华北大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我碰到不少。他们中许多人对在母校接受的本科教育相当不满。这也是他们出国的动力之一。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