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2050

发布书摘:4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9-26

情绪心理学(第二版)(万千心理)

情绪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无所不在,却又难以捉摸。本书密切围绕着“情绪”主题,首次系统地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进化而来的吗?情绪与我们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施塔 (Michelle N.Shiota) 卡拉特 (James W.Kalat)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定价:58.00
  • ISBN:9787518402168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8-10-26 摘录
    后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最后静悄悄地晃悠出去( Bradshaw&Cook,1996)。当它们在进行这种类似于满足的行为时,它们的海马的位置细胞也会激活,其顺序与它们走入迷宫时的激活顺序恰恰相反,仿佛它们正在脑子里沿原路返回( Foster& Wilson,2006)。我们仍需要大量研究来考察人类身上的这些过程,看看进食之后产生的满足感的特点是否会泛化到满足感的其他来源上去。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10-26 摘录
    满足
    在描述预期的热情时我们强调了预期某物但尚未得到与得到之后消费某物的差别。当然这两者都是令人快乐的,而且我们可能会享受得到一些原本并不十分渴望的东西的感觉( Small et al.,2001)。根据 Fredrickson(1998)的研究,我们享用一顿大餐或其他奖赏之后产生的满足感也应该被定义为一种情绪。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熟悉的状态。你刚吃了一顿美味大餐,此时的你并没有被撑坏的不适感而有愉悦的饱腹感,你的身体感觉到放松而温暖,你的大脑似乎也慢了下来。这些效应可以由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增加来解释这在第4章中已经讨论过了。研究者们经常将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称作“休息和消化”系统。这是因为它的激活会将骨骼肌中的能量资源拿走,用来促进消化。因此,我们会预期在得到奖赏或感到满足的时候观察到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信号。我们知道在吃了一顿美食之后,会有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但其他形式的满足是否也会有副交感神经系统
    的激活却需要印证。
    在神经水平上,吃过东西之后的满足感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可以观测到的改变。在进食之后,奖赏环路中的多巴胺激活平静下来,内源性阿片的活动取而代之,让全身的活动都放缓( Depue Morrone-Strupinsky, 2005)。
    Fredrickson提出,消费完成之后的满足应该会增进你对获得奖赏的通路的记忆。毕竟,你刚刚做的事情获得了成功,因此,记住你刚才的行为就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少有研究印证这一假说,但一项突破性的针对小鼠的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啮齿类动物海马的“位置细胞”忆形成所必需的神经结构中插入单细胞记录电极,然后要求它们走迷宫去找点心。在吃了点心之后它们会出现典型的“满足行为序列”,这一系列行为包括环顾四周看有没有捕食者,然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10-14 摘录自第 356 页
    最后,而且最重要的是,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感到情绪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有时候情绪也会对生活造成干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处理着他人的情绪—开心和不开心的都有。情绪有效地帮助我们在世界中脱颖而出,聆听它的指引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本能的情绪反应有时候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幸好,情绪并没有脱离我们的控制。通过练习,我们能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更有效地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绪。最后,我们希望你能从本书中学习到一些能提高你的生活品质的方法,我们也祝愿你“幸福满满”——无论你如何定义它!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10-14 摘录自第 356 页
    对情绪的认识对于发展心理学而言也很重要。一些在早期发展中得到细致研究的过程如了解世界、与他人发展关系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绪驱动的。由于非常年幼的孩子无法用言语向我们表达他们的想法,我们经常会通过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如何解释他们眼中的世界。研究者还通过观察情绪在儿童身上的发展来了解情绪。例如,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探讨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就是来自于那些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猜测他人所思所想的能力感兴趣的心理学家们。
    虽然西方哲学惯常将情绪和逻辑区分开,将它们视为彼此冲突的力量,但现在心理学家意识到了感觉和思想之间有多么错综复杂。我们已经知道,从注意、记忆,到判断和决策,情绪渗透进了认知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看到,虽然脑损伤病人保留了对简单的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但情绪反应的缺乏仍然会破坏他们的判断能力。我们还看到,即使缺乏理性逻辑情绪同样能够促使我们做出眀智或持久的决定。当然,情绪同样能够使我们的想法产生偏见。恐惧使得我们认为周围的事物似乎都变成了威胁,我们也会因为害怕孤独而错失很多难得的机遇。相反地,获得奖赏的机会是如此地迷人能让我们忽略成功的概率很低甚至有很大的风险。通过学习情绪如何引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以及情绪如何让我们的判断发生偏差,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临床心理学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人们的情绪困扰。很多临床诊断,比如抑郁、躁狂症和焦虑障碍,主要基于一种或另一种情绪过度而定在研究这些障碍的生物学特性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同时,我们对于情绪本身的了解也得以加深。与此同时,我们对这些情绪的“正常”情形了解越多,越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治疗:而在过去,通常只能通过反复试错来确定治疗方案。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10-14 摘录自第 355 页
    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希望你现在已经认同情绪确实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第4章,我们讨论了压力以及其他相关情绪对于我们生理健康的影响。在书中好几处尤其是第8、9、11章,我们还讨论了情绪对于我们和他人关系的影响。在第14章,我们从人们记住什么到人们如何解决问题展示了情绪如何从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功能。这意味着情绪对于几乎每一个心理学分支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也许对情绪应用最明显的领域就是社会心理学了,而且实际上很多情绪研究者最开始都是以社会心理学家的身份接受训练的。这一点越来越可信,因为研究者也承认,情绪具有社会功能以及个人内在功能。四种被普遍接受为“基本情绪”的情绪(恐惧、愤怒、厌恶、悲伤)有一些共同点:它们的功能都是让你脱离危险并存活下去。但是研究者对情绪的另一种功能越来越感兴趣——情绪如何发展以及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各种各样的爱,以及自我意识情绪,它们的社会功能是最主要的或者是唯一的。
    社会心理学家同样对文化在情绪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兴趣。我们在第1章中提到的情绪的定义强调的是情绪的一般概念。然而,从第3章往后,我们强调的是人们每天的情绪体验如何受到其文化的影响。普遍性和文化差异似乎是相对立的,而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必要对立起来。即使情绪的“基础”是由特定的评估、生理反应以及行为冲动的普遍链接所组成,文化仍然有很大的影响空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使对于同样的事件也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发现不同的意义。当对情绪进行思考的时候,文化与文化之间可能采用了差异很大的概念类别,并且用不同的方式来谈论情绪。文化对在不同情境下需要表达或隐藏什么情绪的规则要求也很不一样。尽管大多数关于情绪的研究都在强调着什么具有普遍性,而研究者现在越来越感兴趣的却是解释不同文化之间情绪的差异。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