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 许子东 ——开讲啦!打开经典、打开民国、打开围墙的“见字如面”,有温度、有深度、有热血、有良知的“开箱之作”。 【本书看点】 ★ 12堂“民国范儿”现代文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许子东
  • 出版社: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 定价:69.00
  • ISBN:754266258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陈独秀支持学生运动,非常大胆,是当时思想界的领袖,可是这位领袖的个人生活把人看呆了。他共有四个太太:其中有一个从来不出面,也搞不清楚真假;最后一个太太姓潘,是比较公开的;最妙的是中间两位太太,一位叫“高大众”,一位叫“高小众”两人是同父异母姐妹,和平共处。据说高大众非常保守,不识字,陈独秀说和她隔了不止一代;而高小众是北京女师大的学生,一个崇拜他的新青年,所以他其实是和小众一起生活的。那时不仅一夫多妻不犯法,社会舆论也开通,他这样的家庭生活,也没有引起多大非议。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11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鲁迅在写给台静农的信中说:“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加上浪漫主义。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恰恰是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文化成果。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民族-国家”这个最关键的概念是从欧洲出来的:讲同样的话,长得一样,是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变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有权利独立,这个是文艺复兴以后的观念。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个新文学的开端的人,他们在一百年前的今天用两篇文章启动了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巨大变革,其中一个是一八七九年出生,一个是一八九一年出生,也就是说,一个是七〇后,一个是九〇后。我们这门课要讨论的作家,包括后来的鲁迅、茅盾、郁达夫这些人,都是八〇后和九〇后。当初,他们这一代人做事情的时候,都非常年轻,就是今天意义上的八〇后、九〇后。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陈独秀和胡适不一样,不是温文尔雅的。看看这两篇文章的题目,非常有意思:胡适的题目是《文学改良刍议》,“刍议”,就是说我的这个观点不太成熟,刚刚提出来。陈独秀不一样,看看他写《文学革命论》——谁反对我?三门大炮轰你们!那时陈独秀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两个讨论怎么写文章的人,胡适后来成了蒋介石的朋友,是民国政府驻美大使,是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陈独秀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当他们第一次提出这些观点时,两个党都没有成立,他们只是想怎么写文章。可是,他们的共同点都不是热爱文学,都是把文学作为工具,两个人都不是文学家。只是,胡适把文学作为工具,目的是文字改革、语言改革;而陈独秀把文学作为工具,要社会改革、政治改革,这是第一个不同。第二个不同更重要:一个是“改良”,一个是“革命”。其实后来一百年的中国历史,一直犹豫在“改良”和“革命”之间,是英国模式还是法国道路,决定了一百年间中国的文学、文化、政治的各种选择,这么巧合地出现在新文学的第一个篇章上,像是某种预言。
青鸟飞不到的地方 //有意思!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五四”有四个意义:第一是白话取代文言;第二是引进了“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反对礼教;第三就是启蒙救国,要唤醒大众;第四是进化论,强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我们要向前进,这么一个进化论的时间观。哪一个对后来影响最大呢?很难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鲁迅自己其实也早有预言:“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1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夏济安还引了鲁迅的话:“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他论述鲁迅的核心意象,就是“黑暗的闸门”,他说,鲁迅觉得他要做的事就是扛住黑暗的闸门,让年轻人去到一个光明的世界,而他自己是要被闸死的。这是夏济安最基本的观点,鲁迅是这么一个英雄。
那么,这个“闸门”是什么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内心的悲观主义。就是鲁迅身上背负的这两个东西,使他走不远;但是,他愿意让年轻人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美国曾有一座坚固的监狱,现在已经开放作博物馆了。这座监狱设备不错,有单间,有马桶,有水龙头,有一个窗,可以看到海景,还正对着旧金山市中心——非常繁华、非常“颓废”的一个城市,周末晚上灯红酒绿。但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监狱。这就是鲁迅讲的,要是铁屋子开了窗你还走不出去,就比睡死过去还痛苦可悲。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1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不要小看“老土”这个口语,充满了进化论的精神,非常有文化。“老”代表了时间,“土”是代表空间。一个词,便是时间跟空间的结合,来表示“out of date”。
