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15060

发布书摘:26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4-26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本版译自1876年典藏版(现为法国图书馆官方唯一认证版本)原著。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 ○ 开篇导读,帮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定价:CNY 32.00
  • ISBN:9787533941833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1-12-15 摘录自第 3 页
    要知道,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体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它们可能适合那些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健壮之躯,可以供他们使用或者使他们变得强壮,但是却并不适合那些柔弱、娇嫩之躯,根本无法让他们适应,只能让他们难受、毁灭或者沉醉。人民一旦习惯主人的存在,便再也无法脱离他。当他们试图打开桎梏时他们却与自由渐行渐远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由不过是与桎梏相反的毫无节制的许可,而他们的革命最终几乎都将他们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只会加重他们锁链的引诱者。就连罗马人,这一所有自由人民的典范,在摆脱了塔尔干王朝( Tarquins)的压迫后,最终仍然没能做到自治。

    深受奴隶制度和强加在身上的屈辱性劳作之苦的罗马人开始不过是一群愚蠢的贱民,人们必须用极大的智慧对他们进行教养和治理,才能使这些在专制统治下变得神经质或者愚钝的灵魂,逐渐习惯于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并渐渐获得纯正的风俗和英勇的精神。正是这种纯正的风俗和英勇的精神,最终使罗马人成为所有民族中最受尊敬的一个民族。

    因此,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想要寻找一个幸福、安宁的共和国:
    它的年代已经消失在了时间长河的漫漫黑夜之中,它所遭遇的种种侵害足以彰显和加固居民的勇气和对祖国的热爱。那里的公民早就习惯明智的自由,他们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值得获得自由的。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1-12-15 摘录自第 2 页
    如果要我选择自己的出生地,我会选择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大小一定不超出人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也就是说它是能够被很好地治理的。

    在那里,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将自己所负担的职责委托给他人;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人民彼此间相互认识,所有邪恶的阴谋或者谦逊的道德都逃不过大众的眼睛和判断。在那里,这种互相往来和互相认识的美妙习惯,又会使人们将对国家的热爱转变成对公民的热爱,而不是对土地的热爱。

    我情愿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度。

    在那里,君主与人民只能拥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而国家机器的所有运转都朝着共同幸福的目标前进。为做到这一点,人民和君主必须是同一的。因此,我情愿出生在一个法度适宜的民主政府之下。

    我想要生来自由,死亦自由。也就是说,人们如此服从法律,以至于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撼动法律那值得尊敬的枷锁。这是一个温和而有益的枷锁,就算那些最骄傲的头颅,也不无温顺地佩戴着,因为他们生来就不应该佩戴任何其他的枷锁。

    因此,我希望在这个国家内,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于法律之上,而且国外的任何人也不能强迫一个国家承认他的权威。因为,无论一个政府的组成形式为何,如果出现一个人不服从法律,那么所有其他人就必然会受这个人的随意支配;如果同时存在一个国内的首领和一个国外的首领,那么无论他们能够以何种方式分配权力,人民都无法很好地服从他们,而国家也不可能被很好地治理。

    我绝不想在一个新制度下的共和国中居住,无论其法律有多么完善。我害怕那个以另一种形式组成的政府并不适合新的公民或者说公民并不适应新的政府,从而导致国家刚刚诞生就面临着被动摇和被摧毁的危险。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1-12-15 摘录
    关于附注的说明

    由于我在写作时有时断时续的懒惰习惯,所以,我在本论文完成后,又添加了一些注释。这些注释有时与文章主题相去甚远,与文章放在一起可能会妨碍阅读,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了文章末尾。在文章正文中,我尽可能保持行文简练。有勇气重读此书的读者,在第二遍阅读时可能会乐于注重一些细节,然后尝试阅读这些注释;对于其他读者而言,他们即使不阅读这些注释,整个阅读过程也不会遇到任何困扰。

    ——卢梭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1-12-15 摘录自第 1 页
    “我想那是1753年的事,第戎科学院发表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征文启事。我被这个意义深远的题目激动了我很惊讶这个科学院竟敢提出这样一个题目。好吧,既然它有勇气提出来,我也很可以有勇气来加以研究,于是我报名应征了。”

    这便是卢梭在《忏悔录》中对此篇论文来源的叙述。为完成论文的写作,他独自前往圣日耳曼的树林深处,在经过七八天的苦思冥想后,完成了这部对后人影响深远的著作。

    1712年6月,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与世长辞。后来,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十岁那年,父亲因与人发生口角,并拒绝向恶势力屈服,于是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到达前愤然逃离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在随后两年的时间内,他被托付给了一位牧师,并且开始学习拉丁文。之后,他又在一个雕刻匠家里当了两年学徒,后因受不了待,十六岁那年同样选择了逃离内瓦,过上了长达十三年的流浪生活。在流浪期间,他做过仆从,教过音乐,曾经依靠年轻的华伦夫人生活,成为她的情夫。后来,他又结识了狄德罗、孔狄亚克、艾比奈夫人和格里姆等人,后又因各种原因与这些人决裂,孤独终老。

    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卢是唯一富有流浪生活经验的人。他在历次旅程中,认识了人民的疾苦,对这个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或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当他看到这个意义深远的征文题目时,他才会为之激动吧!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