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03-18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邓小平时代》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傅高义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定价:128.00元
- ISBN:9787108042996
-
鄧小平並不迴避中國軍隊的問題。他說「指揮現代化戰爭,包括我們老同志在内,能力都不夠。要承認這個現實。」他知道中國在軍事技術上己經大大落後,需要調整戰略以應付主要對手蘇聯。他還知道,林彪時期把軍隊幹 部派到地方任職,分散了對軍事問題的注意力。在鄧小平失去權力的18個月裡,他對軍隊的擔心並不是「四人幫」會建立穩固的勢力,因為他們只在張春橋領 導的解放軍總政治部確有一些根基。這段時期讓他感到的不安的,是浪費了本來可用於整頓和改善軍隊的雨年寳貴時間。1975年鄧小平和葉帥任命的軍隊領導人並未完成他們早先確定的裁軍目標:原計劃是於1976年底之前裁減26%,但實際軍隊人數只減少了13.6%。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曾直言不諱地談到毛澤東時期給軍隊造成的問題,儘管他將其歸罪於林彪。
-
在中國研究國外的經濟發展經驗方面,沒有任何機構發揮的作用能與世界銀行相提並論,而世行在中國發揮的作 用也超過了它所幫助的任何其他國家。1980年中國大陸取代臺灣重新獲得在世行的中國席位後,世行行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麥克納馬拉說過,沒有中國的世界銀行不是真正的世界銀行,他頂住了美國政府要求放緩中國加入世行的壓力。中國官員當時仍然擔心外國會為自身的目的利用中國, 但是麥克納馬拉的獨立態度使他們相信,世界銀行並不代表任何單個國家的利益。
-
取消集體制度實行農戶經營之後,要用幾年時間對供需作出調整,穩定全國有效的農作物生產銷售體系。在幾年 時間裏,農業專家每年都要起草處理這些問題的文件,如農業組織、農機、增加農業生產投入等等。這些文件每年1月 初作為中央政府1號文件公佈。在1982年的1號文件中,包產到戶和類似做法都被認為仍然屬於「社會主義」的性質, 意識形態之爭也隨之結束。實行包產到戶後,糧食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到1984年時糧食產量就超過了四億噸,而1977年時還只有三億噸。1981年以後,糧食供應的增長導致政府鼓勵農戶改種蔬菜水果和經濟作物。據官方估計,1977年到1984年的人均 糧食消費從195公斤增加到了250公斤,豬肉、牛肉和禽蛋的消費增長得更快。政府對1984年的大豐收完全沒有準備,結果是沒有足夠的倉庫收儲糧食,一些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收購打下的全部糧食,只好給農民打白條。在此之前,政府由於擔心城裏人的不滿,沒有把從1978年開始多支付農民的價格成本轉移給城市消費者。這種補貼給政府預算造成了緊張。
-
當鄧小平說「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時,他並沒有為地方幹部辯護。事實上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走私、 賄賂和腐敗不是政策本身的結果,而是政策實施中的問題,應當加以遏制。保守派批評海南、廣東和福建那些執行鄧小 平政策的領導人,但只是成功地排擠了他們的打撃對象,並沒有使政策發生變化。鄧小平關心的不是個別官員的命運,而是把對外開放計劃擴大到沿海14個城市和其他地區。這件事他做得既漂亮又成功。回到北京不久,鄧小平在2月24日把胡耀邦、趙紫陽、萬里、楊尚昆、姚依林、宋平等人找來,為宣佈開放另 外14個沿海城市的政策作準備。鄧小平在談到經濟特區的建設速度時說,建築工人都是從内地城市來的,他們的效率要歸功於合同承包制,報酬多少全看他們的勞動表現。鄧小平強調了經濟特區在學習國外技術和管理手段上的優勢。他 說,各地都立刻實行高工資一時還難以辦到,但是應當允許一些地方先富起來。
-
1979年4月初習仲勳在北京的中央的工作會議上說,廣東和其他省份一樣,缺少足夠的自主權有效開展工作。他大膽地說,如果廣東是一個單獨的國家,幾年之内就能起飛,但在現在這種處境下,什麼改變都難實現。另一些高層幹部十分清楚中國的經濟計劃過於集權。華國鋒像鄧小平一樣贊成給廣東更多自主權以發展出口,他向習仲勳保證,會給予廣東吸引外資必不可少的自主權。習仲勳和廣東的領導班子於1979年4月17日帶著方案草稿赴京,在最後定稿前與鄧小平等人作了進一步討論。 習仲勳及其同事根據谷牧的建議提出,允許廣東全省實行特殊政策,使其能夠採取靈活措施,吸引生產出口商品所必需的外資、技術和管理方式。國家為工廠提供必要的土地、運輸設備、電力和勞動力,提供外國人所需的飯店、餐廳、住房和其他設施。北京中央政府支持廣東和福建雨省,除了一般工作外,集中精力抓好廣東的三個經濟特區(毗鄰香港的深圳,與澳門接壤的珠海和廣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汕頭)和福建的一個經濟特區(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