麦兜史努比 //有点意思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7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鲁迅自己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一九二七年,鲁迅说:“革命、反革命、不革命。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作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这是写于《小杂感》的一段话。今天重读“文革”的历史,会发现鲁迅已经把这些事情都写在前面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夏志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说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家中,凡是英美留学回来的就比较保守,凡是日本留学回来的就比较激进,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观察。为什么?因为他们出去留学都是二十世纪初,当时西方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成熟期,过了诸如“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造反岁月,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情调,接下来就出现了现代派。所以,去欧美留学的人回来,不会那么激愤,觉得中国有的问题其实西方也有;而且,在西方人看来中国有不少东西很美好,比如科举,比如诗词。所以这一派比较倾向于改良,比较珍视中国的传统。而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之后,正在激烈地拆掉传统,走向现代社会,试图“脱亚入欧”,而且走得比中国成功。在世界文化发展链条里,日本比西方晚了百年,又比中国早了几十年,它还处在对“现代性”的想象中,介于中国与西方的发展时序之间。因此,当时去日本留学的人,不管性格怎么样,郁达夫也好,鲁迅也好,都比较激进。而且,日本的环境也特别刺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麦兜史努比 //有见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康德还说,人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的好处,这是物质上生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你做了正确的事情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有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说不出来的一种心灵上的快乐。只有第三种,才叫美,才叫艺术,它是源于游戏。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看照片可以发现,郁达夫的外表有一个特点,他的两个耳朵是这样立体的。这个招风耳朵,导致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诞生。日本有个作家叫大江健三郎,家里很穷,只能供一个人到东京读书。大江健三郎的母亲非常喜欢郁达夫。郁达夫、鲁迅、周作人这些人在日本是非常出名的,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学的日本人知道他们,连普通受教育爱文学的日本人,都会读鲁迅和郁达夫,就好像中国人读雨果、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一样,很普遍。她看了郁达夫的照片,又看看自己的儿子——只有三郎的耳朵和郁达夫是一样的,她就送他去东京读书。后来大江健三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指着郁达夫的照片说,我就是因为耳朵像他,才有机会受教育。东京大学的藤井省三教授专门就此写了文章。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郁达夫用作品正视人欲,又让主人公充满犯罪感,这就是《沉沦》的意义所在。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有一年,《黄河大合唱》搬到黄河边上演出,为了表现气氛。当然,除了音响效果以外,更大的问题是乐队让当地的农民来听。农民说这天不用出工了,坐下听,结果就闹了笑话。因为《黄河大合唱》里有一段著名的朗诵,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可是在这个地方一讲,就好笑了:“朋友,你到过黄河吗?”那些农民:“啥?当然到过,还用你说,我们天天在这里,吃喝拉撒……”演不下去,全乱了。这个故事说明,那些乡土的符号,都是做给城里人看的。
麦兜史努比 //哈哈哈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曹丕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第一次把“文”和“章”加以区别。“文”是指各种各样的文件文字,比如皇帝的诏书、讨伐令。“章”是讲如何把“文”写好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文学”。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陈梦家,都是这样。研究甲骨文、青铜器是很枯燥的事情,可是最有成就的那些考证学者,往往在年轻时是最浪漫的诗人。余英时有个解释,说考证甲骨文更多不是依靠学识、修养,而是依靠想象力。这也是很有想象力的学术推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鲁迅的旧体诗非常好,有些散文诗也很精彩,比如《野草》里的《影的告别》: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英国美学家博克把人类的基本情欲分成两类,“一类涉及‘自体保存’,即要求个体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一类涉及‘社会生活’,即要求维持种族生命的生殖欲以及一般社交愿望或群居本能。大体说来,崇高感所涉及的基本情欲是前一类,美感所涉及的基本情欲是后一类。”两个本能,促使人追求两种美。“优美”,是和性有关的,与延续繁殖的爱美的心理有关。但“崇高”满足什么欲望呢?“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从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人有一种恐惧宣泄的欲望,其实就是求生的欲望。
