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也纳的岁月里,胡塞尔早已从旧日的老师弗朗兹·布伦塔诺那里习得了这一思想。在他的著作《经验主义视角下的心理学》(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里,布伦塔诺用很短的一段话提出,我们要根据心灵的“意向”(intentions)来研究它——这个词有些误导性,听起来像是深思熟虑的意图,但实际上,它的意思却是一种普通的伸出或伸长,来自拉丁语词根in-tend,意思是伸向或伸进某物。对于布伦塔诺来说,这种伸向对象的行为是我们的心灵一直在做的事。我们的思想总是从属(of)或关涉(about)某物,他写道:在爱中,某物被爱;在恨中,某物被恨;在判断中,某物被确认或否认。甚至当我想象一个不存在的对象时,我的精神结构仍然具有“关涉性”(about-ness)或“从属性 (of-ness)如果我梦见一只白兔一边看着怀表,一边跑着经过我,我正梦到了属于我幻想中的梦中之兔。如果我凝视着天花板,试图弄懂意识的结构,那我就是在思考关于意识的结构。除非陷入沉睡,我的心灵总是忙于这种关涉性:它具有“意向性”( intentionality)。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拿来这个思想萌芽后,把它变成了自己全部哲学的中心。
海德格尔写道,此在容易被一种叫 das man-
“常人”( the They)的东西所摆布,这是一种非个人的实体,会夺走我们为自己而思考的自由。因此,想要真实地活着就要抵抗或战胜这种影响。但这并不容易,因为 das man非常模糊不清。这个Man在德语中的意思,不是英文里的man(那个man在德语里是 der mann),而是中性的抽象概念,有点儿像英文中用来泛指的one或者they,比如“ one doesn' t do that”(人不干这事儿),或“ they say it will all be over by Christmas”(人们说圣诞节之前,一切都会结束),所以, the They大概是目前最好的翻译,只是它听起来好像是在指某个“在那里”的群体,与我无关。但事实上,在海德格尔看来, das man就是我。它无所不在而又无处寻觅;它不是确切的事物,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它。和存在一样,它随处可见,以至于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可如果我稍不留心, das man就会取代我,替我做那些本该由我自己来做的重大决定。它会耗尽我的责任或“答复”( answerability)。或者用阿伦特的说法,让我们陷入平庸,不再思考。
在萨特的小说和传记,以及他的哲学中,视角竞争的事件一直重复出现。在他的新闻报道中,他回忆了1940年之后那种被视为战败民族一员的不愉快感。1944年,他写了一整部关于它的戏剧: Huis clos,被翻译为 No Exit(《禁闭》)。剧本描绘了被困在同一房间里的三个人:一个被指怯懦的逃兵,一个粗鲁的女同性恋者和一个轻浮的拜金女。每个人似乎都用评头论足的目光至少看着其中一人,而每个人又都渴望逃离同伴无情的眼神。但他们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死了,去了地狱。正如该剧中被引用过无数次,但也常被误解的最后一句台词所说的那样:“他人即地狱(He
ell Is other people)。”萨特后来解释道,他并不是在笼统地指他人就是地狱。他的意思实际上是,在死后,我们被冻结在他人的视野中,再也无法抵挡他们的解释。活着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做些什么,来控制我们留给别人的印象;一旦死去,这种自由便会荡然无存,而我们只能被埋葬在其他人的记忆和知觉当中。
第一章 先生,太可怕了,存在主义!
第二章 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章 来自梅斯基尔希的魔法师
第四章 常人,呼唤
“常人”( the They)的东西所摆布,这是一种非个人的实体,会夺走我们为自己而思考的自由。因此,想要真实地活着就要抵抗或战胜这种影响。但这并不容易,因为 das man非常模糊不清。这个Man在德语中的意思,不是英文里的man(那个man在德语里是 der mann),而是中性的抽象概念,有点儿像英文中用来泛指的one或者they,比如“ one doesn' t do that”(人不干这事儿),或“ they say it will all be over by Christmas”(人们说圣诞节之前,一切都会结束),所以, the They大概是目前最好的翻译,只是它听起来好像是在指某个“在那里”的群体,与我无关。但事实上,在海德格尔看来, das man就是我。它无所不在而又无处寻觅;它不是确切的事物,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它。和存在一样,它随处可见,以至于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可如果我稍不留心, das man就会取代我,替我做那些本该由我自己来做的重大决定。它会耗尽我的责任或“答复”( answerability)。或者用阿伦特的说法,让我们陷入平庸,不再思考。
第五章 嚼碎开花的扁桃树
第六章 我不想吃了我的手稿
第七章 占领,解放
第八章 破坏
第九章 生平考述
ell Is other people)。”萨特后来解释道,他并不是在笼统地指他人就是地狱。他的意思实际上是,在死后,我们被冻结在他人的视野中,再也无法抵挡他们的解释。活着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做些什么,来控制我们留给别人的印象;一旦死去,这种自由便会荡然无存,而我们只能被埋葬在其他人的记忆和知觉当中。
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第十一章 像这样交叉
第十二章 在处境最困难的人眼中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第十四章 无法估量的繁盛
出场人物表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