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毕生的经典代表作! 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给了她战胜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的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冯友兰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730121569
正如我的同事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知识和德性在他身上统一而不可分。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
。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他身上存在着哲学家的合命题,这正是合命题’一词的本义。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用于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返璞归真 //“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养成一种“内圣外王”的人格,也是哲学家所追求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2 添加
此章节有2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们根本上是商人。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这样的数字,就是诺思罗普所谓的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此。
返璞归真 //希腊人重商,对数字概念要求高,数字即是因假设产生的概念,由此导致他们以假设出发,建立了逻辑严密的思维和学科。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2 添加
此章节有7条书摘 点击查看
按照我的理论,司马谈所说的“六家”思想,是从这六种不同的人之中产生的。套用刘歆的话,我可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返璞归真 //战国诸子的起源,均源于某种职位。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在这种情况下,“仁”可以译为 perfect virtue(“全德”)。
返璞归真 //德≥仁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来有用一些的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返璞归真 //墨家或许偏于激进,但更具有先进性。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道家与隐者
“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败北主义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了,不可救药。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为我”“轻物重生”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无用是全生的方法。
道:活着才最重要,无为,无用。
全生避害:①避,逃离人世,遁迹山林。②顺,事物变,但事物变化的规矩不变。③超越现实,“齐生死,一物我”,有大患是因为有身体,没有了身体还能有什么忧患呢,取消自我。
 chiva //追求内心平静的斗士。以至到极度偏激的地步。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3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国家和社会起源于人伦。照墨家说,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用;照儒家说,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它应当存在。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
孟子像亚里士多德,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够充分发展这些人伦。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因此儒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

君若没有圣君必备的道德条件,人民在道德上就有革命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杀了君,也不算弑君之罪。
 chiva //孔子说述“正名”。哲学的最终意义,外王内圣,所以哲学的目的是政治的直接演化?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31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惠施说“氾爱万物”,公孙龙也“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可见这二人显然认为他们的哲学含有“内圣外王之道”。但是充分运用名家对于超乎形象的世界的发现,这件事情却留给了道家。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
返璞归真 //“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3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子其人的年代问题,另一个是《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完全有可能是,的确有个名叫“老聃”的人年长于孔子,但《老子》这部书却成书在后。这也就是我所持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没有必要否定传统的说法,因为传统的说法并没有说老子这个人确实写过《老子》这部书。所以我愿意接受传统的对老子其人的说法,同时把《老子》一书放在较晚的年代。事实上,我现在相信这部书比我写《中国哲学史》时假定的年代还要晚些。我现在相信,这部书写在(或编在)惠施、公孙龙之后,而不是在他们之前。在《中国哲学史》里我是假定它在惠施、公孙龙之前。这个改变,是因为《老子》里有许多关于“无名”的讨论,而要讨论“无名”,就得先要讨论过“名”,所以它出现于惠施、公孙龙这些名家之后。
返璞归真 //老子与《老子》一书可能没有必然联系。前者应比孔子大,后者则可能在惠施、公孙龙后。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墨子六篇《经上》等,纯逻辑学。六篇合称“墨经”。

《墨经》的知识论是实在论(个人觉得类似西哲的“经验”)。
知识来源的分类:♦亲身经验♦传授♦推论的知识。(感觉类似休谟的经验与印象)
知识对象的分类:♦名的知识(名分为达名—物,类名—马,私名—人名)♦实的知识♦相合的知识(哪个名与哪个实相合)♦行为的知识(know-how)

