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社会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
……
[ 展开全部 ]
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 这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促使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 “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将带领我们在寻找公正的旅途中,领略思辨的价值和魅力。
[ 收起 ]
作者: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59.00元
ISBN:750863623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8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第一章 做正当之事
果汁年华
//
刚发现这个软件,很喜欢。目前不太会用,正在读《公正 该如何做是好?》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7-1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6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二章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小七Zhai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11-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6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三章 我们拥有自身吗?/自由至上主义
他认为分配公正取决于两个条件—初始拥有的正当性和财产转移的正当性。
城哭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2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四章 雇佣帮助/市场与道德
如果政府有权索要我的一部分财产,那么它就也有权索要我的一部分时间。政府也可能会要求我花费30%的时间为它工作,而不从我这里拿走30%的收入。然而,如果政府能够强迫我为了它的利益而工作,那么它在本质上就对我拥有一种所有权。
城哭
//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5-25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五章 重要的是动机/伊曼纽尔·康德
康德不仅反对功利主义作为个体道德的基础,也反对它作为一项法律的基础。他认为一种公正的宪法应当力图使不同个体的自由能够相融合。它与功利最大化没有关系,后者“绝不能干涉”基本权利的规定。由于人们“在幸福的经验性目的及其构成上,有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功利不能作为公正和权利的基础。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将权利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要求这个社会来肯定或接受某一种幸福观而不接受另外一些;将整个宪法都建立在一种特定的幸福观(如大多数人的幸福观)之上,就会给其他人强加一些价值观,这就没有尊重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目的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强迫我的幸福必须与他那种关于他人福利的观念相一致,”康德写道,“因为每个人都能够以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追求幸福,只要他不侵犯他人也这样做的自由。”
Dame un beso
//
功利主义能带来幸福吗?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5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六章 平等的理由/约翰·罗尔斯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反对弗里德曼的观点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自鸣得意式的建议。在一个鼓舞人心的段落中,罗尔斯表达了一个人所熟知,却经常我们忘却的真理:事物所是的方式,并不决定它们应当所是的方式。
我们应当反对这样一种论点:制度的安排总是有缺陷的,因为自然才能的分配和社会环境的偶然性因素是不公正的,而这种不公正不可避免地必然要转移到人类的制度安排之中。这种思想有时候被用来作为对不公正熟视无睹的借口,仿佛拒绝默认不公正的存在和不能接受死亡一样。(我认为)自然的分配无所谓公正不公正,人们降生于社会的某一特殊地位也说不上不公正。这些只是一些自然事实。公正或不公正在于制度处理这些事实的方式。
一亩白色
//
辩证而理性的看待天生的乐观差异,用制服加以平衡,这是真正的公平。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1-1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七章 反歧视行动之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八章 谁应得什么?/亚里士多德
在古代,目的论的思维方式比在当今更加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火焰之所以向上蹿,是因为它要接近天空那是它的天然之乡,石头之所以往下落,是因为它们在奋力接近地球这是它们的所属之地人们将自然看做拥有某种意义的秩序。要理解自然以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就要抓住它的意图和本质性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的来临,自然不再被看做一种有意义的秩序。相反,它开始被机械地理解,受制于物理法则。将自然现象用各种意图、意义和目的来加以解释,现在会被看做一种天真幼稚或拟人化比喻。尽管有这种转变,可是将这个世界看做有目的论秩序、看做一个有意图的整体的这种诱惑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它持续存在着,尤其是在孩子们中间,他们接受教育不要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当我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我在给他们读Aa米尔恩(A.. Milne)所著的《小熊维》时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故事展现了一种孩子般的观点自然充满神奇和魔力,是由意义和目的所推动的。
