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乔治·古奇(George P. Gooch)曾这样解读阿伦特讲到的那个被征服国刺激起来的落后民族的“民族意识”,亦即所谓“民族主义”。他说:“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成员的觉醒”,这种“觉醒”是指一个意识到自己的民族归属的人,相信有必要为实现、维持与延续本民族的认同、整合与繁荣,为本民族应享有的地位甚或独立而努力。如果这一解读基本正确的话,那么,像上海部分底层市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恐惧或暴力,也包括方志敏梦想中的“打到日本,踏平三岛”之类,应该都还达不到这种“觉醒”的要求。
引言
要讲秩序、守规矩。
中国发展到近代,哪怕是进入20世纪末,毛泽东所说的
这一规律似乎没有多大改变。
不知有国? / 1
在建立统一国家意识的问题上,中共夺权后做了很多——上至改革汉字、力推普通话,下至把喇叭安到村子里去,定期组织不识字的农民念报学习搞运动之类。不过,直到“文革”,在我所在的国家计委五七干校附近一个小村子里,有位大娘告诉我们,她和许多人还是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不知道外面是啥样。当然,这个国家对她的改造还是一目了然的,因为走进她家厅堂就会看到,左手边灶台正上方熏得黑黑的土坯墙上就贴着一张已经发黄且满是油渍的领袖像,传统的灶王爷早就不见了。
种族平等? / 11
此“启蒙”非彼启蒙 / 21
恢复中华? / 31
1935年,日本人进一步制造出“华北自治运动”,傅斯年等开始公开主张“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提出“在中国的版图里只有一个中华民族”的说法。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更一度围绕着这一问题发生了论战。直接交锋的主要有两方,历史学家傅斯年、顾颉刚、白寿彝、张维华等坚决否认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如吴文藻、费孝通等,则持相反看法。
这次争论事实上是时任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兼中研院总干事的傅斯年发起的,因担心研究谈论“民族”、“边疆”等问题易“招分化之实”,他明确主张学者当本“爱国之忠”,今后不用“民族”、“边疆”等概念,而且应尽力从史实上去证明并发挥夷汉一家的观点,为现实政治服务。
只要否认中国境内存在不同民族,否认中国古来就有华夷之别及“本部”与“藩部”之分的史实,就能够避免被敌国所乘?熟悉中国历史,且依据人类学原理,从事过大量田野调查的吴文藻等人,断然反对此说。吴的弟子费孝通因此写了一篇批评文章,对顾文提出异议。不料,身份、地位特殊的傅斯年自己十分反感不说,还致函教育部长朱家骅等,主张应该在政治上予吴等以压制。他并且上纲上线称,吴文藻等纯粹是“拾取‘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发达之科学之牙慧’”,表面上“为学问作学问,不管政治”,实际上“专刺激国族分化之意识”。在他的干预下,吴文藻主持的民族学会被停办,在云南大学的人类学讲座也不能讲了,最后不能不离开昆明了事。这怕也是民国年间学界中人拿政治正确来扭曲历史真实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罢。
以日为师 / 41
日俄战争的爆发,让国人兴奋,结果更是出乎多数国人预料。当“俄罗斯以四十余倍之地,三倍之人,历数年之经营,据形胜之要地,竟为区区日本所大困”,最终战败投降后,大多数一向以西方思想和科技知识为圭臬的知识精英,不能不瞠目结舌,并进一步转向以日为师的心理。旅顺开战之初,当地士绅多数即已“皆抱亲日之意”;日军获胜后,颇多地方头面人物还亲往祝贺。不少中国留日学生也纷纷发出欢呼声。
当然,即使处于思想启蒙过程中,各种思想纷至沓来,在日本学界亦有不少对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甚至于资本主义持异议者。受此影响,积极主张向日本学习者,不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抑或青年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学习后当如何,大家的意见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那个年代凡主张以日为师者,都是以富强自己国家为目的的,本质上都是民族主义者。只不过,受到日本人的影响,把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所谓“大亚洲主义”的变相种族主义的,也颇不乏人。
飘不久的黄龙旗 / 51
与外国委蛇 / 63
“你一国我一国” / 73
爱人还是爱国? / 83
爱乡还是爱国? / 93
“国民国家”的流失 / 103
比如,像柏拉图相信只有像自己这样具有超人的知识能力的“哲学王”,才能领导城邦国家一样,他也认定人生来就有优劣高低之分。只是他的区分方法是认为,人在知识能力上可划分为三类:“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社会的进步,只能靠那些“先知先觉”者提出思想、制订方案,灌输给部分“后知后觉”者,再由他们去领导大批生生世世都“不知不觉”者去冲锋陷阵。因此,他明确提出,要成就革命事业,就必须要把权力全部集中到“先知先觉”者,亦即像他这样独一无二的领袖手里,建立领袖个人专断体制,不能搞什么平等。他明确讲,“非服从我不行”,因为“除我外,无革命导师”。
再如,像柏拉图一样,他也认定整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自由对于整体有害无益。他明确认为,离开国家民族整体讲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错误的。因为,“个人有自由,则团体无自由”。他特别强调:“在今天,自由这个名词……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他指出,在中国学欧美去喊什么争自由、争权利,不仅是盲从,而且是莫名其妙!国人从来是一片散沙,原因就是“自由太多,没有团体,没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因为是一片散沙,所以受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他宣称:“我们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纪律,为此我们要掺加水和士敏土,变成很坚固的团体。”中国革命必须以统一而非以自由为奋斗目标。
