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戴维·迈尔斯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711513880
小结:增加帮助行为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增加助人性。●首先,我们可以转变那些抑制帮助的因素。我们可以采
取步骤来减少紧急事件的模糊性,以产生个人化的诉求,
并增加旁观者的责任感。●第二,我们甚至可以采用谴责或以退为进的技巧来激起
人们的内疚感或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其次,我们可以教化利他主义。对电视中亲社会的榜样
形象的研究,已经显示了媒体在教化积极行为上的力量。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1-29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影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心理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科学研究
流羽 //好了我知道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0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不知到 //这是我最近在读一本心理学的书,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总是扮演很多角色,我们无时不像个演员,只不过它没有上台面而已,在社会这个家庭里我们有时身不由己,要舍小家为大家。我们祖先是明智的他们知道在一个群体里生存几率大,我们在这个社会里又无法逃离。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7-17 添加
此章节有8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我们的直觉理论似乎是:我们想要。我们得到。我们
快乐。如果这是事实,这一章的字数就会少很多。实际
上,吉尔伯特和威尔逊( Gilbert& Wilson,2000)指出,
我们常常“错误地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人们常常想像拥
有一个有阳光、海浪和沙滩的田园荒岛假期,但当他们旦发现“自己多么需要日常生活、智力开发或时尚流行打扮”时,可能会很失望。我们通常会认为如果我们的候选人或小组赢得胜利,那我们会高兴很久。但多个研究显示我们对这些好消息的情绪痕迹消失得比自己预期的要快。
树杪 //所谓平常心,就是知道当下发生的事情不会惊起太大波澜,于是平静一些。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15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这个实验证实了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的富有挑战性的结论:自然就是如此这般运作的,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受到奖励而感到自己受惩罚,却因为惩罚别人而感到自己受奖励。在现实中,正如每一个学心理学的学生都知道的那样,对完成某事的积极强化通常更有效并且会有较少的负
面效应。
树杪 //即使不顺利,也要用积极的强化去分析事情,而不是严厉批评与指责。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8-16 添加
此章节有9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我十多岁的时候开始看手相,以贴补魔术表演和心灵感应的收入。开始时我并不相信手相术。但是我知道要顺利“叫卖”我就必须首先相信。几年以后,我成了一个手相术的虔诚信徒。一天晚上,斯坦利·杰克斯—一个我尊敬的专业心相大师巧妙地建议我,如果故意将手掌上的掌纹与书上描述的相反,那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我照这样接待了几个客户。令我惊奇和恐惧的是,我的解释像以前一样成功。从那时起我对这种说服我们(包括“看手相”者和客户)的巨大力量产生了兴趣。当事实并非如此的时候,这种力量会让我们说服自己它的确就是这样的。
流羽 //怀疑人生吗亲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06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情境与个人之间双向的联系使我们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动。我们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建筑师,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那么是不是哪一种说法更为明智呢?从某种角度讲,把自己看做环境的产物(否则我们一方面会因为自己是社会的建筑师而过分骄傲,另一方面会为自己的问题而过分指责自己),同时把他人视为自由的行动者(否则我们会变得过于集权而专断)比较明智。

也许我们按照相反的方式理解会更好—把自己看做自由者,同时关注他人受到的环境影响。这样我们看待自己时会更强调自我效能,同时在看待他人时更多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如果我们认为他人是受自己所处环境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会更可能理解他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其不良行为归因于“不道德”、“残酷”、“懒惰”)。但多数的宗教都鼓励我们对自己负责同时尽量少地评价他人。这难道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更多地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而同时却会责怪他人?
流羽 //后面一种应该好些吧……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07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1831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一次美国之旅创造了“个体主义”这个术语。他认为,个体主义,是指不把“任何事情归功于任何人,也不期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些什么。他们形成了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习惯,想像整个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半世纪以后,精神治疗学家弗里茨·珀尔斯( Fritz perls,1972)在他的《格式塔的祈祷者》( Gestalt prayer)中概括了这种基本的个体主义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并不生活在符合你期望的世界里。
你也不生活在符合我期望的世界里。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1985)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真的能以极端满足自我和真正表现自我的方式来生活吗?”
流羽 //罗杰斯的反问亦是近来的反省。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0 添加
此章节有9条书摘 点击查看
邪教也证实了下一章节的主题:团体用来塑造其成员的观点和行为的力量。邪教组织通常会将成员与其先前的社会支持系统割裂开来,同时也避免他们和其他异教成员相互接触。这样可能会出现斯塔克和班布里奇( Stark& Bainbridge,1980)称之为“社会闭塞”的现象:外部联系逐渐减弱,直到团体完全承担向内的社会性作用,每个人都只和组织内其他成员发生联系。一旦与家人和朋友失去了联系,他们就无法进行反驳。这时,团体会向他们提供认同感并且界定事实。由于那些邪教分子反对或惩罚不一致的声音,所以表面上的意见统一显然有助于消除任何零星的怀疑。另外,压力以及情绪的唤起往往会缩小人们的注意面,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那些毫无根据的观点,顺从社会压力,并倾向于诋毁那些非本组织的成员”( Baron,2000)。
流羽 //要多交朋友,不同圈子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利用电脑交流的头脑风暴法使得创造性的想法能自由地流露出来( Gallupe & others,1904)。尽管公众认为面对面的头脑风暴法能比人们单独工作时产生更多的创意,但研究者们却并不这样认为( Faults& othiers,1995,1997、1998,2000; Stroebe& Diehl,1994)。在群体中产生想法时、人们会更有成就感(部分是山于人们夸大自己对集体的贡献)。但是研究者却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单独工作的人们通常会比在团队中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头脑风暴法只在被高度激励和多样化的群体中才十分有效,并且这些群体要事先准备好可能的观点)。庞大的头脑风暴群体通常都是低效的,它们会导致某些个体肆意地嘲弄他人的努力成果,或是对提出古怪的念头感到忐志不安。
流羽 //三种改善的方法在于: 1.先进行群体头脑风暴,再进行个体头脑风暴。 2.让小组成员通过书写互动。 3.结合电子头脑风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感觉自己在道义上高人一等的人往往会野蛮地对待自认为劣等的人。
果果的bad爹 //天道在我手,唯我独尊,类似于此。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9-11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这个愿望天真吗?试看:在没有禁止香烟的情况下,美国的烟民从1965年的42%降到了本世纪初的23%。在没有对种族歧视进行审查的情况下,一度常见的非裔美国人在媒体中的形象:单纯、迷信的小形象已近平绝迹。随着公众意识的改变,剧本作者、制作人以及媒体监制开始觉得丑化少数民族是不合适的。最近,他们开始认为药物没有20世纪60、70年代的歌和电影里所描绘的那样迷人,却非常危险,不过高中生在过去一个月中吸食大麻的比率已经从1979年的37%降到1992年的12%。由于社会上反对毒品的呼声有所缓和,1996年又反弹至23%,于是一些音乐电影又开始渲染毒品的使用( johnston& others,1996)。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回顾起当年的电影通过丑化黑人、血腥残杀、性暴力来取悦观众时,是否会倍觉尴尬?
流羽 //顺其自然的意思?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他不仅仅是想跟你一起玩,而且是真的爱你,
你也会变得认真起来。”