讨论“辩”(感觉就是名家中的墨家),辩的方法有7种,其中有“效和“推””,类似西逻中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用“名家”的方法维护兼爱说和对各家的批判,尤其在辩庄子部分,简直是希腊智者。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0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易传》以为,八卦每卦各象征着宇宙中一定的事物。《说卦传》中说:“乾三为天,为圜,为君,为父”;“坤三三为地,为母”;“震三为雷”;“巽三为木,为风”;“坎≡为水”,“为月”;“离≡为火,为日”;“兑三为泽”。
各卦中的连线是阳的符号,断线是阴的符号。乾卦、坤卦分别纯粹由连线、断线组成,所以各是阳、阴的典范。其余六卦都假定是由乾、坤交合而生。这样,乾、坤就是父、母,而其他六卦在《易传》中常常说是乾坤的子女。
乾≡的第一爻(由下数起)与坤的第二、三爻结合,成为震三,称为“长男”。坤的第一爻与乾的第二、三爻结合,成为巽三,称为“长女”。乾的第二爻与坤的第一、三爻结合,成为坎三,称为“中男”。坤的第二爻与乾的第一、三爻结合,成为离三,称为“中女”。乾的第三爻与坤的第一、二爻结合,成为艮≡,称为“少男”。坤的第三爻与乾的第一、二爻结合,成为兑三,称为“少女”。
乾坤结合而生其余六卦,这种过程,也就是阴阳结合而生天下万物这种过程的象征。阴阳结合而生万物,与男女结合而生生物,是相似的。由此可知,阳是男道,阴是女道。
返璞归真 //八卦之蕴意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3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于是荀子断言,出现这一切谬误,是由于“今圣王没”。若有圣王,他就会用政治权威统一人心,引导人们走上生活的正道,那就没有争辩的可能和必要了。
荀子在这里反映了他那个动乱的时代精神。那是一个人们渴望政治统一以结束动乱的时代。这样的统一,虽然事实上只是统中国,可是在这些人看来,就等于是统一天下。
荀子的学生,有两个最著名:李斯、韩非。这二人都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李斯后来做了秦始皇帝的丞相,始皇最后于公元前221年以武力统一了中国。这两位君臣一起致力于统一,不仅是政治的统一,也是思想的统一,这个运动的顶点就是公元前213年的“焚书坑儒”。另一位学生韩非,成为法家的领袖人物,为这次政治的、思想的统一提供了理论的辩护。
返璞归真 //荀子的思想反映了动乱的时代精神,对政治统一有着迫切的需求。而他的两位法家弟子,正是沿着这条路去努力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3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韩非写道:“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返璞归真 //法家对法的定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3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就传统的观点而论,元朝、清朝正如其他朝代一样,都是“正统”。人们或许说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但是我认为这正是要害。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是因为他们惯于从天下即世界的范围看问题。……由于中国人不大强调种族区别,结果就造成公元三四世纪期间允许各种外族自由移入中国。这种移入现在叫做“向内殖民”,是六朝政治动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从超等民族的观点批评的正是这种“向内殖民”。
返璞归真 //我们之所以缺民族主义,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从天下的范围看问题。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视角,又怎么局限于“民族”二字?相反,西方之所以强调“民族”二字,正是由于其过于分裂,因此彼此都要找出自己单独存在的理由,以免被对手吞并同化。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4 添加
此章节有8条书摘 点击查看
照董仲舒说,直接继承周朝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他断言,实际上是孔子受天命继周而正黑统。孔子不是实际的王,却是合法的王。
这是一个奇怪的学说,但是董仲舒及其学派竟然坚持它,相信它。《春秋》本是孔子故乡鲁国的编年史,却被他们(不正确地)认为是孔子的重要政治著作。他们说孔子在《春秋》中行使新王的权力。孔子正黑统,按照黑统进行了一切改制。董仲舒以解释《春秋》而著名,能够引用《春秋》来证实他哲学的各方面。实际上,他不过是引《春秋》以为他的权威的主要来源。他的著作题为《春秋繁
露》,原因就在此。
董仲舒分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前481)为三世:孔子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据董仲舒说,孔子作《春秋》时,用不同的词语记载这三世发生的事件。通过这些不同的“书法”就可以发现《春秋》的“微言大义”。
返璞归真 //1、董仲舒认为,根据三统论,夏是正黑统,商是正白统,周是正赤统,孔子继周之天命,是正黑统。 2、董仲舒将春秋时代根据孔子的见闻分为三世:孔子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 由此,突出了孔子的正统地位,也突出了孔子的历史意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4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这是一个在政治、社会方面的黑暗世纪,悲观主义极为流行。有些方面它很像欧洲的中世纪,时间也有一段是同时。这时候,在欧洲,基督教成为统治力量;在中国,新的宗教—佛教迅速发展。可是,若是说,这是文化低落的世纪,那就完全错了—有些人就是这样说的。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取“文化”一词的狭义,那就可以说,在这个世纪,在几个方面,我们达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绘画书法、诗歌和哲学在这个时期都是极好的。
返璞归真 //政治、社会的黑暗,往往造就文化上的繁荣。一兴一衰,令人感慨。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4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新道家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家将“超乎形象”的观念贡献给道家。因此公元三四世纪(东汉/三国/晋/十六国)道家复兴的同时,名家也随之复兴。新道家结合了道家与名家(玄学与名理),称之“辩名析理”。
接受了部分儒家经典,用老庄精神去重释。
甚至新道家中,孔子地位最为崇高。因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孔子)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狗屁逻辑