小熊维尼那种孩子般的关于蜜蜂的思维方式,是目的论推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到我们成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长大了而放弃了这种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而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吸引力,但却是离奇的。在科学领域拒绝了目的论的思维方式之后,我们也倾向于在政治和道德领域拒绝它。但是,在思考社会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时候,要想摒弃目的论的推理方式却并非易事。如今,没有哪个科学家拜读亚里士多德关于生物或物理的著作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它们。但是,伦理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们,仍然在阅读和思考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与政治哲学。
小七Zhai
//
简单来说,万物皆有灵。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11-2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九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公民社会,它比我们现在所适应的这个社会更有活力、参与性更强。近几十年来,我们开始认为,尊重我们同胞们的各种道德和宗教信念就意味着忽视它们(至少是为了政治的目的),不打扰它们,如果可能的话就在公共生活中不涉及它们。然而,这种回避的立场会导致一种似是而非的尊重。它经常意味着压制,而非避免道德分歧。而这能够引发人们激烈的反对和怨恨,它也能够导致一种贫瘠的公共话语,后者从一个新闻周期转至下一个周期,并充斥着各种丑闻、耸人听闻的消息以及日常琐事
一种对于道德分歧的更加有力的公共参与,能够为相互尊重提供一种更强而非更弱的基础。我们应当更加直接地关注同胞们所带入公共社会的各种道德和宗教信念——有时质疑并反对之,有时聆听并学习之,而不是加以避免。我们并不能保证,关于棘手道德问题的公共慎议,在任何情形中都会达成共识—或欣赏他人的道德和宗教观点。我们对一种道德和宗教信念的深入了解,却总是有可能使得我们更不喜欢它。然而,我们只有等尝试之后才
能知道答案。
与回避的政治相比较,道德参与的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更加激动人心的理想,它也为一个公正社会提供了一种更有希望的基础。
李科森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章 做正当之事
第二章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第三章 我们拥有自身吗?/自由至上主义
第四章 雇佣帮助/市场与道德
第五章 重要的是动机/伊曼纽尔·康德
第六章 平等的理由/约翰·罗尔斯
第七章 反歧视行动之争
第八章 谁应得什么?/亚里士多德
第九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第十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章 做正当之事
第二章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第三章 我们拥有自身吗?/自由至上主义
第四章 雇佣帮助/市场与道德
第五章 重要的是动机/伊曼纽尔·康德
第六章 平等的理由/约翰·罗尔斯
第七章 反歧视行动之争
第八章 谁应得什么?/亚里士多德
第九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第十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第一章 做正当之事
第二章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第三章 我们拥有自身吗?/自由至上主义
第四章 雇佣帮助/市场与道德
第五章 重要的是动机/伊曼纽尔·康德
第六章 平等的理由/约翰·罗尔斯
我们应当反对这样一种论点:制度的安排总是有缺陷的,因为自然才能的分配和社会环境的偶然性因素是不公正的,而这种不公正不可避免地必然要转移到人类的制度安排之中。这种思想有时候被用来作为对不公正熟视无睹的借口,仿佛拒绝默认不公正的存在和不能接受死亡一样。(我认为)自然的分配无所谓公正不公正,人们降生于社会的某一特殊地位也说不上不公正。这些只是一些自然事实。公正或不公正在于制度处理这些事实的方式。
第七章 反歧视行动之争
第八章 谁应得什么?/亚里士多德
随着现代科学的来临,自然不再被看做一种有意义的秩序。相反,它开始被机械地理解,受制于物理法则。将自然现象用各种意图、意义和目的来加以解释,现在会被看做一种天真幼稚或拟人化比喻。尽管有这种转变,可是将这个世界看做有目的论秩序、看做一个有意图的整体的这种诱惑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它持续存在着,尤其是在孩子们中间,他们接受教育不要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当我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我在给他们读Aa米尔恩(A.. Milne)所著的《小熊维》时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故事展现了一种孩子般的观点自然充满神奇和魔力,是由意义和目的所推动的。
小熊维尼那种孩子般的关于蜜蜂的思维方式,是目的论推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到我们成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长大了而放弃了这种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而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吸引力,但却是离奇的。在科学领域拒绝了目的论的思维方式之后,我们也倾向于在政治和道德领域拒绝它。但是,在思考社会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时候,要想摒弃目的论的推理方式却并非易事。如今,没有哪个科学家拜读亚里士多德关于生物或物理的著作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它们。但是,伦理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们,仍然在阅读和思考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与政治哲学。
第九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第十章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忠诚之难
一种对于道德分歧的更加有力的公共参与,能够为相互尊重提供一种更强而非更弱的基础。我们应当更加直接地关注同胞们所带入公共社会的各种道德和宗教信念——有时质疑并反对之,有时聆听并学习之,而不是加以避免。我们并不能保证,关于棘手道德问题的公共慎议,在任何情形中都会达成共识—或欣赏他人的道德和宗教观点。我们对一种道德和宗教信念的深入了解,却总是有可能使得我们更不喜欢它。然而,我们只有等尝试之后才
能知道答案。
与回避的政治相比较,道德参与的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更加激动人心的理想,它也为一个公正社会提供了一种更有希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