“他会伤害我吗?” Rabbit问。

“有时会”, Skin hone说,他总是以实相告。如果你认真,你就不会介意受到伤害。

“他的爱是一次性迅速发生吗,就像被上了发条那样?” Rabbit问,“还是渐渐发生?”

“并不是一次性发生的”, Skin hore说,“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长久的爱情通常不会发生在那些轻易分手,棱角分明或需要小心对待的人身上。一般来说,当你投入真爱时,你会变得毛发脱落、目光蹲离、筋骨松弛而且衣杉不整。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一旦你投入真爱,你就不会是丑陋的,除非那个人不懂你的爱。
流羽 //嗯,这就可以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4 添加
此章节有6条书摘 点击查看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奥斯古德( Charles osgood)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即和解,直到足可以消除倾轧。奥斯古德把它叫做“逐步( graduat)、互惠( reciprocat)、主动 ( initiative)地减少紧张( tension reduction)”。他戏称之为GRIT",标明它所需要的决心。GRIT致力于通过引发互惠的冲突的逐步降级来扭转冲突的“螺旋上升”。它引进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来构建理论,比如互惠规范,动机归因等。
流羽 //要坚定,公平,友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6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华盛顿大学,伊丽莎白·洛夫特斯( Loftus,1974,1979)发现人们十分相信那些自称“亲眼目睹”的人,甚至当他们的证词没什么用时也是这样。研究者给学生们放映一段假设的抢劫一谋杀案件的录像,当仅有情境证据而没有目击者证词时,仅有18%的学生赞成定罪;另一部分被试接受同样的信息,除了还有一个人证外其他的要素均相同,现在,知道有个人作证说,“就是这个人!”结果有72%的学生赞成定罪。第三组被试听到,被告的律师驳斥了这个目击者的证词,因为该目击者的视力仅有20400,而且当时并没有戴眼镜。这种驳斥是否就降低了证词的效应呢?这个案例中,并没有下降多少:仍然有68%的被试赞成给被告定罪。
流羽 //可否视为标签化快速思维的影子?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9 添加
此章节有9条书摘 点击查看
在一个由BBC电视台完成的大型实验中,理查德·怀斯曼( Wiseman,1998)给观众看一个有关盗窃案的证据,其中只有一个变量。一些观众看到的模拟被告,正好符合100个人心目中罪犯的那种刻板印象—没有吸引力、鹰钩鼻子、小眼睛。共有64000个人打电话进来,其中41%的人判定他是有罪的。而在英国其他地区的观众看到的是长得很有吸引力,有着娃娃脸和大大的蓝眼睛的人,结果只有31%的观众认为他有罪。

为了检验这些发现是否能够推广到现实生活中,克里斯·唐斯和菲力浦·莱昂斯( Downs& Lyons,1991)让警卫队员在40个德克萨斯法官审判轻罪之前评价1742个被告的外表吸引力。无论案件的类型是严重(如伪造罪),中度(如骚扰罪)还是轻度(如公众酗酒),法官们对外表不好的被告都判了更高的保释金和更严厉的惩罚(见图15-5)。怎样才能解释这种戏剧性的效应呢?是因为外表没有吸引力的人地位更低吗?或者他们就像法官们认为的那样,更容易逃跑或者犯罪吗?或者,法官们只是忽略了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建议:“一个明智的人最优之处和最高职责,在于抵制外表的影响”?
流羽 //一个明智的人应该抵制其他人外表的影响,然后加强对他人的影响……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9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1999年,乔伊丝和保罗——一对对过去生活方式怀有浓厚兴趣的夫妇—从450名参加英国第四网络频道的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和他们的四个孩子一起花三个月的时间体验1900年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乍看起来这是种下午茶生活与上班族生活的对比)。他们每天早上5:30起床;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那样准备食物;穿紧身胸衣;用鸡蛋、柠檬、硼砂和樟脑的混合物洗头;晚上,他们在煤油灯的照耀下,在起居室里玩游戏,但仅仅过了个星期后,他们“几乎要放弃”。不过这一家还是坚持下来了。由于缺乏其他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区背景,真实的1900时期的生活并不能反映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电影所展示的那种浪漫和吸引力。
流羽 //居然真的有人去试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6-1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