“恶国家甚于无国家” / 113
事实上,1914年以后的陈独秀对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甚至爱国主义,已经充满了怀疑。他坚信人类理应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下谋共同的生活。虽然置身言论界,陈独秀不能不就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发表见解,但只要稍有机会,他还是会冒出反国家的尖刻意见。
1918年8月,在一篇随感而发的短论中,陈独秀就再度直言:“世界上真实有用的东西,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这班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么?”他直言,国家就是这样一种应该被破除废弃的“骗人的偶像”。“现在的人所以要保存这种偶像的缘故,不过是藉此对内拥护贵族财主的权利,对外侵害弱国小国的权利罢了。”“我想各国的人民若是渐渐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和真正和平的幸福,这种偶像就自然毫无用处了。”
四海同胞主义 / 123
11月25日,毛泽东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承认自己的努力已告失败。在他看来,“湖南人脑筋不清晰,无理想,无远计,几个月来,已看透了。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深,政治改良一涂(途),可谓绝无希望”。因此,他愤愤地表示说:今后“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了。
不过五天后,毛泽东就又认定了他的新主张。他进一步写长信给留法的湖南新民学会的会友们,宣布自己将彻底摒弃爱国主义,转向主张“世界主义”的社会主义。他写道:我们的会务进行方针是“改造中国与世界”,“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试看多数人鄙弃爱国,多数人鄙弃谋一部分一国家的私利而忘却人类全体的幸福的事,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人类的一员,而不愿意更繁复的隶属于无意义之某一国家、某一家庭或某一宗教,而为其奴隶,就可以知道”。他断言:“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国际的,都是不应该带有爱国的色彩的。”据此,他主张放眼世界,以助人解放为业,称:“我以为固应该有人在中国做事,更应该有人在世界做事,如帮助俄国完成他的社会革命,帮助朝鲜独立,帮助南洋独立,帮助蒙古、新疆、西藏、青海自治自决,都是很要紧的。”
工人无祖国? / 133
1929年,张学良在南京政府支持下,试图用武力夺回苏联从沙俄继承下来的中东铁路的控制权,结果和苏军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南京政府和国民党为此发动了大规模的反苏示威运动。当时的中共中央却基于保卫无产阶级祖国苏联的立场,发动并组织“保卫苏联”的宣传及行动。有鉴于在国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之际,此种宣传难以发生效力,已经下台的陈独秀建议中共中央在宣传“拥护苏联”的时候要照顾到中国大多数民众的落后心理,不要“使群众误会我们只是卢布作用,而不顾及民族利益”,结果,因政治不正确,新账老账一起算,他却被开除出党了。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143
但建立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人权思想和民主政治的潮流,也在广泛生长中。英、美等国反对种族主义及其奴隶贸易与奴隶制的思想和运动,几乎同时先后蓬勃兴起。1807年和1833年,英国议会在公众力量的强大压力下,先后通过法案,废止了奴隶贸易及奴隶制。在国内公众力量坚持不懈的推动下,英国政府还对西欧各国政府施加压力,最终迫使各国逐渐就废止奴隶贸易和废除奴隶制问题达成协议。正是在此背景下,从1860年开始,到1866年结束,美国政府亦通过长达将近六年之久的战争,打败了拒绝解放黑奴的南方联盟,也在法律上宣告了奴隶制的终结。这一历史进程固然不可能一举消除种族主义,却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合法性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再加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强势生长,公开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言行,在西方竟逐渐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进入20世纪后,西方在种族问题上,包括对中国的看法,又都逐渐开始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美国学者伊罗生(Harold Isaacs)就美国的中国形象做过较系统的研究和考察。按照他的分期,18世纪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尊敬”的,1840—1905年间基本上是“厌恶”的,1905—1937年间则明显变得比较“善意”了。显然,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事实上自20世纪初开始,主要西方国家舆论对中国的观感大都渐趋客观,善意的评价也逐渐多起来了。
立国的资格 / 153
祁老太爷的无奈 / 163
抗战建国 / 173
师傅领进门 / 185
这个世界谁“化”谁? / 195
我们是谁? / 207
幸福终点站? / 21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