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作者:谢尔顿 (Barrie Shelton) 卡拉奇威茨 (Justyna Karakiewicz) 柯万 (Thomas Kvan)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定价:CNY 48.00
ISBN:712120071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中文版序
这些相近的城市,它们每一个都因上述状况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而与众不同。然而,香港却包含了所有这些方面,从而提供了支持高强度的“垂直的”和“立体的”城市生活的唯一形态,那种生活部分源自地方文化和极端的地理。而且,这些垂直的和立体的属性使香港不仅在视觉和经验上十分独特,而且至少在某些方面十分有效。例如,私人汽车在香港只占其出行的百分之十,反之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多数城市中则是另一种情形,因此香港在交通中只用了少量汽油。事实上,香港是一个紧凑的、便利的和有效的城市,这一点可能主要归因于其地形。
lingdodoo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0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致 谢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1 强城之邦 1
詹克斯认为,香港是运行良好的高密度城市模式的极佳典范,并因此值得关注。
在香港,各式各样的建筑形态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形成三个独特然而高度联系的部分,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城市系统:长斜条线性城市平坦的开垦土地和陡峭的梯形横断面,那是香港岛上的维多利亚;摩天大楼化的小足迹新城,就像由铁路线串起来的珠子,横贯新界;以及在时间和地点上介于两者之间的,更加混杂地聚结在一起的广大的九龙半岛,及其东西延伸的观塘区和荃湾区。龙现今是最中心的地方(比中环还要中心),成了老香港、新界的新城和大陆之间的中心,以及激起想象和沉思的一个地方。
lingdodoo
//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11-0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9
条书摘
点击查看
闪回:20世纪60年代 8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紧凑型城市需求 1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复杂性、密度和强度:资源、范围和意图 1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2 惯 例 22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国围合式居住 2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香港的围合式社区 24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九龙城寨 2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重庆大厦 30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香港的店屋 3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3 狭长的、低矮的和拥挤的:从水坑口到二战 40
1861年,治权到九龙半岛。动机主要来自军队,因为两面夹攻之势将更容易保卫港口(殖民地的财富和存在理由)。新地方很小:大约9平方公里,从南到北5公里,宽则为其一半,它是本身就很小的香港岛的十分之一。
不过,尽管九龙的地势并不比香港岛更令人劳神,但它最初发展得还是比较慢。当1866年英国得到这块地的时候,居住在那里的多为稻农和渔民,大约3000人:至1887年发展到15000人,而10年后则达2500人。1898年英国进一步扩张到附近的“新界”,1911年合伙修建了连接九龙与广东的铁路,到这个时候九龙才加速发展。单轨蒸汽火车铁路不仅直通大陆,而且在崎岖不平的丘陵——这座山峰的正式名字是狮子山脊,在当地被障碍上打开了一个小的缺口,把九龙与新获得的土地连接起来。
lingdodoo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5-2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8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一类主导建筑形态:中式店屋 44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密集的、狭窄的和陡峭的:维多利亚 4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新世纪、新规则、新交通 52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新城市、旧形态:九龙 5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跨海城市:维多利亚—九龙 5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附言:欧文附件 6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4 体积日趋增大,高度逐渐上升:战后几十年 68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难民和贸易衰退 68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劫后重生:H型大厦和拥挤文化 72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公共住宅改革:平板式大厦 7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新条例:体积增大和悬桁楼面增多 7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新条例回顾:高而非大 8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变化和连续 8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山脊间的城市 8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九龙的腾飞:插上工业的翅膀 90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越过龙山:为新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9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5 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1980年之后 9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世界之城的兴起 100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重心的转移 10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永不远离自然 10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6 基座和塔楼 110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覆盖地基 11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抬高地基 11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立体的基础,孤立的高楼 120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把地基连成一体 123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隔离地基 