主理派

向秀与郭象的《庄子注》,虽名“注”,但实际已是一本全新的哲学著作。
◆“道”是“无”
因此所谓的道生万物,不如是说万物自生。
◆万物的“独化”
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因此每一物都是一定条件或环境的必然结果。
◆制度与道德
老庄反对制度与道德本身,向郭反对过时的制度与道德,因为其时对于现实社会已属于“不自然”了。
◆“有为”与“无为”
新道家(向郭)强调的是顺应社会形式所需产生的制度/道德。应该说是比较辩证的看问题?非老庄的一刀切。
◆知识和模仿
老庄反智,向郭的态度则较为微妙。因为模仿的界限在哪儿呢。
◆“齐物”
一个人能真正“任我”便能够懂得“齐物”即万物同等的道理,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看万物。
◆绝对自由与绝对幸福
无己 无功 无名 。如何超越事物的差别。

☆“纯素之道”


主情派——风流

“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杨朱》

新道家一致同意“应当任自然,不可循名教。”主理:向郭,遵理性。主情:《杨朱》,循冲动。

主情的浅层肉体、欲望,而风流方是根本,追求的是“超乎形象者”。(晋之竹林七贤等清谈者事迹)
随心自在不失人情。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0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世说》中有刘伶(约221-约300)的一个故事,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故事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世说·任诞》)刘伶固然追求快乐,但是对于超乎形象者有所感觉,即有超越感。这种超越感是风流品格的本质的东西。
返璞归真 //栋宇天地,裈衣屋室。妙哉刘伶!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中国佛学的建立

使用道家哲学去解释《佛经》,此种方法称之为“格义”。从内容上的解释容易造成误解。
后来仅使用道家术语,两者的渐融,中国形式的佛学建立。

分为“中国的佛学(与本土哲学思想融合,空宗又称中道宗等)”与“在中国的佛学(印度佛学,相宗又称唯识宗等)”。



佛学的一般概念

大乘佛学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他的 宇宙的心 的概念,以及可以成为它的 形而上学的负 的方法。

“业”:所思所想所行所动
一个有情物的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他的心的表现。
心的表现,则是业,业所造即报应。业是因,报是果。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连串的因果造成的。而这一连串的因果,前世,今生,来世,即是“生死轮回”。它是一切有情物的痛苦的主要来源。
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表现,所以是虚幻、暂时的。而这痛苦,起于个人对事物本性(虚幻、暂时)的无知渴求、迷恋。这种根本无知,就是“无明”。
无明生贪嗔痴恋,由于对生的贪恋,个人就陷入永恒的生死轮回,万劫不复。

