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一次美国之旅创造了“个体主义”这个术语。他认为,个体主义,是指不把“任何事情归功于任何人,也不期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些什么。他们形成了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习惯,想像整个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半世纪以后,精神治疗学家弗里茨·珀尔斯( Fritz perls,1972)在他的《格式塔的祈祷者》( Gestalt prayer)中概括了这种基本的个体主义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并不生活在符合你期望的世界里。
你也不生活在符合我期望的世界里。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1985)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真的能以极端满足自我和真正表现自我的方式来生活吗?”
中译版序言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增加助人性。●首先,我们可以转变那些抑制帮助的因素。我们可以采
取步骤来减少紧急事件的模糊性,以产生个人化的诉求,
并增加旁观者的责任感。●第二,我们甚至可以采用谴责或以退为进的技巧来激起
人们的内疚感或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其次,我们可以教化利他主义。对电视中亲社会的榜样
形象的研究,已经显示了媒体在教化积极行为上的力量。
前言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编 社会思维
快乐。如果这是事实,这一章的字数就会少很多。实际
上,吉尔伯特和威尔逊( Gilbert& Wilson,2000)指出,
我们常常“错误地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人们常常想像拥
有一个有阳光、海浪和沙滩的田园荒岛假期,但当他们旦发现“自己多么需要日常生活、智力开发或时尚流行打扮”时,可能会很失望。我们通常会认为如果我们的候选人或小组赢得胜利,那我们会高兴很久。但多个研究显示我们对这些好消息的情绪痕迹消失得比自己预期的要快。
第2章 社会中的自我
第3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面效应。
第4章 行为和态度
第二编 社会影响
第5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
也许我们按照相反的方式理解会更好—把自己看做自由者,同时关注他人受到的环境影响。这样我们看待自己时会更强调自我效能,同时在看待他人时更多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如果我们认为他人是受自己所处环境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会更可能理解他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其不良行为归因于“不道德”、“残酷”、“懒惰”)。但多数的宗教都鼓励我们对自己负责同时尽量少地评价他人。这难道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更多地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而同时却会责怪他人?
第6章 从众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并不生活在符合你期望的世界里。
你也不生活在符合我期望的世界里。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1985)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真的能以极端满足自我和真正表现自我的方式来生活吗?”
第7章 说服
第8章 群体影响
第三编 社会关系
第9章 偏见:不喜欢他人
第10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这个愿望天真吗?试看:在没有禁止香烟的情况下,美国的烟民从1965年的42%降到了本世纪初的23%。在没有对种族歧视进行审查的情况下,一度常见的非裔美国人在媒体中的形象:单纯、迷信的小形象已近平绝迹。随着公众意识的改变,剧本作者、制作人以及媒体监制开始觉得丑化少数民族是不合适的。最近,他们开始认为药物没有20世纪60、70年代的歌和电影里所描绘的那样迷人,却非常危险,不过高中生在过去一个月中吸食大麻的比率已经从1979年的37%降到1992年的12%。由于社会上反对毒品的呼声有所缓和,1996年又反弹至23%,于是一些音乐电影又开始渲染毒品的使用( johnston& others,1996)。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回顾起当年的电影通过丑化黑人、血腥残杀、性暴力来取悦观众时,是否会倍觉尴尬?
第11章 吸引和亲密:喜欢他人和爱他人
你也会变得认真起来。”
“他会伤害我吗?” Rabbit问。
“有时会”, Skin hone说,他总是以实相告。如果你认真,你就不会介意受到伤害。
“他的爱是一次性迅速发生吗,就像被上了发条那样?” Rabbit问,“还是渐渐发生?”
“并不是一次性发生的”, Skin hore说,“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长久的爱情通常不会发生在那些轻易分手,棱角分明或需要小心对待的人身上。一般来说,当你投入真爱时,你会变得毛发脱落、目光蹲离、筋骨松弛而且衣杉不整。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一旦你投入真爱,你就不会是丑陋的,除非那个人不懂你的爱。
第12章 利他:帮助他人
第13章 冲突与和解
第四编 应用社会心理学
第14章 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第15章 社会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检验这些发现是否能够推广到现实生活中,克里斯·唐斯和菲力浦·莱昂斯( Downs& Lyons,1991)让警卫队员在40个德克萨斯法官审判轻罪之前评价1742个被告的外表吸引力。无论案件的类型是严重(如伪造罪),中度(如骚扰罪)还是轻度(如公众酗酒),法官们对外表不好的被告都判了更高的保释金和更严厉的惩罚(见图15-5)。怎样才能解释这种戏剧性的效应呢?是因为外表没有吸引力的人地位更低吗?或者他们就像法官们认为的那样,更容易逃跑或者犯罪吗?或者,法官们只是忽略了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建议:“一个明智的人最优之处和最高职责,在于抵制外表的影响”?
第16章 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