人在这两种最基本的欲望中生存。审美是人的心灵需求和无意识欲望的对象化,“优美”是幼小美好的东西的对象化,“崇高”是巨大可怕的东西的对象化。从后者这里,人们的恐惧情绪得以宣泄,很早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讲过了。走出剧院时,你得到一种净化,悲剧就是起这个效果的,令你悲鸣、怜悯。人爱可怕的东西,比如看恐怖片、武侠片是看不厌的,打得一塌糊涂,血淋淋,但都知道好人会赢,知道它是怎么个套路,但还是会去欣赏,简单说,就是“被虐”。但这个“被虐”背后,是满足一种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就是一种“崇高”的审美感。从字面上理解,“崇高”是“我向纪念碑敬礼”,而作为美学范畴的“崇高”(sublime),却是宣泄恐惧。
麦兜史努比 //似懂非懂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审美标准是误会造成的。今天的雅典卫城,雕塑是米色的。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希腊的美,纯净的美。其实误会了。原来,古希腊的卫城神庙是五彩缤纷的,就好像秀水街的衣帽市场那么五颜六色。很多年之后,彩色褪去,只剩下大理石的米色了。文艺复兴时,人们把这种单一的米色称为“希腊的颜色”。如果今天把希腊的神庙再修成五颜六色,肯定人们都不接受,觉得很难看。在雅典的博物馆,还可以看到五彩的希腊神庙复原模型。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鲁迅的文章确实经久耐读,他的很多格言都是通过杂文随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他说人生一是要生存,二是要温饱,三是要发展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在这个世界上,说真话常常要付出代价。但一个惩罚说真话的社会,则需要付更大的代价。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人有两件事最难改变,一个是语言,一个是胃。世界观可以改,国籍可以改,口音可以改,生活方式可以改,可一到吃东西,却还是喜欢家乡菜。我开始不懂,为什么这个胃这么难改,后来看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才有点搞清楚。弗洛伊德说“本我”是无限追求快感,而快感是紧张状态的消除。婴儿的紧张状态首先来源于饥饿,这时母亲给婴儿吃点东西,就可以消除紧张,这就形成了婴儿最早记忆的快感和本我。妈妈做的菜永远是最好吃的菜,大约是这个道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幽默和讽刺最重要的区别是:讽刺是感情的,有目的的;幽默是理智的,无目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中国的现代戏剧,就是话剧。“五四”之后的话剧发展,简单说,是“一个人+一出戏”。没有这个人,没有这出戏,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戏剧乏善可陈。人,就是曹禺;戏,就是老舍的《茶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0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悲剧,是比你高一些的人物犯了小错,却受到大的惩罚;喜剧,是比你低的人物做的事情让我们嘲笑。这是亚里士多德很早的定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主题思想太明确不一定是好文章。就像做人,一辈子的目标太明确,未见得是灿烂人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很多人以为“无政府主义”是一个负面的词,“无政府主义”不就是“反政府”吗?其实,“无政府主义”是一个很高的理想,向往一个理想但不可能存在的人类社会:无政府有道德,无警察有秩序,无军队有和平……因为西方人相信绝对权力使人腐化,人的好坏不在于人本身,而在于有没有权力。
英国人霍布斯(旧译“霍布士”)的解释是,人类有两个天性。一个是绝对追求快乐,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绝对追求快乐的“本我”。但如果只有这一个天性,人类就会陷入混乱、相互残杀,这很可怕。所以,他说人类亏得有第二个本能——害怕突然死亡。第二个本能制约了第一个本能。为什么看到想要的东西,人们不会马上去拿?因为拿了会受到惩罚。所以,人们把暴力的权力交给君王等国家机器,这样人与人之间不必使用暴力,但会受暴力保护。这就是政府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无政府主义是没法实行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知识分子在面对人力车夫的困境,是“五四”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困境——又想唤醒大众,又要承认他们的没办法。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常有同学问我,怎么来区分“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这个问题很难。最简单地说,凡是有明显的坏人,大都是通俗文学;凡是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坏人,可能就是严肃文学。当然有特例,比如《奥赛罗》就是一部有坏人的、经典的严肃作品。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文学阅读的简单规律是靠谱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05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中国“乡土文学”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鲁迅这一类,从乡村到城市,又回到乡村,既留恋又批判乡镇农村。乡村是破旧的,但童年记忆是美好的。最典型的就是《故乡》。第二种是沈从文这一类,以乡村为对照批判城市,城市很糟糕,乡村才是美好的,比如《丈夫》和《边城》。第三种其实是一种“本土文学”,不只是指农村,还包含着一种“本土”的概念,比如陈映真和舒巷城。当“乡土文学”变成了“本土”概念,内涵就更复杂了:“乡土”不仅相对城市,不仅代表地域,还寄托族群意识。在这个意义上,包涵“民族-国家”寓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以乡土为主流。或者说,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在乡土文学的发展中,沈从文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叔本华论悲剧三个类型。