要逃脱生死轮回,唯一希望在于“无明”变“觉悟”。觉悟即是梵语的“菩提”。佛教所有宗派的教义与修行,皆意在“菩提”。个人在多次的轮回中,积累 不再贪恋而避开贪恋 的业。此种业造就脱离 生死轮回的 果。这种解脱叫作“涅槃”。


二谛义 —— 中道宗

有普通意义的道理—俗谛
有高级意义的道理—真谛
除此二种外,道理还有层次之分,低一层的真谛实是高一层的俗谛。(见吉藏大师之说。)
利用不同层次进行否定(冯老曰负的方法),当一切都被否定,包括否定这个“否定一切”,最终达到涅槃(庄子中“忘了一切”,连“忘了一切”也忘了,即是“坐忘”)。



僧肇的哲学

先研究老庄,后拜师鸠摩罗什。有书《肇论》。
♢其一论题“物不迁论”(动静之辩)。万物每刻都在变化。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存在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这个时刻的新事物,与过去存在的这个事物,不是同一个事物。
♢其一论题“般若无知论”。涅槃是不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因此建立在三论基础上,什么也不能说。


道生的哲学(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善不受报”义:善业也是业,一旦有业即无法跳出轮回,无菩提,无涅槃。道家的“无为”、“无心”由此进入佛学形而上。
◇“顿悟成佛”义:与渐修成佛相对。原文已失传,谢灵运《辩宗论》详细阐述。
◇“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涅槃”(《法华经疏》)。详见P.239。另有“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因此义,被赶出首都南京。但《涅槃经》中已证实此义。一阐提人:不信佛之人。
◇“佛无‘净土’”。佛的世界,就正在眼前的这个世界中。“言到彼岸:若到彼岸,便是未到。未到,非未到,方是真到。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鸠摩罗什(千古一僧、八宗之祖)的两位弟子:僧肇与道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0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顿悟之所得,并不是得到什么东西。……禅宗有一句常用的话:“山是山,水是水。”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返璞归真 //看透一切的本质。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十四章已经讲到,中国哲学家大都认为,历史是不断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在的一切都不
如理想的过去。
返璞归真 //中国哲学家大都奉行历史退化论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程氏兄弟是今河南省人。程颢号明道先生,程颐号伊川先生。他们的父亲是周敦颐的朋友、张载的表兄弟。所以他们年少时受过周敦颐的教诲,后来又常与张载进行讨论。还有,他们住的离邵雍不远,时常会见他。这五位哲学家的亲密接触,确实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佳话。
返璞归真 //当世哲学家竟还有这层关系,有趣。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若顺着这种论证推下去,我们可以说,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
返璞归真 //新儒家本身就是结合儒道释三家而产生的学说,并非儒家单纯的延续。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就我所能看出的而论,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分析方法。在第二十一章我曾说,佛家和道家都用负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正和这种负的方法相反,所以可以叫做正的方法。负的方法,试图消除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正的方法,则试图做出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传入佛家的负的方法,并无关紧要,因为道家早已有负的方法,当然佛家的确加强了它。可是,正的方法的传入,就真正是极其重要的大事了。它给予中国人一个新的思想方法,使其整个思想为之一变。但是在下一章我们就会看到,它没有取代负的方法,只是补充了负的方法。
返璞归真 //西方哲学对中国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学方法。传统中国哲学,偏用“负”的方法,即试图消除区别,抹杀对象。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由此看来,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并不是矛盾的,倒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完全的形上学系统,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如果它不终于负的方法,它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但是如果它不始于正的方法,它就缺少作为哲学的实质的清晰思想。神秘主义不是清晰思想的对立面,更不在清晰思想之下。毋宁说它在清晰思想之外。它不是反对理性的,它是超越理性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它暗示这样的真理: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返璞归真 //正即逻辑分析方法。不用“正”,就缺少作为哲学的实质的清晰思想;不用“负”,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沉默”。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2-15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