12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无处不在的形式 12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立体化的地基 128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7 浮现中的立体之城:要素 13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重新定义地面 132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空间中的运动 137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分层化的功能 14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8 结论: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 15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补遗:在老城区和新界车站探索立体化发展 16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对老城区的改造:旺角 166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创造新城:古洞的那托比亚 169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参考文献 172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索 引 18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译后记 185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中文版序
致 谢
1 强城之邦 1
闪回:20世纪60年代 8
紧凑型城市需求 11
复杂性、密度和强度:资源、范围和意图 15
2 惯 例 22
中国围合式居住 23
香港的围合式社区 24
九龙城寨 26
重庆大厦 30
香港的店屋 31
3 狭长的、低矮的和拥挤的:从水坑口到二战 40
第一类主导建筑形态:中式店屋 44
密集的、狭窄的和陡峭的:维多利亚 49
新世纪、新规则、新交通 52
新城市、旧形态:九龙 56
跨海城市:维多利亚—九龙 59
附言:欧文附件 63
4 体积日趋增大,高度逐渐上升:战后几十年 68
难民和贸易衰退 68
劫后重生:H型大厦和拥挤文化 72
公共住宅改革:平板式大厦 76
新条例:体积增大和悬桁楼面增多 77
新条例回顾:高而非大 81
变化和连续 83
山脊间的城市 86
九龙的腾飞:插上工业的翅膀 90
越过龙山:为新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95
5 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1980年之后 99
世界之城的兴起 100
重心的转移 103
永不远离自然 107
6 基座和塔楼 110
覆盖地基 113
抬高地基 116
立体的基础,孤立的高楼 120
把地基连成一体 123
隔离地基 125
无处不在的形式 126
立体化的地基 128
7 浮现中的立体之城:要素 131
重新定义地面 132
空间中的运动 137
分层化的功能 141
8 结论: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 155
补遗:在老城区和新界车站探索立体化发展 165
对老城区的改造:旺角 166
创造新城:古洞的那托比亚 169
参考文献 172
索 引 181
译后记 185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中文版序
致 谢
1 强城之邦 1
闪回:20世纪60年代 8
紧凑型城市需求 11
复杂性、密度和强度:资源、范围和意图 15
2 惯 例 22
中国围合式居住 23
香港的围合式社区 24
九龙城寨 26
重庆大厦 30
香港的店屋 31
3 狭长的、低矮的和拥挤的:从水坑口到二战 40
第一类主导建筑形态:中式店屋 44
密集的、狭窄的和陡峭的:维多利亚 49
新世纪、新规则、新交通 52
新城市、旧形态:九龙 56
跨海城市:维多利亚—九龙 59
附言:欧文附件 63
4 体积日趋增大,高度逐渐上升:战后几十年 68
难民和贸易衰退 68
劫后重生:H型大厦和拥挤文化 72
公共住宅改革:平板式大厦 76
新条例:体积增大和悬桁楼面增多 77
新条例回顾:高而非大 81
变化和连续 83
山脊间的城市 86
九龙的腾飞:插上工业的翅膀 90
越过龙山:为新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95
5 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1980年之后 99
世界之城的兴起 100
重心的转移 103
永不远离自然 107
6 基座和塔楼 110
覆盖地基 113
抬高地基 116
立体的基础,孤立的高楼 120
把地基连成一体 123
隔离地基 125
无处不在的形式 126
立体化的地基 128
7 浮现中的立体之城:要素 131
重新定义地面 132
空间中的运动 137
分层化的功能 141
8 结论: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 155
补遗:在老城区和新界车站探索立体化发展 165
对老城区的改造:旺角 166
创造新城:古洞的那托比亚 169
参考文献 172
索 引 181
译后记 185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中文版序
致 谢
1 强城之邦 1
在香港,各式各样的建筑形态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形成三个独特然而高度联系的部分,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城市系统:长斜条线性城市平坦的开垦土地和陡峭的梯形横断面,那是香港岛上的维多利亚;摩天大楼化的小足迹新城,就像由铁路线串起来的珠子,横贯新界;以及在时间和地点上介于两者之间的,更加混杂地聚结在一起的广大的九龙半岛,及其东西延伸的观塘区和荃湾区。龙现今是最中心的地方(比中环还要中心),成了老香港、新界的新城和大陆之间的中心,以及激起想象和沉思的一个地方。
闪回:20世纪60年代 8
紧凑型城市需求 11
复杂性、密度和强度:资源、范围和意图 15
2 惯 例 22
中国围合式居住 23
香港的围合式社区 24
九龙城寨 26
重庆大厦 30
香港的店屋 31
3 狭长的、低矮的和拥挤的:从水坑口到二战 40
不过,尽管九龙的地势并不比香港岛更令人劳神,但它最初发展得还是比较慢。当1866年英国得到这块地的时候,居住在那里的多为稻农和渔民,大约3000人:至1887年发展到15000人,而10年后则达2500人。1898年英国进一步扩张到附近的“新界”,1911年合伙修建了连接九龙与广东的铁路,到这个时候九龙才加速发展。单轨蒸汽火车铁路不仅直通大陆,而且在崎岖不平的丘陵——这座山峰的正式名字是狮子山脊,在当地被障碍上打开了一个小的缺口,把九龙与新获得的土地连接起来。
第一类主导建筑形态:中式店屋 44
密集的、狭窄的和陡峭的:维多利亚 49
新世纪、新规则、新交通 52
新城市、旧形态:九龙 56
跨海城市:维多利亚—九龙 59
附言:欧文附件 63
4 体积日趋增大,高度逐渐上升:战后几十年 68
难民和贸易衰退 68
劫后重生:H型大厦和拥挤文化 72
公共住宅改革:平板式大厦 76
新条例:体积增大和悬桁楼面增多 77
新条例回顾:高而非大 81
变化和连续 83
山脊间的城市 86
九龙的腾飞:插上工业的翅膀 90
越过龙山:为新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95
5 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1980年之后 99
世界之城的兴起 100
重心的转移 103
永不远离自然 107
6 基座和塔楼 110
覆盖地基 113
抬高地基 116
立体的基础,孤立的高楼 120
把地基连成一体 123
隔离地基 125
无处不在的形式 126
立体化的地基 128
7 浮现中的立体之城:要素 131
重新定义地面 132
空间中的运动 137
分层化的功能 141
8 结论:垂直之城和立体之城 155
补遗:在老城区和新界车站探索立体化发展 165
对老城区的改造:旺角 166
创造新城:古洞的那托比亚 169
参考文献 172
索 引 181
译后记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