第一种是,“造成巨大不幸的原因可以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这时,这角色就是肇祸人。”
第二种是,“造成不幸的还可以是盲目的命运,也即是偶然和错误。”
第三种是,“不幸也可以仅仅是由于剧中人彼此的地位不同,由于他们的关系造成的;这就无需乎(布置)可怕的错误或闻所未闻的意外事故,也不用恶毒已到可能的极限的人物;而只需要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们,把他们安排在经常发生的情况之下,使他们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他们为这种地位所迫明明知道,明明看到却互为对方制造灾祸,同时还不能说单是那一方面不对。”
在这三种类型中,叔本华认为最后一类悲剧更为可取。“因为这一类不是把不幸当作一个例外指给我们看,不是当作由于罕有的情况或狠毒异常的人物带来的东西,而是当作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几乎是当作(人的)本质上要产生的东西,这就是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并且,我们在那两类悲剧中虽是把可怕的命运和骇人的恶毒看作使人恐怖的因素,然而究竟只是看作离开我们老远老远的威慑力量,我们很可以躲避这些力量而不必以自我克制为逋逃薮;可是最后这一类悲剧指给我们看的那些破坏幸福和生命的力量却又是一种性质。这些力量光临我们这儿来的道路随时都是畅通无阻的。我们看到最大的痛苦,都是在本质上我们自己的命运也难免的复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能干出来的行为带来的,所以我们也无须为不公平而抱怨。这样我们就会不寒而栗,觉得自己已到地狱中来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在某种意义上,张爱玲晚年凄凉地死在洛杉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生活上、精神上似乎都“无家可归”。
青鸟飞不到的地方 //也许我也会是,我无法想象自己晚年被亲密关系环绕的样子。我畏惧衰老,我预想自己晚年的苍凉,但是现在,我还可以很安心地说,我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1-2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张爱玲用传统小说的部分手法,写貌似鸳鸯蝴蝶的情欲故事,却能写出现代主义的悲凉颓废。简言之,她是以《红楼梦》手法写现代主义。她有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蚤子。”这是她十九岁时写的,后来成为她一生创作的总标题,就好像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总标题。或者有人想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但就想不到后一句“长满了蚤子”。我曾把这句话讲给一位美国教授听,他说,这本身就是高度的现代主义。他还提供了另一个解释,我原来没想到。我本以为华美的袍很漂亮,上面有蚤子。那个美国教授说,不,这袍为什么华美呢?也许就因为蚤子小虫的细细闪光,远看才显得华美了——因为它有花纹,而这花纹不是别的,正是密密麻麻的蚤子。这样一解的话,张爱玲的小说就更深刻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她的晚年很凄凉,到处搬家,每到一个地方,都觉得这个地方有虫,头发上有虫,拼命剪自己的头发,不断地搬家。她那句有名的话“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蚤子”,当时是象征,没想到变成了写实。她晚年就一直在和小虫挣扎,死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06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葛薇龙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她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有理由,都有一点错,但还是会走,因为说得通;但当她一步一步走出去时,突然在某一个点上,发现自己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了。虽然每一步都是合理的,但结果可能是荒谬的。这就是张爱玲所写的人性堕落、虚荣的必然性。
麦兜史努比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简单来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忧国忧民,要救世,希望文学作为武器能改造中国。鲁迅、巴金、茅盾等“左联”作家,都是这条线索。
第二类,文学是文人自己的园地,不一定能救国家,但先要救自己。这一类的作家有周作人,一部分的鲁迅,还有郁达夫、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等。
第三类,目的是娱乐,怎么畅销流行就怎么写,一切以读者需求为第一。这一类就是鸳鸯蝴蝶派。
而张爱玲这样的作家,哪一类都放不进去。她的风格,讲都市感性,找现代主义,重女性感官,追传统文笔。这种文学现象,和鲁迅开创的主流方向很不一样。王德威曾列举过很多受张爱玲影响的作家,像台湾的白先勇、苏伟贞、朱天文、朱天心,香港的李碧华、刘以鬯、黄碧云,这些作家都继承张爱玲这条线索——有忧患意识,但不一定要去救世界;是为自己,又为社会;是严肃的,又有通俗的方式;追求艺术,又有娱乐的效果。这就是黄子平教授的那句话,张爱玲是一个“‘五四’主流文学史无法安放的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里,张爱玲和鲁迅是两个最受注意的作家。不是说张爱玲像鲁迅这么伟大,而是说: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0-09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