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3世纪下半叶,蒙古人的疆域已经非常辽阔——从太平洋到黑海从大草原到印度北部再到波斯湾。于是,分裂在所难免。帝国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分支,这些分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最重要的一支仍是以中国为中心;中亚则由察合台统治,一位波斯作者曾将之描述为“屠夫和暴君个万人痛骂的“残忍的吸血鬼”,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在西部,占领了俄罗斯至中欧草原地带的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 Golden Horde);而大伊朗地区的统治者则被称为“伊利汗”(Ilkhanid),源自il-Khan一词就是蒙古帝国分支的意思。
前言
法,于是先问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哪个更好一些,基督教徒回答说,当然是后者优于前者;之后他又间穆斯林们,基督教和犹太教哪个更好,这些人先是秤击基备教,然后回答说,两者之中犹太教稍好些。于是可萨绕治宜布他已有了结论:两者都承认“以色列的宗教更胜一筹,所以承蒙上帝和晚能的主的恩典,我宣布选择追随以色列人的宗教,也就是亚伯拉罕的宗教”。此后,他将特使团送回各家,亲身实施了割礼,并下令侍从、卫士和所有手下人都照做。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其他人出于不同的考虑,同样担心丝绸盛行的后果。老普林尼(Pliny theElder)于公元1世纪后半叶写道,他反对这种高成本的奢侈品仅仅“能让罗马女性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他最大的不满在于布料的成本,他悲叹道:“这比实际成本竟高出100倍!”他继续写道:我们每年在东方奢侈品上为我们和我们的女人花费掉大笔资金,一年有多达1亿塞斯特斯(sesterce,古罗马货币单位)从罗马帝国流出,进入到边疆以外的东方贸易市场。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它被称为麦地那·阿萨拉姆( Madinat al-Salam-),意思是和平之城。而它今天的名字是巴格达。
巴格达是伊斯兰世界权力、富足和威望的象征,是穆罕默德继承者们创造的新宗教、经济、政治轴心,将穆斯林大地同周围的四面八方联系在了一起。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勋爵在签署停战协议后不到两周时,在伦敦发表了一次演说。他告诉听众:“协约国是乘着石油的波浪驶向胜利的。”一位法国议员领袖对此表示欣然同意。他说,德国对钢铁和煤炭过分关注,但是对石油的重视却不够。石油是地球的血液,同时也是胜利的血脉。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于是,得到美国许可的萨达姆在一周之后放心地入侵了科威特。
一场灾难从天而降。在接下来的30年中,发生在这些亚洲屋脊国家的事件将左右全球的局势。为了控制和影响这些国家,战争、叛乱和国际恐怖主义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机遇和希望也开始在一个广阔的地区生根发芽:不仅局限于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还有黑海以东的那些国家,从叙利亚到乌克兰,从哈萨克斯坦到吉尔吉斯斯坦,从土库曼斯坦到阿塞拜疆,以及从俄罗斯到中国。这一地区从来都是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每一件都与新丝绸之路的出现有关。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尾注
致谢
译后记